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敏(重慶三峽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重慶 404000)
關于網球運動對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問題分析
任利敏
(重慶三峽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重慶 404000)
目的 對網球運動對中學生身體素質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探究。方法 對40例中學生進行為期3個月的網球運動訓練干預,并對學生訓練前后的身體素質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對40例中學生進行3個月的網球運動干預后,學生在握力、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50 m跑步、1 000 m跑步等身體素質指標上均與干預前存在顯著差異,身體素質明顯優于干預前,且P<0.05。結論對中學生進行網球運動訓練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中學生各方面身體素質,具有重要訓練意義。
網球運動 中學生 身體素質
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趨勢日益明顯的當前,網球運動作為一種我國體育課程當中非傳統意義上的新型運動項目,在部分中學逐漸得到普及。但由于場地條件、資金條件及大眾認知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網球運動在當前中學生運動類型的推廣過程中仍然相對受限,人們對其實際運動價值也多抱存疑態度[1-2]。因此,要實現網球運動的真正推廣,首先還需對其內在價值做出根本探究,由此為青少年群體運動鍛煉途徑的拓展奠定堅實基礎。筆者特結合此次分析研究結果,網球運動對中學生身體素質產生的影響概述如下。
1.1研究對象
該研究特將筆者所在學校高一年級某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人數為40例,均為自愿參與該研究。40例學生中,男性人數為21例,女性人數為19例;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6.23±0.54)歲。
1.2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自愿參與該研究后,由專業的網球教師對所有學生進行為期3個月的網球運動訓練干預,干預方法具體如下:(1)首先,對所有參與學生的握力、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50m跑步、1 000m跑步等身體素質指標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對學生當前的身體素質情況做出初步評估。(2)其次,應為學生設置針對性的網球運動訓練方案,每位學生以每周1學時的頻率接受網球運動訓練,每次訓練時間為40 min;除此之外,每位學生在周末時期還應接受時長為2 h的強化練習課程,以對所學內容進行練習與強化。(3)最后,網球運動訓練結束后,再次對所有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同上)進行測量與評估,并于訓練前獲得的數據進行比較。
1.3統計學方法
該研究均以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 表示,采用t檢驗,并采用P<0.05表示數據之間差異顯著。
從此次研究中取得的結果來看,具體可細分為幾個部分進行分析,筆者現概述如下:(1)握力。握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體上肢肌肉的力量做出直觀反映,屬于身體素質指標中較為典型的一項。從研究結果上看,學生經網球運動干預后的平均握力為(36.17 ±4.01)kg,可見在網球運動訓練干預的影響下,學生的上肢力量得到了良好鍛煉,與干預前存在顯著差異(P<0.05)。(2)立定跳遠。立定跳遠作為衡量人體在彈跳力、協調性、下肢爆發力方面的重要指標,具有著重要的提升意義。從研究結果上看,學生經網球運動干預后的平均立定跳遠成績為(211.52±16.24)cm,可見在網球運動訓練干預的影響下,學生的下肢力量得到了良好鍛煉,與干預前存在顯著差異(P<0.05)。(3)坐位體前屈。坐位體前屈代表著人體關節、肌肉的柔韌性,從研究結果上看,學生經干預后的坐位體前屈成績與干預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見網球運動可有效改善學生柔韌性。(4)跑步。短途跑步可反映學生的下肢爆發力,長途跑步可反應學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從研究結果上看,學生經干預后的50 m跑步、1 000 m跑步成績均顯著優于干預前(P<0.05),可見網球運動可有效改善學生的下肢爆發力及有氧耐力水平。詳情見表1。
表1 學生經網球運動干預前后的身體素質指標變化(±s)

表1 學生經網球運動干預前后的身體素質指標變化(±s)
注:干預前后的各項指標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身體素質指標 干預前 干預后 t P握力(kg) 27.49±3.85 36.17±4.01 4.29 <0.05立定跳遠(cm) 187.33±15.71 211.52±16.24 2.93 <0.05坐位體前屈(cm) 12.01±3.15 15.62±3.07 2.19 <0.05 50 m跑步(s) 8.95±0.51 7.48±0.28 5.64 <0.05 1 000 m跑步(s) 264.37±10.79 235.49±10.03 5.13 <0.05
3.1網球運動對中學生力量素質方面的影響
網球作為球類運動中綜合影響力較強的分類,運動員在進行網球運動過程中所需要經歷的動作包括握、揮、擺、跑、轉以及撐等分支,對人體的動作協調性、耐受性、靈活性等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首先,揮擺球拍是網球運動中最為常見的動作,運動員上肢在牢固握住網球拍的基礎上進行揮擺,但該過程運動員肩部的肌肉存在不同的發力狀態,向外旋轉肌群的發力力度要比向內的旋轉肌群小,運動員在不具備一定程度的身體耐力情況下容易產生疲勞感。其次,正反手擊球是網球的慣用動作,該動作要領是擊球的質量與落點的控制,運動員在此過程中要維持上肢的持續性對抗水平。除此之外,及時取位是網球運動極為關鍵的競賽要領,運動員只有快速判斷網球方位與動作需求,并快速移動、揮擺、蹬轉,才能維持每一個球的連續性。可見,網球對運動員的短距離奔跑具有較高的要求,其下肢的運動肌群得到顯著鍛煉。
3.2網球運動對中學生耐力素質方面的影響
除了力量、速度以外,網球運動對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同樣具備了較為顯著的鍛煉優勢。有氧耐力是一個合格的運動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其主要對機體在呼吸、運輸以及氧氣的運用過程中所表現的水平進行反應;一般來說,運動員的有氧耐力取決于其在運動過程中的氧氣供應質量以及糖原含量、脂肪量的能量物質水平。在網球的運動過程中,由于運動員要在發球、接球、擊球過程中不斷調整節奏、速度與強度等主觀因素,其運動量既具備一定的規模,又包含了較高的難度,對運動員的耐力素質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運動員開展網球運動的初始階段,磷酸原代謝作為主要供能源,將與運動員的運動時間呈正比,糖酵解在此過程中參與供能環節,運動員在運動的間歇過程中其機體也將產生氧代謝供能。實踐研究結果表明,在網球運動訓練組的學生耐力素質顯著優于其他學生,進一步說明了網球運動的耐力素質鍛煉優勢。
綜上所述,網球運動在對運動員的鍛煉過程中達到了機體上肢、下肢力量以及爆發力的顯著提升效果,在此技術上對運動員耐力以及速度等方面的素質具有積極影響;這說明網球運動在其短促、持續、復雜的動作要求下具備綜合性極強的體育鍛煉優勢。在力量、速度、敏捷度、耐力等各方面體育素質的鍛煉效果下,應對正處于身體素質開發階段的中學生進行集中教學,通過網球訓練的優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質量,同時也為我國體育競技中的網球項目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1]范西安,康樂.高等院校網球專業學生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的研究[J].教育時空,2014(5):173.
[2]于海生,趙宇飛.高校網球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喪失現象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1):134-136.
G845
A
2095-2813(2016)08(a)-004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