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和
【摘要】構建和諧社會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還是在新時期下所提出的新課題。而當前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與構建和諧社會有很多不適應之處,這就需要我們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進行創新,以構建和諧社會。
【關鍵詞】國有企業 財務管理 創新對策
一、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創新的重要性
以往的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國有企業的風險意識較薄弱;對信息的收集與反饋沒有進行及時處理;管理機制不夠合理,其經營理念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等,這些問題與構建和諧社會存在不適應之處[1]。進行財務管理創新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指的是將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都能得到有效協調的社會。
國企在我國經濟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與主導作用,其對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將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進行創新后,將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實現國企利潤最大化時,能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物質基礎。此外,通過對國企財務管理進行創新,國企的理財理念得到更新,建立起約束和激勵機制,有利于利益的協調發展,有利于財務治理機制的形成,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策略
(一)培養財務創新的管理理念
盡管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較為科學合理,但很多國企在財務管理理念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問題,比如重核算,輕財務管理。管理者普遍認為核算工作是擴大企業經濟效益最主要的環節,而財務管理有相應規章制度來進行規范管理,所以僅僅遵循這些規章制度就好了,沒必要將其改革創新。很多財務人員這樣的傳統思想,阻礙了對財務管理進行創新,不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因而我們如果要創新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就要先改變財務人員的傳統消極的思想,培養其創新的管理理念[2]。具體方法主要有下面幾種:我們可以在財務人員較多的場合,比如慶典、例會等,來對財務管理創新的重要性進行強調,并對財務管理不需要創新的這種思想予以否定,鼓勵財務管理進行創新;在財務管理的工作中,營造出良好的創新氛圍,促使員工積極、大膽地進行創新;在財務人員的工作中,鼓勵員工在將效益最大化視為基礎的前提下,開闊思想,提出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二)創新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
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指的是對國有企業財務資源進行有效培育、配置及使用。但傳統的國企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卻重視培育、配置及使用,重視國有企業財務資源的價值和經濟屬性,忽視國有企業財務資源的非價值側面與社會屬性——制度結構和財務契約關系;重視財務資源的價值側面的計劃、決策、分析及控制,但不注重國企財務中契約關系配置問題,忽視財務利益關系之間的協調及財務制度結構設計,很明顯,以往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因而我們需要對傳統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進行創新和拓展,重視培育、配置及使用財務資源的非價值側面與社會屬性。同時注重培育、配置及使用國有企業財務資源的價值側面和經濟屬性,進一步強調其在傳統財務資源的配置中制度、產權等非價值或社會層面的因素的作用,更加注重在國有企業內部財權的合理配置,國有企業各個利益關系直接的協調及國有企業社會資本與財務關系網絡的合理培育。顯而易見,對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進行創新,其創新內容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三)創新財務管理機制,提高人員素質
財務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著財務管理的水平。而要有完善科學的財務管理系統,除了需要高素質財務管理人員,還需要能夠培養和鼓勵員工創新的這樣的一個管理機制。與其他企業相比,我國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機制比較穩固,但整體活力不足,嚴重缺乏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應認識到自身缺點,創新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機制,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以調動和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加國有企業發展的活力。
首先,應該將國有企業的內部組織機構進行簡化。很多國有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不夠完善:某些職位重復設置,遇事相互推諉,辦事效率較低。國有企業應對這種機構設置進行改革創新,推行扁平化管理,精簡管理部門的數量,以減少基層人員數量,提高人員的專業素質[3]。其次,我們應對人事制度進行創新,建立人才競爭制度。可建立獎懲競爭機制,獎勵優秀員工,淘汰表現較差的員工,以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也可實行公開競聘制,對重要職位的人員選拔進行公開競聘,競聘內容有平時業績、競聘演講等。為員工提供公平競爭平臺,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最后,我們可實行崗位輪換機制,很多國有企業在財務方面常出現違法現象,其一是財務人員自身的原因,其二是財務管理不完善,有些財務人員在一個崗位上的任職時間較長,就易于形成人際關系網,也就容易產生問題。實行輪換制,比如科層人員可3年輪換一次等,如此一來能有效防止出現此現象,還可使財務人員對各崗位工作進行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創新財務管理的目標
傳統財務管理的目標被稱之為“股東財富最大化”,將股東利益視為導向,這種財務管理目標并不考慮國有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它是“資本雇傭勞動”這一邏輯思想的產物,體現了工業經濟時代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這種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已不能適應當今市場經濟與企業組織兩者的發展,比如,知識經濟已經到來,人力資本在國有企業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資本雇傭勞動”這一邏輯思想正轉化為“勞動雇傭勞動”這一邏輯,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也正被改變。尤其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這一構想的提出,忽視國有企業的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協調的傳統財務管理目標與構建和諧社會是很難適應的。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進行創新。為適應和諧社會的構建,我們應在國企財務管理工作中,不僅要考慮到股東利益,還要考慮到各利益相關者利益,并遵循“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把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界定成“利益相關者共同財富最大化”,來適應和諧社會的發展需要。對財務管理目標進行創新,讓和諧社會中的各利益得到協調,并為政府調控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在構建和諧社會這一背景下創新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增強國有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實現國有企業的財務資源有效配置,進而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創新模式與發展的新局面,這需要社會與國企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霍紅巍.構建和諧社會與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創新[J].赤子,2015,(1):141.
[2]楊楠.構建和諧社會與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創新[J].科學與財富,2015,(21):299-300.
[3]諸葛斌.淺談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創新[J].當代經濟,2013,(1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