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云
【摘要】本文論述了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實現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服務能力、提升內部行政辦公效率、保障財政資金安全及落實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選擇,但是,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仍存在一些問題,建設具有片面性、缺乏足夠的內控意識及有效的外部監督,針對存在的問題,本文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一、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積極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服務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承載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能,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發展的逐漸深入以及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新問題新困難不斷出現,需要行政事業單位積極履行職能,不斷轉變服務觀念,與時俱進地積極解決新問題。通過積極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積極的內部優化改革,逐步轉變其向服務性單位轉變,使其更高效更切合實際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民生服務。
(二)有利于優化行政事業單位機構設置,提升內部行政辦公效率
隨著我國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逐漸進行機構改革,精簡部門,去除臃腫行政化色彩嚴重的機構與部門,目的是實現簡潔高效,服務工作開展半徑短,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與人員開支,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進行自我控制與管理,在部門與人員精煉,內部溝通成本降低的情況下,能夠不斷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效率。
(三)有利于我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積極貫徹與落實
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的職能部門,為履行其服務職能,掌握著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在對公共資源和資金進行分配的過程中,因缺乏監督等各種因素,腐敗行為時有發生。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對單位工作人員的行為、工作作風、履職盡責程度進行自我查找與監督,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積極配合我國反腐倡廉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深入推進。
二、行政事業單位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體系建設具有片面性
總體來說,我國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起步較晚,最開始僅僅重點關注財務與資金流動方面逐漸發展建立內控體系。最早的內控體系建立在市場經濟中的企業間較為流行,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內控體系建設的起步較晚。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2012〕21號 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該規范所稱內部控制,也僅僅只是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隨著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逐步深入開展,行政事業單位開始引入內控體系的建設機制,因為起步較晚,沒有更多的先進經驗可以借鑒,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建設并不全面,仍在不斷探索改進的過程之中,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仍將重點放在財政撥款及使用用途方面,未來在人事、黨風廉政建設、服務工作職能發揮情況等方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二)缺乏足夠的內控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因其單位性質,其工作及工資待遇與企業相比,不具有很強的內外部競爭氛圍與機制。因此,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內控意思淡薄,認為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開展工作,享受福利待遇,根本不需要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或者即使建立了內控體系,也是形式大于內容,日常工作中內控意識不強。因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大多停留在經濟活動方面,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片面的認為,建立的內控體系與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與系統是一樣的,其主要作用是在于有效控制行政事業單位收支等經濟活動,對自身的影響及作用不大,對開展工作及提供服務水平的影響沒有實質影響。
(三)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
在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的背景下,市場經濟中的主體行為都要有外部的有效監督,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實現市場更加平穩運行。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屬于國家職能單位部門,其自身承載著監管其他部門的責任,使其自身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機構。即使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在實際操作中也缺乏有效的執行,沒有外部監管部門的考核與服務工作檢查與指導,內控體系將失去本身的作用,出現一些問題。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重要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內控建設氛圍
要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積極開展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宣傳與學習,使得領導干部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重視內部控制建設,讓單位員工從思想上接收并重視內控體系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夠重視,才能內化為外在的行為。當內控體系真正從思想深處得到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及全體員工的認可,其工作中的主動性、服務能力才能實現更好的提升。因此,對內控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宣傳與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二)構建科學全面的內控體系
在建立良好的內控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后,要不斷完善已有的內控體系,使得內控體系真正實現積極推動行政事業單位更好的發揮服務職能,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改變傳統的僅關注財務資金方面的控制的片面局面。具體來說,行政事業單位要以財政部規定并下發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管理規范為指導,結合單位的實際,對單位的全體員工與開展所有業務全部囊括其中,使得在符合國家管理規定的基礎上,內控制度更具針對性與指導性。
(三)嚴格執行內控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構建科學全面的內控體系的最終目的,是為實現事業單位服務質量與工作效率,因此,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已經建立的內控制度。具體來說,要制定職責明確的制衡機制,促使單位各部門預算系統與財務系統的相互促進與制約,確保行政事業單位有明確的財務收支明細,同時,要通過積極撰寫內控體系執行情況報告,掌握執行落實情況。
(四)強化內部信息披露機制
事業單位內部要通過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以季度為單位,定期向監管部門報送工作進展,披露相關信息。通過信息披露的機制,將事業單位運行及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存在問題,財務使用狀況等信息及時有效進行總結并向監管部門進行報送。內控體系建設要將定期的信息披露作為發展建設的長效機制。
(五)加強外部監督與監管
為實現內控體系在行政單位積極有效開展,切實提升其服務質量與工作效能。要通過開展外部監督管理與檢查對其工作進行監管。審計部門要獨立、公正、公開并定期地進場開展內控體系工作開展情況檢查,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及流向、服務職能工作情況開展、群眾滿意度及年度工作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從整體上對事業單位工作情況進行科學有效評估。
綜上,黨的十八屆四種全會,對行政事業單位要積極建立和實施內控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與發展建議。隨著我國改革發展的逐步深入,事業單位承載的社會職責面臨著新的情況與新的考驗,因此,要通過積極建立內控體系,不斷優化其社會服務的職能,提升服務效率,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雪.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