邰艷利 趙小寧 許燁


摘 要:該文設計了肟菌·戊唑醇、富力庫、多菌靈、氰烯菌酯、己唑醇、氰烯己唑醇、甲基硫菌靈、戊唑醇、丙環(huán)唑、三唑酮等10種藥劑及不同用藥次數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試驗。結果表明:肟菌·戊唑醇對于小麥赤霉病的防效最好,其次是氰烯菌酯;在沒有降雨的情況下,防治赤霉病只要選對最佳噴藥時機,一次施藥就能進行有效的防治。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藥劑;用藥次數;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4-0086-02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發(fā)生,不僅嚴重影響小麥產量,而且病菌產生的毒素還將污染麥粒,導致小麥失去食用價值乃至飼用價值[1-4]。近年來,由于耕作制度的改變,秸稈還田面積增加,小麥赤霉病在富平縣的發(fā)生幾率明顯增大,尤其是2015年4月份多雨致使全縣小麥受害嚴重,赤霉病對富平縣小麥生產已構成了嚴重威脅。為此,筆者于2016年4月開展了不同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流曲臧村試驗田,土壤為典型的黃綿土,年降雨量533mm,無霜期225d,地勢平坦,灌溉方便,肥力水平中等,栽培水平及管理方式與當地一致,施藥時土壤墑情好。試驗田面積共0.8hm2,前茬為玉米。
1.2 試驗材料
1.2.1 供試藥劑 共10種,分別為:75%肟菌·戊唑醇[德國拜耳作物科學(中國)公司]、43%富力庫[德國拜耳作物科學(中國)公司]、50%多菌靈(安徽廣信農化集團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0%己唑醇(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20%氰烯己唑醇(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靈(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43%戊唑醇[德國拜耳作物科學(中國)公司]、25%丙環(huán)唑(江蘇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三唑酮(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1.2.2 供試品種及防治對象 冬小麥:小雁22。防治對象:小麥赤霉病。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23個處理,詳見表1,每個處理面積0.45hm2。
1.4 施藥時間與方法 第一次施藥:4月18日,施藥當天晴、微風,氣溫15~24℃,正值小麥抽穗期。第二次施藥:4月28日,施藥當天晴,氣溫18~28℃,正處于小麥灌漿期。兩次施藥期間均無降雨發(fā)生。先按設置的劑量用電子天平稱取各小區(qū)用藥量,再按用水量450kg/hm2的比例計算,并用量杯量出小區(qū)需水重,采用二次稀釋法配置藥液,用電動噴霧器均勻噴霧,不得漏噴和重噴;空白對照區(qū)噴等量清水。
1.5 調查分析
1.5.1 調查方法 施藥前調查病情基數,蠟熟期調查防治效果。調查采取棋盤式五點取樣,每點調查100穗,以病穗面積占整穗面積百分率分級,記錄各級病穗數和總穗數。分級方法:0級:全穗無病;1級:病穗面積占整穗面積的1/4以下;2級:病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1/4~1/2;3級:病穗面積占全穗面積的1/2~1/3;4級:病穗面積占全穗面積3/4以上。
1.5.2 防效計算 計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病穗數/調查總穗數×100;
病指=[∑(各級病穗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穗數×最高級值)]×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qū)病指-各處理區(qū)病指)/對照區(qū)病指×100
2 結果與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1~22的防治效果依次為91.7%、95.8%、79.2%、54.2%、87.5%、66.7%、75%、62.5%、66.7%、62.5%、54.2%、91.7%、95.8%、66.7%、62.5%、91.7%、70.8%、75%、70.8%、58.3%、50%、66.7%,各處理間防效差異顯著。其中,以處理2(用量為300g/hm2的肟菌·戊唑醇噴施一次)和處理13(用量為300g/hm2的肟菌·戊唑醇噴施兩次)防效最好,達到95.8%;其次是處理1(用量為240g/hm2的肟菌·戊唑醇噴施一次)、處理12(用量為240g/hm2的肟菌·戊唑醇噴施兩次)和處理16(用量為2 250g/hm2的氰烯菌酯噴施兩次),防效均為91.7%;再次是處理5(用量為2 250g/hm2的氰烯菌酯噴施一次)防效為87.5%;處理4(用量為1 500g/hm2的多菌靈噴施一次)和處理11(用量為1 050g/hm2的三唑酮噴施一次)防效較差。另外,從處理1(用量為240g/hm2的肟菌·戊唑醇噴施一次)與處理2(用量為300g/hm2的肟菌·戊唑醇噴施一次)相比看出,隨著用藥量的增加,可相應地提高防效。可見,肟菌·戊唑醇對于小麥赤霉病的防效好,其中使用劑量300g/hm2的肟菌·戊唑醇防效最好,其次是氰烯菌酯。
3 結論與討論
小麥赤霉病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防控技術上要牢牢抓住抽穗揚花這一關鍵時期,堅持雨前預防和雨后控制相結合的策略。由本次試驗可知,富平縣小麥赤霉病最佳防治藥劑為肟菌·戊唑醇,其次是氰烯菌酯;在沒有降雨的情況下,赤霉病的防治只要選對最佳噴藥時機,一次施藥就能進行有效的防治。
參考文獻
[1]路敏.小麥赤霉病綜合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yè),2011,23.
[2]劉剛.我國小麥霉病防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J].山東農藥信息,2008,01.
[3]王東海,賈文華.小麥霉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麥類文摘(種業(yè)導報),2006,11.
[4]陳揚林,陳萬權,張淑春,等.三唑酮與多菌靈混用防治小麥銹病和赤霉病的效果[J].農藥,1991,0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