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15年,一條“雷人”的新聞在網上流傳,引來不少人圍觀:“一位十七歲的非洲少年,拿著一本名叫《利用能源》的參考書,利用自行車零件、曬衣繩、廢舊塑料袋等材料,獨立制造了一架六米高的風車,令因長期停電而陷入黑暗的家庭得到了寶貴的能源……”
如果是在地球的其他地方,這也許的確算不上一條新聞。但當你走近這個造風車的孩子,就會明白,他的勇氣和智慧,一點也不比那位大戰風車巨人的堂·吉訶德遜色!
這個少年名叫威廉·坎寬巴,出生在非洲的馬拉維——地球上最貧窮落后的國家之一。馬拉維雖然貧窮,但還不是與世隔絕,家家戶戶都有收音機。從第一次聽到收音機傳出聲音時起,窮小子威廉就對它產生了興趣。他看著那些露在外面的線圈,想知道它們到底都是干什么用的,便把自己家的收音機給拆了,經過無數次的折騰和試驗,他終于弄懂了收音機的工作原理。
可是,威廉十四歲那年,一場大饑荒席卷了馬拉維。他不能再上學了,但還常常來到一個學校圖書館偷偷學習,他從中找出那些跟科學有關的書,開始吃力地閱讀。一天,他發現了一種奇怪的東西。那是一座雪白的高塔,上面裝著三個大葉片。威廉趕緊翻到后面,一個詞一個詞地讀,最后終于知道了,這就是風車,可以用來發電。有了電,就有了電燈,人們在晚上也可以讀書、干活了。
于是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造一架自己的風車。那時的威廉根本不知道造一個風車有多困難。他只是抱著一個簡單的想法,沒有材料,他就四處尋找;沒有鉆頭,就拿長釘自制;沒有老虎鉗,就用自行車的鋼條代替……有時為了找一點能用得上的東西,他得在垃圾堆里轉悠上好幾天。
村里人對威廉的行為完全無法理解。他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瘋小子”??墒?,威廉的夢想頂住了他們的嘲笑。一天天過去,他的風車終于做出來了。在馬拉維,風可能是唯一可以利用的財富了。但威廉并不知道需要多大的風才能發電。試驗那天,他拿著燈泡,只是在下面靜靜地等待著。漸漸地,他的掌心里出現了一點微弱的光芒。聚在下面來看笑話的村民都看得目瞪口呆:“老天啊,他居然成功了!”
消息傳開后,威廉的人生被徹底改變了。威廉并不是發明家,但在他的身上,人們看到了很多發明家都有的品質,那就是愛動腦筋、動手能力強,而且說干就干,不是僅僅停留在幻想上。
從容摘自《科普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