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韜
【摘要】農村金融市場風險在很多國家都存在,但最為突出的是發展中國家。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金融體制在不斷的改革中出現新情況,農村金融市場風險是非常突出的。本文結合相關金融風險理論了解我國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的原因及現象,研究出更有效的杜絕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的方法。
【關鍵詞】農村金融 市場風險 理論分析
一、引言
金融產業在我國經濟產業中處于非常重心的位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農業更加的現代化,也更有利于我國國情的發展,所以金融與農業經濟兩者之間有著剪不斷的情懷。金融一直一直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一直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當下農村普遍存在著金融風險,如何改善當下的這一現狀,對于農村金融進行合理的改革,完善與金融相關的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已經有所發展,且取得了一些成果,經過多年的努力,實際上我國農村金融已經有相當的基礎。與此同時,我國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也逐步得到建立和完善,但還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而,目前農村金融市場本身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一定程度制約了農村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對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的見解
在20世紀后半期很多經濟學家已經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村金融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有關于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的相關理論。所謂金融市場風險就是金融市場體制不完善,存在很多限制性的管制,與經濟發展是相互制約并且處在一個循環周期的狀態。它們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各類生產要素,太過零散,致使中國的市場處在割裂狀態,沒有辦法達到合理配置,經濟分割讓金融體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的主要表現
農業金融資源的配置一直都是存在問題的,這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國家金融制度是密切相關的。因為沒有得到合理的配制,資金的供給也就受到了影響。農村金融資金供給等出現量小不足的現象,導致農業對金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一)農村信用機構的產權模糊不清,結構也不完善
信用合作社是由社員出資組建,產權關系并沒有得到非常明確的劃分。信用社最終的希望是國家能夠解決不良貸款的問題,同時信用社制定的相關制度也是徒有虛名,治理方法也是殘缺不全。問題的積累導致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資產的比例直線上升。
(二)貸款利率機制不夠靈活
農村貸款利率的浮動相對較大,金額小,風險大,相應的貸款成本也高,由于活動問題,商業就不能對自己的資本做到安全的回收。貸款的利率沒有一個固定的循環方向,貸款人風險大,損失也會非常大。
(三)民間信貸層出不窮
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正規和不正規共存。民間信貸方便快捷大部分農戶會從這個渠道來貸款。正常的民間信貸可以彌補金融機構的服務不足,但是非正規信貸機構的產生只能增加農民和部分企業的融資成本。
(四)農村金融體系的基礎不清晰
近年來,出現了相當多得不合理現象,認為貸款就可以救濟生活,貸款也有出現挪用的現象。制度的不良那么信貸中資金也會不安全,制約了農村和企業信貸投入。
(五)農村金融機構管理政策不先進,組織性不強
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的存在有一定的原因是供不應求的關系,從機構到資金都存在這個問題。制度安排的不恰當不合理,同時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那么從商業貸款來說,風險大,遇到風險后的信貸補償措施也不完善,壞賬,虧損現象嚴重,政策跟不上發展步伐,傳統觀念農民的貸款意識不強,資金在農戶種也會停滯不前,少部分農民同意貸款但合約卻是不正規的。
四、解決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的對策
(一)強化農業相關政策與銀行結合,發揮銀行的基礎支持
銀行作為一個服務平臺可以讓服務模式更加的多元化,結合當地實際,履行自己的基本職責收購資金做好管理,銀行的貸款業務要更加的接地氣,重點在于讓農業變得更加的先進。新企業抓好基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制度完善,內部機制健全,政策執行力強。
(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
農村金融的良性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決定了農村金融業的發展狀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正式改善農村金融環境的一項系統性工程,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調整發展方式的基礎,是推進農村金融轉換、深化經營機制改革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讓農村信用社的產權更加的明確,信用社的管理權要讓管理者擁有實權,當地的政府機關也要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發揮本身的作用,幫助農村信用社和諧發展。妥善處理之前的壞賬,由合理的部門來共同分擔。
(三)發展農村商業金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適當的放寬民營企業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條件,金融機構擴大,提高效益,利用市場優勢調整重點,提升經營,發揮商業金融的促進作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支持高科技產業,優質高效農業和出口農業,支持優勢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四)健全農業保險機制,農村資金回流機制,增加金融有效供給
農業保險機制越健全,就會降低農民貸款的風險,對農村經濟提供補償,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有關存款類的金融機構要對農村信貸提供支持,基層農行也可做到大力的支持,銀行與信用社相互結合,提高信用社的資金實力。有效緩解資金供求矛盾,促進農村資金對農村經濟的支持。
(五)鼓勵金融創新,優化農村金融的生態環境
讓金融充分與市場相結合,提高廣度和深度,制度,環境,結構都屬于金融創新的范圍,從實際出發,讓金融變得更加多元化。金融生態環境的保護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來維護,同時也可制定一定的考核機制,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加強宣傳,推進農村信用社的和諧發展。規范中介的運營體制,結合當地的市場,制定處適合中介的服務標準,在審批制度方面要做到非常嚴格,培育正規的民間中介,在相互競爭中讓價格保持在一個非常平衡的狀態,努力提升專業水平,保證民間中介的誠信機制。
五、結論
改善農村金融市場風險,應集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要想解決農村金融市場風險與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必須做好大量的改革。解決農村經濟中的環境問題,制度問題,結構的不合理問題,只有將這些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才能讓農村經濟不被影響。
參考文獻
[1]張龍耀,江春.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中非價格信貸配給的理論和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1,07:98-113.
[2]張云燕.陜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影響因素及控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王俊芹.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發展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