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妍 蘇晗
【摘要】互聯網技術給金融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保險作為我國金融行業三大支柱之一,其儲蓄性、穩定性、長期性越發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而“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會為傳統保險業帶來怎樣的變化,是顛覆,還是傳承?本文通過SWOT分析法探析互聯網保險發展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 SWOT分析
過去的兩年時間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東風勁吹。在這樣一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里,保險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支柱,傳統保險行業必然受到互聯網技術的沖擊,在P2P、O2O模式遍地橫生的如今,當保險遇到互聯網,兩者將如何結合,以實現最終互聯網保險良性發展的目標。
一、互聯網保險的定義及現狀
2015年7月22日,中國保監會以保監發〔2015〕69號印發《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首先對互聯網保險業進行了定義,互聯網保險業務是指保險機構依托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技術,通過自營網絡平臺、第三方網絡平臺等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業務。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互聯網保險累計實現保費收入858.9億元,同比增長195%,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數量達到85家。2015年上半年互聯網保費收入816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幾乎與2014年全年收入持平,對全行業保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4%,繼續成為拉動保費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在互聯網保險發展初期,互聯網更多的是在銷售環節發揮作用,保險公司在第三方中介平臺及自有官網上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傳統保險產品,以達到促銷和最終盈利的目的。直到2013年9月29日保監會同意“眾安保險”開業批復,國內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落地,也為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帶來新的希冀。眾安保險旗下的“銀行卡盜刷資金損失保險”、“個人法律費用補償保險”、“小米手機意外保”等創新型保險產品,改觀了人們對于傳統保險的認知,而這種B2B2C的全新商業模式,將保險作為核心,聯動周邊各行業協同發展。隨后,又有三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獲批,分別為安心保險、易安財險、泰康在線財險,而各大保險公司也緊隨其后,紛紛成立自己的保險科技公司和電子商務部,可見,互聯網保險已勢不可擋。
二、互聯網保險的特點
互聯網保險具有場景化、碎片化、體驗性等特點,因此對IT系統的處理能力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挑戰。互聯網保險的產品設計主張融入場景中尋找用戶需求,先通過情景模擬,引起用戶共鳴,創造需求,進而形成用戶流量;碎片化是將傳統的保險產品拆分成單個的小產品,降低保費和出險率,同時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傳統保險的核保核賠只能通過線下現場勘查、寄送單據的方式進行投保理賠,耗時耗力,而互聯網的思維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拍照投保、指紋識別、電子保單等一系列加入互聯網技術的投保理賠方式,不僅節約了成本,更多的是增強了用戶的體驗感。
三、互聯網保險發展的SWOT分析
作為新興行業,互聯網保險有其優勢所在S(Strength)首先,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有利于惠普金融的形成,使得人們可以自由平等的獲得金融服務。其次,互聯網保險依托于互聯網,可以直接進行產品的銷售等環節,可以節約投保、承保等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同時可以節約經營成本,產品以較低的價格、較大的數量出售,并最終為公司增加收益。最后,互聯網保險產品種類多樣化,創新點多,投保簡單方便,單價便宜,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給投保人帶來極大的便利。
雙面性是互聯網保險的另一特點,也由此給為之帶來了弱點W(Weakness),線上投保的方式可以節約成本,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從用戶角度出發,保單上的具體條款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透徹,這也是傳統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存在的必要性;從保險公司角度出發,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仍然是網民最擔憂的問題,尤其是在國內征信體系缺失的現狀下,如何確保用戶信息不被竊取、流失,也是互聯網技術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從政府層面來看,相應的互聯網保險法律法規的出臺也迫切需要,從而讓互聯網保險業務合規化、用戶權益得到保障。
國家層面的關注也為互聯網保險帶來了全新的機遇(Opportunity)隨著7月27日《互聯網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互聯網保險行業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國家對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支持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有了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日后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將會是十分巨大的。監管辦法的實施表明了國家為互聯網保險的推動發展保駕護航,保障企業利益。
在新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威脅(Threaten)也是不得不考慮的。首先就是道德風險難以管控。保險雙方具有信息的不對稱性,對于投保人來說,可能隱瞞其某些會影響是否承保的因素,存在騙保現象。其次,是如何進行營銷的問題。傳統保險的電話營銷、代理人營銷等方式或多或少都給人們對于保險的印象帶來了負面影響,互聯網保險作為保險的一種,如何找到一種既可以讓人接受,又可以給公司帶來利益的營銷方式也是現階段互聯網保險發展中所面臨的威脅。
四、互聯網保險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業務的發展對保險的新要求:小額、海量、碎片化。當前的保險創新分為兩類,一是營銷創新,利用新的媒介渠道,例如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的推送、傳播,用符合互聯網思維的營銷模式將以往的傳統保險產品重新包裝上線銷售;另一種是產品創新,通過挖掘新的需求,嫁接互聯網技術,開發全新的保險產品,例如退貨運費險、手機碎屏險等。無論哪種創新模式,日后,保險公司的發展應該以客戶為導向,而并非以資本為導向,有了客戶,才會有更大的資本,良好的服務網絡會產生大量的客戶資源,并且逐步影響保險公司的發展。
縱觀整體格局,筆者認為互聯網保險發展勢不可擋,而產品開發更是其核心價值,如何順勢而為,創造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的保險產品是各方都在探索的謎題。互聯網保險的產品思維有三點:一是180度轉彎,很多產品研發部門容易從企業本身思考,而真厲害的產品開發者更容易從用戶的角度思考;二是多數互聯網產品強調解決用戶的“痛”點,但新形勢下卻可以轉變角度去找到“癢”點,看是否能夠對原有的產品進行流程優化,以提升消費體驗;三是“保險+服務”的商業模式,前端以保險為入口導入流量,后端用服務進行保障,從根本上解決用戶需求,重新奠定保險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國內外互聯網保險發展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發展研究,2014(10).
[2]淺析中國互聯網保險的現狀及其面臨的挑[J].經濟研究導刊,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