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 何春艷
【摘要】滬港通的開通理論上可以有效的減緩AH股折溢價的現象。文章編制了滬港通標的兩地上市的A股指數和H股指數,在對兩指數的日收益率序列進行一系列檢驗的基礎上建立了DCC-GARCH模型,得出了兩指數日收益率的動態相關系數。證實了滬港通開通之后有效的加強了兩指數之間的聯動性。
【關鍵詞】滬港通 DCC-GARCH模型 格蘭杰因果關系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不斷的加大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系,QFII、浮動匯率制度、QDII、RQFII以及股權分置改革等措施不斷出臺。2014年11月17日,在萬受矚目的情況下,“滬港通”終于問世。2015年以來證監會又在醞釀“深港通”“滬臺通”。資本市場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國滬深股市和國際資本市場的聯動性將不斷的加強,從而不斷提高我國A股市場的流動性及實現A股價值回歸。
文章選取了同時在上海和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為樣本,編制滬港通標的兩地上市的A股指數和H股指數,選用DCC-GARCH模型對比分析滬港通開通前后兩指數日收益聯動性的變化。
二、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取
滬港通只會影響同時在上海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交叉上市的上市公司,因此選取上證綜合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不盡合理,剔除在滬港通開通前后停牌時間較久的上市公司,最終選取了67家同時在上海和香港上市的公司作為樣本股,以2014年11月17日為基期,點數設為100,以流通股的股數為權重,采用樣本股的收盤價為樣本數據,分別編制港通標的兩地上市的A股指數和H股指數,記為a和h。
由于變量具有異方差性,需對數據做對數處理,最終選取兩指數的日收益率進行研究,計算公式為:
■
其中:rt代表指數的日收益率,yt代表的是t日的收盤指數。用ra,t和rh,t分別表示港通標的兩地上市的A股指數和H股指數日收益率。
(二)序列的自相關檢驗
表1 兩指數收益率自相關性檢驗
■
文章擬采用DCC-GARCH模型研究兩變量的時變相關系數,因此首先要對兩序列的自相關性進行檢驗。從表1中可以發現,Q統計量對應的P值非常小,說明兩指數日收益率存在自相關性。
(三)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表2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
從表2我們得出,滬港通開通之前,滬港通標的兩地上市的A股指數和H股指數日收益率相互影響均很弱。但滬港通開通之后,滬港通標的兩地上市的A股指數對H股指數影響顯著加強。滬港通開通后資金出現“先北上、后南下”的現象也正和我們的結論是一致的,說明A股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先導性在不斷地顯現出來。
(四)ARCH效應檢驗
ARCH效應檢驗方法我們采用殘差的平方相關圖進行檢驗,通過檢驗的Q統計量及其P值判斷序列是否存在ARCH效應。
表3 兩指數日收益率ARCH效應檢驗
■
通過表3可發現,在兩序列滯后1-6階,Q統計量及其P值均為0,說明兩序列均存在條件異方差性,即存在ARCH效應。
(五)DCC-GARCH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建立了GARCH(1,1)模型,得到ARMA濾波滯后的殘差序列,進而建立DCC-GARCH模型,通過之前的檢驗我們設定的參數為DCC-GARCH(1,1)。通過利用R軟件編程,兩指數日收益率的動態相關系數圖。
■
圖1 滬港通A股指數和H股指數時變相關系數圖
圖1中發現,兩指數的日收益率一直正相關,但是相關程度有所改變。滬港通開通之前,兩指數的日收益率的相關程度逐步下降,說明滬港通未開通之前兩市場的分割現象依舊明顯,但是滬港通開通之后,兩指數的日收益率相關程度逐步走強。原定于2014年10月25日開通滬港通,卻在當天出現了重磅消息“滬港通無限期進行擱置”,從兩指數的動態相關系數圖中不難發現,10月25號之后兩指數的日收益率相關系數直線下降,說明投資者對于兩市場的長期的聯動性產生了分歧。動態相關系數一直在0.7到0.8之間運行,說明兩市場對于同一家上市公司的估值依然存在差異,這主要源于滬股通和港股通額度受限的影響。
三、建議
(一)積極穩妥地放開A股各項交易限制的規則
滬港通有效的實現了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聯系,但是從當前兩地上市的股價來看,滬港通開通之后兩地上市的AH股的溢價出現了“先收斂后發散”的現象,主要源于交易規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結構存在較大的差異,造成AH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折溢價。因此,政府應該考慮適時的放開T+0、滬港通額度不受限,更大程度上放開兩地資本的流動,早日實現A股市場進行價值投資。
(二)繼續推進中國和國際資本市場的流動
通過我們的研究發現,滬港通開通之后,A股對于H股的影響力度在穩步提高,說明A股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越來越受到認可。政府也在不斷的推進“深港通”和“滬臺通”,足見政府加大內地資本市場對外聯系的決心。資本市場改革還需和人民幣國際化同步,共同提高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三)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還需不斷加強
滬港通開通后,加強了兩地資本市場的流動,同時內地的A股的波動性也有所放大。2015年前,滬港通一直出現北上的現象,也實現了A股節節攀升,但是隨著資金的南下,A股也進入了調整期。這說明內地的散戶投資者依舊被動,對于風險的判斷能力不足。因此,政府一方面促進內地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金融市場各項風險的防范措施。
參考文獻
[1]李艷萍.探析滬港通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動作用[J].中國經貿,2013(10):151.
[2]李亞凌.基于Copula函數的滬深港三地股市的聯動性分析[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4(4):73-74.
[3]潘文榮,劉紀顯.QFII及QDII制度引入后的中美股市聯動性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5-10.
[4]郭文偉.中國股市風格資產時變聯動性及結構突變研究—基于ARMA-GJR-DCC-MVGARCH模型的檢驗[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3(04):11-22.
[5]張仕洋.我國滬深港股聯動性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01):74-75.
作者簡介:曹玲玲(1984-),女,講師,研究方向:金融產品定價。何春艷(1971-),女,副教授,財務管理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上市公司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