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明 后華
【摘要】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受擴散效應和極化效應工作作用。文章利用2001~2014年新疆城鎮化和城鄉收入差距相關評價數據,運用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和方法分解分析探究新疆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結果表明:新疆在城鎮化建設初期,城鎮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大新疆城鄉收入差距,新疆城鎮化的極化效應更為凸顯。但是從長期來看,伴隨著新疆城鎮化建設科學性和合理性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疆城鎮化建設的擴散效應的影響逐步超過城鎮化的極化效應,新疆城鎮化建設在縮減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日益凸顯。
【關鍵詞】城鎮化 城鄉收入差距 新疆
一、引言
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新疆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2014年新疆生產總值達到9273.46億元,是2000年1363.56億元的6.8倍。人均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7372元增長到2014年的40648元,增長了4.51倍,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14年也達到15097元。而在新疆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的同時,新疆城鄉收入比長時間維持在2.5以上,并呈現出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成為新疆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隱患。城鎮化一方面可以借助擴散效應,擴大內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有效推動區域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則可能形成極化效應,一定程度誘發城鄉和地區間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因此,理清新疆城鎮化進程中擴散效應和極化效應在城鄉收入差距縮減中哪一個占據主導地位,并努力增強城鎮化的擴散效應,降低城鎮化的極化效應,對推動新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和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采用新疆城鎮人口占新疆總人口的比重和新疆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新疆農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作為新疆城鎮化和城鄉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標,運用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探究新疆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二、指標選擇、模型構建與數據前期檢驗
(一)指標選擇
本文探究新疆城鎮化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新疆城鎮化的衡量指標用新疆城鎮人口占新疆總人口的比重進行衡量,新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用新疆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新疆農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來評價。評價指標的具體數據來源于2012~2014年《新疆統計年鑒》,數據區間為2001~2014年。從新疆城鎮化的具體情況看,新疆2001~2014年城鎮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2014年新疆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46.07%,較2001年增長了12.32%。從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的現實情況看,新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2001~2014年間,總體上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2001年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為3.63,到2014年下降為2.66。在14年間下降了26.79%。
(二)模型構建
文章不僅要測度新疆城鎮化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影響方向,而且要準確把握新疆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程度。因此,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是一個相對合理的選擇。VAR模型主要運用于預測時間序列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分析隨機擾動對變量的動態影響。
(三)數據前期檢驗
數據平穩性是運用VAR模型的前提,因此在運用VAR模型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剖析新疆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之前,需對城鎮化和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標進行平穩性和協整檢驗。
1.數據平穩性檢驗。鑒于現實生活中,時間序列數據非平穩性而造成虛假回歸的現象,在對數據建模之前,需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即單位根檢驗。文章運用ADF方法對新疆城鎮化和新疆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標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在保留常數項和消除趨勢項的前提下,新疆城鎮化和新疆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在一定的顯著性水平下,滿足一階平穩的條件。新疆城鎮化和新疆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2.數據協整檢驗。在數據非平穩的情況下,如果若干相同階數單整序列存在某種線性組合是平穩的,即序列數據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則也可以消除偽回歸的現象。文章借助E-G兩步法對新疆城鎮化和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進行協整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在消除變量截距項和趨勢項,變量滯后期數選為2期的前提下,新疆城鎮化與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時間序列組合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即新疆城鎮化與新疆城鄉收入差距評價指數之間存在唯一的協整關系,二者具有長期均衡的穩定關系。
三、新疆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實證分析
(一)新疆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脈沖響應分析
數據的協整檢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數據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互動關系,而要想進一步獲取二者之間更多和更明確的動態特征信息,則需要引入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法進行評價。文章運用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剖析新疆城鄉收入差距對城鎮化的沖擊響應,實證結果如圖1所示。根據樣本容量,將沖擊響應的期數設置為10期,每一期的長度為1年。
由圖1可知,在1-3期,城鄉收入差距對新疆城鎮化的沖擊響應為正值。沖擊響應在第二期達到最大值,到第三期降為0。即新疆城鎮化初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新疆城鄉收入差距。在第三期以后,新疆城鄉收入差距對新疆城鎮化的沖擊響應為負值,影響程度雖然在第六期滯后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從第九期和第十期的脈沖響應值可以發現,新疆城鄉收入差距對新疆城鎮化的脈沖響應值逐步收斂在0.01。即從中期和長期看,新疆城鎮化可以有效地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
(二)新疆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方差分解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描述了VAR模型中一個變量的沖擊給其他變量造成的影響,而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則可以將系統中每一個內生變量的波動按照其成因分解為與各方向信息相關聯的組成部分,從而可以進一步評價不同的變量對內生變量沖擊的重要性。方差分解分析給出了對VAR模型中的變量產生影響的每一個隨機擾動的相對重要性信息,從而了解不同的信息對內生變量的相對重要程度。文章根據VAR模型方差分解分析的相關理論,分析新疆城鎮化對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應,結果如表3所示。響應期數與上文脈沖響應期數保持一致,也為10期。
由表3可知,在新疆城鎮化初期,新疆城鎮化對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不顯著。但是隨著新疆城鎮化建設的深入和城鎮化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新疆城鎮化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逐步顯現出來。在方差分解的第十期,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縮減中高達?36.25851%的部分可以通過新疆城鎮化建設來解釋。計算新疆城鎮化對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的總體貢獻可知,新疆城鎮化率每增加一個單位,在十年內,可使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縮減214.45%,即城鎮化對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縮減的作用非常顯著。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論文的主要結論
城鎮化既可以借助擴散效應,擴大內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減城鄉收入差距;又可以利用極化效應,擴大城鄉間的收入差距。文章利用2001~2014年新疆城鎮化和城鄉收入差距相關評價數據,運用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和方法分解分析探究新疆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結果表明:新疆在城鎮化建設初期,城鎮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大新疆城鄉收入差距,新疆城鎮化的極化效應更為凸顯。但是從長期來看,伴隨著新疆城鎮化建設科學性和合理性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疆城鎮化建設的擴散效應的影響逐步超過城鎮化的極化效應,新疆城鎮化建設在縮減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的作用日益凸顯。
(二)對策建議
實證結果表明,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建設可以有效地縮減城鄉收入差距。因此,新疆在推動本地區城鎮化建設中應遵循相應的經濟規律,科學、合理地推動新疆城鎮化建設。針對當前新疆城鎮化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相關部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新疆在城鎮化建設中,應推進新疆城鎮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首先應突破城鄉戶籍束縛,從制度上促進公共服務全覆蓋和均等化,解決農村轉移人口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其次,應突破土地資源制約,加大對閑置土地的處理力度,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走集約、節地、提升土地利用率的道路;最后,創新城鎮化建設投融資機制,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2.推動新疆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根據新疆自身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新疆各地區的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推動新疆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的協調發展,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首先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烏魯木齊—奎屯高速公路、以吐—烏—大高等級公路、配合新疆交通網絡建設,形成天山北坡經濟帶城鎮集群;其次,逐漸改變新疆單一的行政體系結構,石河子、伊寧、克拉瑪依、庫爾勒、喀什、阿克蘇、哈密、奎屯—獨山子—烏蘇等七個中心區域中心城市的基礎上有選擇的建設幾個大城市,與烏魯木齊向呼應,形成新疆的次級中心;最后,加快建設五家渠、北屯、阿拉爾、圖木舒克市四個墾區新城建設。
3.應改進和加強社會管理。新疆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應加強城鎮社區管理,尤其是加強針對增量市民的服務和管理,使逐步他們適應以城鎮人口為主體和核心的社會管理。同時,應建立強有力的推進機構,加強制度建設,構建制度化的區域合作機制。
參考文獻
[1]Dennis Tao Yang.What has cause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 (13).
[2]曹裕,陳曉紅,馬躍如.城市化、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0(3).
[3]陳斌開,林毅夫.發展戰略、城市化與中國城鄉收入差距[J].中國社會科學,2013(4).
[4]蔡武.非農就業、城鎮化與城鄉居民收入不均等[J].產經評論,2012(2).
作者簡介:潘明明(1989-),男,漢族,安徽宿州人,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產業經濟與政策;后華(1993-),女,安徽蕪湖人,漢族,石河子大學商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