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哲,衣玉麗
(南昌大學a.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 b.護理學院,南昌 330006)
?
異甘草酸鎂對既往化療藥物性肝損害再次化療的防治效果
孫哲a,衣玉麗b
(南昌大學a.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 b.護理學院,南昌 330006)
目的觀察異甘草酸鎂對既往出現化療藥物性肝損害再次化療時對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將202例既往曾出現化療藥物性肝損傷的惡性腫瘤患者(再次化療前肝功能指標正常)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101例,均使用原方案繼續化療。對照組化療時不預防用護肝藥物;治療組化療時聯合使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200 mg·d-1,維持14 d。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測肝功能指標,包括丙氨酸轉氨酶(ALT)、門冬氨酸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比較2組治療前后ALT、AST及TBIL的差值。結果2組治療后ALT、AST及TBIL測量值均較治療前升高,治療組治療前后ALT、AST差值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1),2組TBIL差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對既往出現過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患者,再次化療時具有防治肝功能損傷作用。
異甘草酸鎂; 藥物性肝損害; 防治作用
化療做為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肝功能損害是其常見的非血液性毒性反應,是制約化療用藥及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療和預防化療藥物性肝功能損害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異甘草酸鎂為18甘草酸,親脂性大于異構體,在體內更易與受體蛋白和類固醇激素的靶細胞受體結合而發揮抗炎保護肝細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1]。筆者對101例既往曾出現化療藥物性肝損害患者在再次化療時使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取得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1病例選擇標準
入組標準:經病理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的惡性腫瘤患者,均需要接受化療,無化療禁忌證,年齡18~70歲,機體狀況ECOG評分0~1分;既往曾出現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經過護肝治療后恢復正常,再次化療前肝功能正常;使用原方案繼續化療。排除標準:其他原因肝功能受損患者[2],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其他肝病史;合并膽道疾病、急性胰腺炎或全身性細菌感染及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1.2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202例,既往曾出現化療藥物性肝損傷,其中男132例,女70例,年齡35~72歲,平均56歲;晚期肺癌85例,結直腸癌57例,晚期胃癌41例,晚期肝癌12例,晚期卵巢癌7例。將202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101例,2組性別、年齡、原發癌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治療方法
化療方案:晚期肺癌DP(多西他塞75 mg·m-2d1+順鉑75 mg·m-2d1)21 d為1個周期,GP(順鉑75 mg·m-2d1+鹽酸吉西他濱1000 mg·m-2d1,8)21 d為1個周期。結直腸癌使用雙周的mFOLFOX6(奧沙利鉑85 mg·m-2d1+亞葉酸鈣0.4 mg·m-2d2+氟尿嘧啶2.6 mg·m-2泵46 h)。晚期胃癌使用mFOLFOX6。晚期肝癌GEMOX(奧沙利鉑130 mg·m-2d1+鹽酸吉西他濱1000 mg·m-2d1,8)21 d為1個周期。晚期卵巢癌DP(多西他塞75 mg·m-2d1+順鉑75 mg·m-2d1)21 d為1個周期,DC(多西他塞75 mg·m-2+卡鉑AUC5)21 d為1個周期。
治療組化療時聯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共 14 d。對照組化療時不用護肝藥物。
1.4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空腹靜脈血檢測肝功能指標,包括丙氨酸轉氨酶(ALT)、門冬氨酸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比較2組治療前后ALT、AST及TBIL的差值(治療后測量值-治療前測量值)。
1.5統計學方法
2組治療后ALT、AST及TBIL測量值均較治療前升高,治療組治療前后ALT、AST差值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1),2組TBIL差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P<0. 01與對照組比較。
目前藥物性肝損害的發生率逐年上升[3]。姚飛等[4]對國內發生的藥物性肝損害病例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常導致藥物性肝損害的前5類藥物分別為中草藥、抗結核藥、抗微生物藥、解熱鎮痛藥和抗腫瘤藥,而藥物性肝損害類型以肝細胞毒性損害居多。 如今,肝毒性和心臟毒性已成為藥物撤市或在臨床研發中止的主要原因[5]。
對于藥物所致的肝損害,一方面可能是藥物本身的肝毒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肝臟將無毒的藥物代謝轉變成了有毒的代謝產物[6]。藥物性肝損害是腫瘤化療中常見的副反應之一,有研究[7]表明,抗腫瘤藥物引起的肝損害主要是由于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損害;其機制包括藥物經代謝產生親電子產物及超氧化離子,通過共價結合及促使脂質過氧化,損傷肝細胞膜和肝線粒體引起細胞損傷。
異甘草酸鎂能夠迅速降低轉氨酶水平,減少肝細胞脂肪變性,還具有類糖皮質激素作用,可通過免疫調節作用,減輕化療引起的全身不良反應。李志宏等[2,8-9]研究證實,異甘草酸鎂能夠較好地治療化療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湯麗娜等[10]臨床評價了異甘草酸鎂用于治療抗腫瘤藥物所致急性藥物性肝損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發現其治療此藥物性肝損害的療效較好,可縮短肝損傷病程;陳玉強等[11]應用異甘草酸鎂治療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所致肝損傷,結果表明,異甘草酸鎂對TACE引起的肝功能損傷可起迅速而明顯的防護作用,并減輕TACE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對既往曾出現化療藥物性肝損害患者在再次化療時使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前后ALT、AST差值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 01),表明化療同時聯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可以預防化療藥物引起的肝損害。
[1]歐明洪.異甘草酸鎂藥理與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0,19(15):83-84.
[2]李志宏,郝磊,孔佩艷,等.異甘草酸鎂治療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88-89.
[3]滕光菊,孫穎,常彬霞,等.418例藥物性肝損害臨床特征及預后分析[J].肝臟,2013,18(1):11-14.
[4]姚飛,汪燕燕.綜合分析藥物性肝損傷9355例[J].安徽醫藥,2011,15(10):1312-1314.
[5]Watkins P.Drug safety sciences and the bottleneck in drug development[J].Clin Pharmacol Ther,2011,89(6):788-790.
[6]時兆燕,汪偉民,鄧松華.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腺苷蛋氨酸治療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療效[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49(1):122-124.
[7]崔憲珍,劉都戶.還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化療藥物肝損害126例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08,37(7):931-932.
[8]陳惕.異甘草酸鎂對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防治作用[J].交通醫學,2009,23(4):379-382.
[9]王湛,王杰軍.異甘草酸鎂治療化療后肝功能異常60例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0,16(7):869-871.
[10]湯麗娜,林峰,沈贊,等.異甘草酸鎂治療抗腫瘤藥物引起的急性藥物性肝損傷的Ⅲ期臨床試驗[J].腫瘤,2012,32(9):738-743.
[11]陳玉強,洪節約,張雅雅,等.異甘草酸鎂治療肝癌動脈栓塞化療肝損傷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7):15-17,25.
(責任編輯:況榮華)
2015-11-23
衣玉麗,副教授,E-mail:514729294@qq.com。
R575
A
1009-8194(2016)07-0011-02
10.13764/j.cnki.lcsy.2016.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