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鳳蛟
【摘要】財政是國家的重要職能之一,財政支出結構能夠將政府活動的范圍以及方向準確、綜合的反映出來。財政支出結構是各種財政支出在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對于經濟進步、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并不到位,因此應科學分析其情況,提出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有效意見和對策。本文就我國的財政支出與結構優化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財政支出 結構優化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是我國財政界一直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這將是財政改革發展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將影響著財政支出目標、原則的落實,關系到財政支出的效益以及經濟的穩定增長等。要實現其職能需要依靠財政手段,并根據政府的類型以及職能等的變化不斷調整財政職能范圍。
一、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必要性
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能夠促進經濟實現良好的發展與進步,當前,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效果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評價標準,指導著經濟發展的方向[1]。在財政支出總量基本上不變的情況下,財政支出結構的效果對于社會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產生直接性的影響,也關系著社會經濟發展的潛力。當前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還不盡合理,經營性支出、補貼事業費過多,但是基礎性投資和社會性的公共支出嚴重不足,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
同時,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也是當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需要,服務型政府是為社會提供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政府,這一工作的開展需要以公共財政預算以及財政轉移支出作為指導,真正關注百姓的需要以及利益。
此外,財政支出結構優化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會對資源配置起到基礎性的作用,財政支出嫩鞏固為宏觀調控的分配數段對市場資源配置中的不足進行補充,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促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推進。
二、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現狀
當前我國的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財政體制思想認識也被保留下來,經濟體制的作用使得政府不能準確對自己進行定位。政府不僅是管理者也是所有者,從生產、消費、社會再分配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政府的越位管理會導致資金以及財政資金的浪費。目前我國的財政資金還有比較分散,使得一些大型的公共項目投資不足,政府的宏觀調控力度下降,不利于社會經濟秩序的形成。
教育經費也投入不足,雖然我國在教育投入上逐漸增多,但是財政性的教育經費支出依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國的私人支出在教育支出中的比重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這種現象使得私人消費空間被壓縮,社會消費的其他方面需要不足,不利于我國內在經濟增長動力的提升。教育投入上還有一個問題是教育資源沒有公平的分配,基礎性的教育支出比較少,教育在城鄉區域間的不平衡現象依舊長期存在。
同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不均衡,醫療資源依舊過分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醫療衛生方面財政投入不足,因此需要完善和增加政府醫療衛生投入。
我國財政的轉移性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投入是財政補貼,但是在財政補貼政策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補貼的種類比較多,規模比較大,統一管理的難度比較大,并且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城鄉差距比較大,補貼制度不夠透明。
三、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對策
(一)明確財政支出范圍
市場經濟以及公共財政體制下,公共財政支出的職能范圍需要明確,了解財政承擔和不承擔的工作內容,促進我國公共財政支出結構的完善與優化。對于應該承擔的,財政需要積極投入,對于不應該承擔的要堅決退出,避免財政的越位和缺失,使公共財政能夠實現其職能。對財政的生產建設職能進一步弱化,減少經濟增長對于財政的依靠,財政要從一般的競爭性的和盈利性的領域中退出,開展涉及國計民生的基礎性的和重點的投資建設。
(二)增加社會公共性的財政支出
社會公共性的財政支出是國家財政支出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主要有教育、醫療衛生、環保、社會保障等。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中,社會公共性財政支出嚴重不足,因此為了更好的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就需要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改善民生。
對于教育投入,應提高重視,增加財政支出,對教育經費進行分級管理和負擔,明確教育領域財政資金的支出范圍,對內部資金結構進行優化。完善教育改革規劃,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實行素質教育,促進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待遇,注重重點學科建設,強化實驗基礎的建設,對于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投入力度。
醫療衛生是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應加強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支出,促進醫療衛生改革的不斷途徑,強化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促進服務水平的提升。完善城鄉覆蓋的醫療救助和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實現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發展。做好醫療監督工作,保證居民安全。
做好社會保障支出,這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條件,促進我國的城鎮居民的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增加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使人人都能夠享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三)做好財政監督,實現科學的財政支出管理
隨著我國財政支出規模的擴大,效益需求的提升,做好財政監督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應建立完善的財政預算編制監督制度,保證編制出的預算能夠及時準確的報送到管理機構進行審核和備案[3]。強化預算執行機制的建立,使財政監督機構能夠按照相關成本嚴格開展監督工作。同時強化預算決算監督以及財政內部監督機制的建立,使財政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參與其中,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與控制,將預算編制、執行與財政監督有機結合,促進財政活動的順利開展,使財政支出得到科學的管理。
四、結束語
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財政職能也應靈活地對經濟建設支出進行調整,將基礎設施、公共事業作為投資的重要內容,促進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實現社會改革的推進,使社會朝著和諧、穩定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文寶,向莉.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問題及其優化研究[J].前沿,2014,Z9:113-114.
[2]王彩花.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演進與優化對策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3:139-140.
[3]申寸娜,徐莉莉.淺談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J].中國證券期貨,2013,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