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
(河南工程學院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
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法的鄭州市產業結構優化研究
李文峰
(河南工程學院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依據2009—2013年河南省和鄭州市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對鄭州市產業結構及其競爭力進行分析,從動態角度判別產業結構的優劣,結果顯示:鄭州市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產業整體發展不均衡。第一產業競爭優勢偏弱,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力不強;第二產業具有較強的份額優勢和競爭力優勢,對鄭州市的經濟增長貢獻很大;第三產業雖然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值增加方面取得進步,但是區域競爭力還不夠強。在今后的發展中,鄭州市應當把增強農業競爭力作為發展重點,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同時,為保持原有優勢,應注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發展質量。
鄭州市;偏離—份額分析法;產業結構;競爭力
近年來,基于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鄭州市圍繞“大樞紐、大產業、大都市和建設中心城市”的“三大一中”戰略定位,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堅持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產業質量不斷提高,但同時也面臨行業競爭力壓力過大、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本文采用偏離—份額分析法分析鄭州市產業結構的優勢和劣勢,以及競爭力的強弱,從而提出鄭州市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建議及對策。
1.理論基礎
偏離—份額分析法最初由美國經濟學家Daniel[1]和Creamer[2]分別在1942年和1943年相繼提出,后經Dunn,Lampard,Muth等學者[3]總結并逐步完善,在20世紀80年代由Dunn[4]集各家所長總結而成,現已成為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變化的基本分析方法。
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區域經濟的變化看作一個動態的過程,以其所在大區或者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作為參照系,將區域自身經濟總量在某一時期內的變動分解為三個分量,即份額分量、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5]通過分析說明區域經濟發展和衰退的原因,評價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劣和自身競爭力的強弱,找出區域中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產業部門,進而可以確定區域未來經濟發展的合理方向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則。
2.數學模型

區域i的第j個產業部門在[0,t]時間段的變化率為
(1)
所在大區域或全國第j個產業部門在[0,t]時間內的變化率為
(2)
以所在大區或全國各產業部門所占的份額按下式將區域各產業規模標準化得到
(3)
在[0,t]時段內,區域i第j個產業的增長量Gij可分解為Nij,Pij,Dij三個分量,分別表示為:
Gij=Nij+Pij+Dij
(4)
(5)
(6)
(7)
Nij表示區域i的份額偏離分量,是指j部門的全國或所在大區總量按比例分配,區域i的j部門規模發生的變化,也就是區域標準化產業部門如按全國或所在大區的平均增長率發展所產生的變化量。若該區域份額偏離值為正,則表明i區域j產業實際經濟增長率高于對比區域的實際增長水平;反之,則表明i區域j產業實際經濟增長率低于全市實際增長水平。
Pij表示區域i產業結構偏離分量,是指區域部門比重與全國或所在大區相應部門比重的差異引起的區域i第j部門增長相對于全國或所在大區標準所產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區域增長速度與全國或所在大區的平均速度差異,假定兩者等同,而單獨分析部門結構對增長的影響和貢獻。若產業結構偏離分量值為正,則表明區域i的j產業結構質量好,能夠促進本區域經濟總量的增長;該數值越大,則表明區域i的j產業對本區域的經濟增長貢獻率越大。
Dij表示區域i競爭力偏離分量,是指區域i第j部門增長速度與全國或所在大區相應部門增長速度差別引起的偏差,反映區域的j部門相對競爭能力。若競爭力偏離分量值為正,則表明區域i的j產業相對于對應區域處于有利地位,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對本區域經濟增長貢獻較大。
1.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鄭州市三次產業產值,對其產業結構進行偏離—份額分析。數據來源為2009—2013年河南省統計年鑒和鄭州市統計年鑒。以2009年為初期,2013年為末期,以同期河南省三次產業產值為標準參照系,分析該時段內鄭州市產業結構的變化特征。原始數據見表1。

表1 河南省和鄭州市2009—2013年各產業產值統計(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2009—2013年河南省統計年鑒;2009—2013年鄭州市統計年鑒。
2.數據分析
把表1中的原始數據代入偏離—份額分析法中進行計算得出表2。

表2 鄭州市三次產業偏離—份額分析結果
由表2分析可知:
(1)鄭州市三次產業的份額偏離分量(Nij)值均為正值,表明其三次產業實際經濟增長率均高于河南省平均增長水平,都獲得了較好的增長。三次產業的份額偏離分量排列順序為: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第一產業。排序說明,鄭州市第二產業的偏離份額最高,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也最大,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小。
(2)鄭州市三次產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分量(Pij)值均為正值,說明其三次產業結構質量較好,優于河南省的三次產業結構,對鄭州市經濟增長能夠起到促進作用。三次產業的產業結構偏離分量排列順序為: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排序說明,鄭州市第三產業產業結構優勢好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
(3)鄭州市三次產業的競爭力偏離分量(Dij)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競爭力偏離分量值為正,且第二產業的競爭力偏離分量值最高,說明第二產業的競爭力對鄭州市的經濟增長貢獻最大,其在河南省具有較大競爭力。鄭州市第一產業的競爭力偏離分量值為負值,表明其在河南省產業發展過程中缺乏競爭力,產業優勢薄弱。
3.鄭州市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根據表1相關數據計算出2009—2013年鄭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鄭州市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見表3。

表3 2009—2013年鄭州市產業結構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知,鄭州市產業結構存在以下特征:三次產業產值對GDP的貢獻由大到小依次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一產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所占GDP比重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小于其他兩大產業。第二產業產值對GDP貢獻最大,所占GDP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第三產業所占GDP比重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對GDP貢獻也較大。
偏離—份額分析結果表明:2009—2013年在產業結構和產值方面鄭州市第一產業競爭優勢偏弱,第一產業所占的份額偏量和競爭力偏量較弱,說明鄭州市農業發展水平較低,雖然產值有所增長,但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力很弱;鄭州市第二產業產值2013年比2009年將近翻了一倍,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第二產業的份額偏量、產業偏量和競爭力偏量比河南省平均水平具有明顯優勢,對鄭州市經濟增長貢獻作用較大;鄭州市的第三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所占份額較大,但是整體競爭力較弱,區域競爭力優勢不明顯。對此,筆者對鄭州市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融合,提高農業競爭力
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把增強農業競爭力作為發展重點。一是要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業發展環境。重點解決道路、水利、農產品流通等方面的配套設施。二是要加快推進以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業化為重要標志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鼓勵農民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對土地進行流轉,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生產效益提高。三是要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結合鄭州市實際情況,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都市農業、觀光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等現代農業,建設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提高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積極改變傳統農業形態,促進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四是加強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充分利用高校涉農專業和農村職業教育等優質教育資源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以更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五是在科技和資金方面要加大對優勢農業的扶持力度,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2.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一是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改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對鄭州市的鋁及鋁精深加工、紡織服裝、食品、耐火材料、裝備制造和能源等傳統優勢行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提高裝備水平和附加值,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對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推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升級,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三是要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重點打造現代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以重大項目帶動經濟增長。
3.利用區位空間優勢,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提升產業發展品質
以現代服務業、商貿物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同時注重提升服務業發展質量,增強產業競爭力。一是要充分發揮鄭州的區位、交通、商貿優勢,培育物流市場,重點建設物流園區和扶持現代物流企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服務,逐步將鄭州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物流樞紐。二是要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目標,重點發展鄉村、文化、休閑度假、生態、研學、養生、商貿、工業和慈善旅游等九大新型旅游業態,將鄭州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三是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推進相結合,提高金融、會展、創意、醫療等現代服務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其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四是要創新傳統服務業發展模式。加快同現代服務業相互融合發展,拓寬服務渠道,提高服務水平。
[1]DANIELCK.Shiftofmanugacturingindustries,inindustriallocationandnationalresources[R].Washington:U.SNationalResourcePlanningBoard,1942.
[2]CREAMERD.Shiftsofmanufacturingindustriesinindustriallocationandnationalresources[M].Washington: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43:95-97.
[3]PEROFFHS,DUNNES,LAMPARDEE,MUTHRF.Regions,resourcesandeconmicgrow[M].Baltimore,Maryland:JohnsHopkinsPress,1960.
[4]DUNNESJR.ThedevelopmentoftheUSurbansystem:Concepts,structures,regionalshifts,voll[M].Baltimor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80.
[5]姚芳,周密,孫林巖.偏離—份額法的修正及中國工業競爭力分析[J].軟科學,2005(6):28-37.
ResearchonOptimizationofIndustrialStructureofZhengzhouBasedonShift-shareMethod
LIWenfeng
(School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1191, China)
AccordingtotherelevantdataofHenanprovinceandZhengzhoucitycollectedfrom2009to2013,theindustrialstructureandcompetitivenessofZhengzhoucityareanalyzedviatheshift-sharemethod,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industrialstructurearejudgedfromadynamicviewpoint.TheresultshowsthattheeconomicdevelopmentofZhengzhoucityisontherighttrack,buttheoveralldevelopmentoftheindustryisunbalanced.Thecompetitiveadvantagesoftheprimaryindustryareweakandthecontributionoftheprimaryindustrytotheeconomicgrowthisnotbig.Thesecondindustryhastheadvantageofcompetitivenessandshare,soitcancontributeconsiderablytotheeconomicgrowth.Althoughtertiaryindustrymadeprogressinindustrialrestrictingandoutputincrease,butitsregionalcompetitivenessisnotstrongenough.Inthefuture,thecompetitivenessofagricultureshouldbeenhancedandtreatedasapriorityofdevelopment,andthestrategicadjustmentoftheagricultureshouldbeacceleratedinZhengzhouaswell.Atthesametime,theexistingadvantagesshouldbemaintained,strategicinfantindustriesshouldbefosteredandthequalityofdevelopmentshouldbeimproved.
Zhengzhoucity;shift-sharemethod;industrialstructure;competitiveness
2015-12-25
李文峰(1981-),女,河南洛陽人,河南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
F269.27
A
1674-3318(2016)03-0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