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梅
【摘要】國庫集中收付,是指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先進的財政信息系統和代理銀行的實時清算系統為手段,將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收入通過財政征繳系統直接繳入國庫,支出則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的一項國庫管理制度。本文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意義,對存在的問題開展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國庫集中支付 問題 對策
我國于2001年明確提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并將其作為推進財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它的實施與深化對于加強預算管理、完善財政監督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起著積極的作用。該項制度的實施使得我國國庫資金的使用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轉化,已經成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支付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國庫集中支付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政府對財政資金的調控
近年來,雖然財政收入不斷增加,但支出矛盾仍十分突出,其根本問題在于各部門、各單位資金管理分散,使用分散,因此造成一方面財政資金緊張、調度困難;另一方面各單位又存在一定量的閑置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能使政府掌握所有財政資金,把資金集中在一起,減少了中間環節,實現由粗放管理向集約管理轉變,使財政部門能更好集中財力,綜合調度利用暫時閑置資金,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的透明度
我國在未推行集中支付管理前的財政資金繳撥方式,是由征收機關和預算單位設立多重賬戶分散進行的。而在這種方式運作下,通常是透明性較差,缺乏強有力的對財政資金的有效監督和管理,難免存在截留、挪用、擠占等情況。集中支付制度則改變了原有的支付方式,將資金統一集中在國庫中,進行統一管理,有利于增加資金的透明度。
(三)強化預算執行力度,部門預算更具約束力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可以保證部門預算指標與單位實際財務支出的一致性,實現財務管理從資金管理向指標控制的轉移,做到有預算指標予以列支,無預算指標不得列支,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實時評價,確保預算編制的準確有效。
二、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存在的問題
(一)部門預算不合理
一是由于預算單位編制的預算不夠嚴謹、詳細和科學,使得財政部門撥付財政性資金有時無法順暢,由于財政部門面對眾多的行政事業單位,這種堵塞流程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會大大降低資金運行效率,進而無法滿足行政事業單位資金應急需要的目的;二是預算指標項目的編制未能充分地細化和具體,預算指標不規范,給受理和支付流程帶來了不暢,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缺乏透明度,易造成預算單位違規支付可能的漏洞,也給后續的國庫集中支付監督管理造成麻煩。
(二)審批程序復雜,影響支付效率
無論是財政直接支付還是授權支付,預算單位必須按月向財政部門報送用款計劃,財政各業務部門審核下達用款額度,預算單位在額度內申報支付計劃,再由財政相關部門審核,然后代理銀行先墊付,規定時間與國庫清算,手續復雜、清算環節多,資金在各賬戶周轉的手續越多,資金支付速度就越慢,出現差錯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國庫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相對滯后
當今的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已經廣泛的滲透到社會各個行業中,但是現階段我國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包括財政支付系統、非稅資金征繳系統、國有資產管理系統、政府采購系統),預算單位賬務處理系統,銀行信息系統的建設還不能滿足需求,許多工作仍需要人工操作完成,既浪費了時間,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容易出現差錯,無法滿足社會需要。
(四)授權支付比例依然比較高,不利于財政部門的監督
由于預算單位財務開支標準不統一,財務人員對國庫集中支付接受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一些達到轉賬支付要求的會議費、培訓費也普遍存在開具授權支付令提取現金支付現象,給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的監督造成困難。
三、國庫集中支付實施對策研究
(一)進一步細化部門預算的編審,確保國庫集中支付有明確的依據
詳細的部門預算是國庫集中支付有效進行的依據,各項財政性支出必須以部門預算為基礎,按規范的程序運作,首先必須根據年度預算規定的資金性質、功能分類、項目類別申請計劃指標,然后根據計劃指標填寫各類支付申請,最后審核票據、辦理支付業務。對于年初無預算或者超預算,無計劃或不按預算用途使用資金的一律不得支付,特別是專項資金。嚴禁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串用、公用支出與人員支出混用,預算編制要盡量完善細化,保證支出的功能科目、經濟科目一致性,維護預算的嚴肅性,硬化預算的約束力。
(二)提高資金的支付效率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工作的主要核心就是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進行資金集中支付。要加強資金使用范圍的規范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目前國庫支付過程較為繁瑣,有待于提高流通效率。以加大電子網絡的信息溝通來完全替代紙質的人工信息,進一步加快信息溝通速度,依靠預算單位與財政部門的電子信息為核準進行支付,不僅大大縮短電子網絡時代的傳遞時間,同時也降低了出錯的可能。
(三)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方式,建立完備監督機制
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中,要不斷提高財政直接支付比例,小額零星的支出盡量使用公務卡支付,減少授權支付比例。各預算單位按月分解年度預算,根據資金使用范圍、實際需要,限定的用途等,編制用款計劃報財政部門審核,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直接撥付到用款單位,財政性資金的使用、分配、執行始終處于嚴密程序的監督之下,從而實現資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有效控制,一方面簡化復雜的中間環節,使在途資金量大大減少;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每一筆收入與支出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內有確切的記錄、反應和核算,使支出的透明度大大增加,有效防止了行政事業單位違規使用資金、防止鋪張浪費,有效的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
(四)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培訓,提高業務能力
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不再是簡單的記賬、算賬,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加強財務專業技能的學習,嚴守財經紀律、優化財會秩序、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還要重點學習財政信息管理應用系統等方面的知識,熟練操作部門預決算系統、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國有資產管理系統、政府采購管理系統、財政統發工資系統等,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財政管理體制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藍天榮.淺談國庫集中支付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J].現代經濟信息,2013(12).
[2]杜越楠.淺議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J].財稅金融,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