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部地區金融發展存在直接融資比例小、金融創新不夠、金融服務滯后等問題,本文認為若要更好承接產業轉移,中部地區應加強區域金融合作、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創新設計金融產品等。
【關鍵詞】中部地區 產業轉移 金融支持
一、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金融約束分析
(一)融資結構失衡導致承接產業轉移的融資渠道過窄
中部六省金融融資總量雖然逐年增加,但是內部結構很不合理,直接融資所占比例非常小。截至2013年7月20日,全國有2463家滬深上市公司,中部六省共363家,僅占全國14.7%。由于經濟發展開放程度淺、金融業門檻限制高,中部地區企業債券、信托、商業票據等直接融資手段的使用也不廣泛。高比例的間接融資既不利于金融風險的分散,也造成了承接產業轉移的融資渠道不暢和融資難的現實困境,阻礙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二)金融創新不足導致項目融資困難
一是現存的信用評價體系束縛。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實行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采用企業過去三年財務報表數據和統計資料評價企業的信用等級。大部分轉移至中部地區的企業處于創業期和成長期,現金流量、盈利水平、流動資產比例、償還債務能力都沒有達到規定標準,因此即使銀行是融資主要渠道,能夠享受外部融資的企業數量也非常有限。二是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缺乏針對性。中小企業從沿海進入新的工業園,面對的仍然是銀行以單個企業為對象的風險識別,而不是以整條產業鏈為對象;不同類型的企業對技術、貿易、生產有不同的經營需要,銀行也沒有區別對待其信貸結構。
二、中部地區金融支持產業轉移的關系實證
(一)指標選取
1.產業轉移測度指標及影響因素。本文借鑒吳雪萍(2010)研究產業轉移經驗,直接將FDI或者將FDI折算成人民幣作為產業轉移量化指標(Y)。并采用中央銀行每年12月31日公布的匯率將國際直接投資折算成人民幣值。結合江霈(2009)和空間經濟學理論,本文將產業轉移影響因素概括為要素成本(Wage,用職工平均工資替代)、基礎設施(Invt,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衡量)、產業聚集度(Y(i-1),用產業轉移的滯后一階表示)、對外開放程度(Open,用進出口總額與GDP比率表示)、金融規模、金融結構、金融效率等。
2.金融發展測度指標及影響因素。由于數據缺失,本文選擇金融規模和效率指標作為金融發展衡量指標。其中金融規模用金融相關率來表示,即金融總資產與GDP的比率,金融資產=流動中現金+金融機構存款總額+金融機構貸款總額+股票債券保險資產。金融發展水平的影響因素有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和社會因素。本文將經濟因素用勞動生產率表示,社會因素用社會信用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表示。
(二)實證分析及結果
結果顯示,承接產業轉移受已有的相關產業影響最大,受金融結構和金融效率影響不顯著。金融發展受政府行為、城市信用、產業轉移情況影響較大。目前,政府在我國金融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金融結構的較多政策既需要符合國家意志,也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相關行為才能持續;城市信用是特定區域社會整體信用指標,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效益、放貸信心。
三、結論與啟示
我國中部作為重要的產業轉移承接地,金融發展有滯后經濟的現象,為了更好地促進產業轉移承接,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強區域金融合作
深化與周邊城市間的溝通合作,打造和諧的城市環境,構建區域金融合作機制。中部六省以武漢、長沙為金融發展重點區域,強化內部金融一體化,加強與外部三大經濟圈金融合作。首先,加強各區域金融信息協作,統一區域內金融產品設計和應用,打破金融服務在各地區服務費用、服務程序不一致壁壘,發揮金融工具在更大經濟空間里的資金引流作用。第二,宏觀規劃金融政策,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建立區域之間人才交流機制,培養實踐經驗豐富的復合型金融人才,定期舉辦人才互換活動,做好活動規劃、總結,實時了解交流人才成長狀況,及時調整人才交流機制。
(二)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中部地區要加快推進新型金融機構成立,積極扶持中小企業上市,促進企業創新直接融資方式,通過發行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債等形式增加融資。要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場,使其規模化、規范化、合理化,保障直接融資市場參與者利益,提高投資者投資積極性。此外,金融市場應該打破國有資本獨有化,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改善金融業競爭格局,促進資金流向中小企業、環保企業。鼓勵民間資本建立零售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準金融機構,發揮民營控股銀行市場效率、產權安排、創新能力、交易成本等方面優勢,解決某些部門或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創新設計金融產品
中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項目過程中,要建立各種具有針對性的金融機構、金融業務品種、信貸管理制度,滿足轉移企業的個性化金融服務需求。在不斷發展已有銀行機構以及引進外資銀行和沿海股份制銀行的同時,引導各類資金建立針對產業轉移企業的金融服務機構,如鼓勵產業轉移轉出地和承接地政府以及優秀企業共同出資成立專門產業轉移投融資基金組織、貸款公司以及合作銀行甚至園區銀行,可以設立專門為產業轉移提供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項目建設資金的開放性金融機構。創新貸款擔保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成立擔保機構,對優秀的社會擔保機構給予風險補貼和免稅優惠;針對轉移企業特點,培育產業鏈黃金客戶群,對服務于龍頭企業的中小企業及時提供資金支持;允許企業互保、訂單抵押、應收賬款抵押、專利和庫存商品抵押等多種靈活有效的擔保方式。根據各轉移企業實際情況,加大力度匹配專項擔保和信貸資源,在完善風險控制體系下,簡化信貸流程,增加電子銀行業務,減少交易時間,降低融資成本,推動產業轉移承接進程。
參考文獻
[1]王雅俊,龔唯平.西北地區金融支持促進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寧夏社會科學[J],2009(4):41-45.
[2]吳雪萍.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論壇,2010(06):111-113.
[3]江霈.中國區域產業轉移動力機制及影響因素分析[D],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4]Manoel Bittencour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l:Is Schumpeter right?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34(2012):341-355.
基金項目: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項目《加快轉型升級 構建洞庭湖生態經濟發展模式》(2015ZZ090)。
作者簡介:翟曉葉(1987-),女,苗族,碩士研究生,中共湖南省益陽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助理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