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一國總體的經濟狀況,對一國的國際地位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標識性意義。其中,三大產業產值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意義重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三大產業比重的調整,經濟朝著更高效創新方向發展。該文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三大產業產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提出合理建議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
【關鍵詞】三大產業 國內生產總值 計量經濟學模型
作為人口大國,近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使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量逐年提升。現在以越居世界第二。在總量的背后,各產業對總值的貢獻作用各不相同,了解各產業對GDP的貢獻作用有助于合理調整經濟結構,推動我國經濟良性發展。
一、三大產業及國內生產總值相關概念
(一)三大產業
第一產業:指提供生產資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對象的生產部門。
第二產業:指加工產業,利用基本的生產資料進行加工并出售。
第三產業: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行業廣泛。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業、商業、餐飲業、金融保險業、行政、家庭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各國劃分不完全一致。
(二)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二、我國三大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現狀分析
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在逐年增加,三大產業產值也在逐年提升。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開展,我國逐漸由農業國像工業國到現在注重服務業發展為主,相應的三大產業對GDP的貢獻出現變化,第一,第二產業占比的下降和第三產業占比的上升也說明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但相比而言,第三產業發展還是相對較弱,總量較低,仍舊堅持扶持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方向。
三、數據的選取
第一,國民生產總值,在建立模型中用Y表示,作為被解釋變量。(單位:億元)
第二,第一產業,在建立的模型中用x表示,作為解釋變量。(單位:億元)
第三,第二產業,在建立的模型中用x2表示,作為解釋變量。(單位:億元)
第四,第三產業,在建立的模型中用x3表示,作為解釋變量。(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5》中3-1國內生產總值
四、建立模型
線性回歸模型設定如下:
Y=β0+β1X+β2X2+β3X3+μ
其中:
Y=國民生產總值(億元)
X=第一產業產值(億元)
X2=第二產業產值(億元)
X3=第三產業產值(億元)
μ=隨機擾動項
β0,β1,β2,β3為參數
五、運用模型檢驗
(一)經濟意義檢驗
有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與國民生產總值呈現正相關,與現實意義和假設都相符合。
(二)統計推斷檢驗
由上表看出,R^2=1.000000,調整的R^2=1.000000,F=1.53E+08,表明模型在整體上的擬合程度良好。
(三)計量經濟學檢驗
1.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運用Eviews軟件進行簡單相關系數法檢驗多重共線性得到下表:
這說明,在其他因素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第二產業每增長1億元會使得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255120597億元,第三產業每增加1億元會使得國民生產總值增長0.9463099283億元。因此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還是第二產業占主導地位,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較為明顯和顯著,雖然我國一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我的第三產業仍舊處于尚未完全發展的階段,對國民經濟總產值的影響還不夠深,依舊需要進一步的扶持和發展,同時也可以表明,第三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增長速度較快,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具有新的創造力未來將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更為突出的貢獻。
模型的不足之處:
第一,選取的數據是來自中國統計年鑒,樣本容量不夠大,如果能夠擴充樣本容量將會增加模型的可靠性和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第二,模型中出現了多重共線性、異方差和自相關的修正和補救問題,修正后的結果對原建立的原模型將會有較大的調整,會給我們期望的結果帶來一定程度的偏差。
第三,在考慮影響國民生產總值的因素時,為了全方面,按照一般劃分,引入完整的三大產業綜合考慮,希望可以得出全面的分析結果。并且,按照正常的經濟視角,第一產業將對國民生產總值起到正相關作用,并有著很重要的占比和影響。第一產業涉及國計民生的根本產業,是第二三產業的基礎,地位重要。打在我們建立模型和檢驗的過程中,由于三個變量x(代表第一產業產值),x2(代表第二產業產值),x3(代表第三產業產值)之間存在著多重共線性,我們必須為之進行相應的修正,在修正后要求剔除變量x(即第一產業產值)以保證模型的優化和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根據最終的模型結果,我們將進一步分析第二和第三產業產值對國民生產總值的影響并未我國經濟更好發展提出建議。上述情況會使得分析全面綜合性降低。
六、結論
第一,在檢驗多重共線性和修正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三個解釋變量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多重共線性。三大產業之間本身就呈現了相同的趨勢,彼此之間存在著很密切的聯系。第一產業往往是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原材料。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反過來又為第一產業注入新鮮勞動力促使其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第二產業有時也為第三產業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促進第三產業更快地發展。第三產業以服務業為代表,為第一和第二產業可以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因此,當這三者同時作為解釋變量時,就很有可能出現多重共線性問題。
第二,在自相關的修正時,可以發現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和第二三產業產值增長上具有一定的滯后關系。在經濟發展較好時,三大產業會迅速進行反應,增速放快,在經濟下行時,也會較快的反應出來。但表現在國民生產總值上就不會那么明顯,作為一年一統計的數值,除了占主要因素的三大產業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對這個數值產生這或多或少的影響。同時,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反映出來。
第三,最終的模型中反映了第三產業并沒有第二產業目前對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貢獻作用大。影響不深,作用不大,并不說明這個變量不重要。在另一方面,反而說明了很多尚且存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新經濟時代的背景下,作為正在崛起的國家,第三產業作為重要的發展對象對經濟所起的作用并不明顯,國民生產總值仍主要靠第二產業拉動和主導都說明了我國經濟結構存在問題,新興的產業和生產力發展不充分。我國需要完成由數量向質量,由高投入高耗能經濟向低投入環保節能的經濟轉變,在其中第三產業的發展必不可少。這就要求要堅持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步解決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問題,帶動經濟增長循環,良性和高效的健康發展。
七、模型分析建議
(一)重視扶持第三產業發展,提升第三產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程度
第三產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可推遲。發展第三產業,促進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首先要訂立具體可行的規劃,科學發展。遵循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科學的規劃的引導相關行業發展。事前做好發展前景分析,建立完備基礎設施,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打好基礎。接著扶持重點行業的發展,第三產業以服務業為代表,服務業中也各不相同,大力支持創新性行業和綠色行業發展,突出重點,形成產業集聚。最后,營造創新環境,大力吸引人才。堅持創新原則,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大量吸引各行業尖端人才,推動產業深度發展。
(二)合理調整各產業的布局結構,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宏觀上三大產業對國民經濟的作用十分重要,微觀上,三大產業的結構合理對經濟總量的增長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我國提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并不代表不再發展第一和第二產業,三者的發展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不能割裂來看。首先要注重發展第一和第二產業,為整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全局性的基礎作用。同時重點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經濟結構合理轉型。秉持堅持前兩產業發展,著重第三產業發展的觀點。合理全面宏觀布局三大產業發展規劃。
作者簡介:靳甜甜(1996-),女,漢族,安徽淮北人,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