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崔欣 通訊員 張佳瑋
懷柔區400名建國前老黨員講述紅色記憶
□本刊記者崔欣 通訊員張佳瑋

在黨的95華誕到來之際,懷柔區吉寺村90高齡的建國前老黨員王文山,在家中收到了一份珍貴禮物——刊登自己事跡的報紙和特制紀念照。手捧著禮物,老人激動不已:“感謝黨和國家惦記著我們這些老黨員,一直關懷和照顧我們的生活。我一定要發揮余熱,為社會多做貢獻?!?/p>
和王爺爺一樣,七一當天,懷柔區九渡河、懷北等鎮的其他建國前老黨員,也相繼收到了來自區委宣傳部和區黨史辦的一份心意。
挖掘塵封已久的故事,銘記逝去的崢嶸歲月。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懷柔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紅色記憶·尋訪建國前老黨員”活動,12名來自《懷柔報》的編輯、記者,深入全區16個鎮鄉街道,與建國前老黨員面對面交流、用相機記錄他們的風采。
作為在革命老區參軍入黨的建國前老黨員,王文山是第一批被訪對象。老人曾在黑河、白河附近打過游擊,參加過解放喇嘛廟、解放天津、抗美援朝等戰役。退伍回到家鄉,參與過密云水庫、北臺上水庫、白河水渠等水利工程修建,還當過生產隊長。如今雖已90高齡,還經常參加黨員義務活動,能干些打掃街道、收拾菜園的力氣活兒。自己生活簡樸,卻很關心他人。2008年汶川地震,老人捐款600元;2010年玉樹地震,他又捐款300元。他的事跡在《懷柔報》刊登后,有讀者留言:“一日為黨員,一生講黨性?!?/p>
受到心靈洗禮的,不僅是讀者,還有參與者?!稇讶釄蟆犯敝骶広w青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次時間地點不同的采訪,卻有驚人相似的場景?!袄宵h員都早早地等在家中,穿著整齊,胸前掛滿榮譽勛章。在我看來,他們把這次采訪,當成了黨對他們的又一次檢閱?!?/p>
記者劉玉崢是報社最年輕的共產黨員。他說,有機會面對面聆聽前輩們為黨、為人民所做的豐功偉績,“這不僅是幸運,更是幸福?!毙侣劜恐魅谓獤|浩負責尋訪活動的外聯,在每聯系到一個鎮鄉時,總會有老黨員去世的消息?!斑@更讓我們記者有了緊迫感和使命感,這是一種搶救與整理。每一個記者都在與時間賽跑?!?/p>
經統計,懷柔區健在的建國前老黨員有400多位。目前,懷柔區已采訪完380余名老黨員的事跡。除向每位老黨員贈送報紙、紀念照外,還將把所有報道編輯成書,作為區情黨史教材,下發至各鎮鄉街道、區直單位、學校等。
人物·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