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幾年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危機時代開始步入,金融創新在我國銀行業不僅要融入到金融體系建設中去,還要以自身需要提升整體實力。因為金融創新是國際化銀行業自身發展的主要趨勢,所以,本文對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制度中基礎物質條件進行分析,并對其提出創新性的發展決策。
【關鍵詞】金融危機 中國銀行 金融創新
根據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歷程表現,金融創新業是促進經濟進步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金融危機對整個金融業的經濟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對銀行業的市場變化、監管形式以及相關的創新性體系都會存在較大制約,在這種發展程度上,開始使人們對銀行業的金融監管、金融創新活動進行嚴格思考。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的國際背景
世界上一些大型銀行已經開始向全球化發展,世界上已經開始形成了國際的管理理念以及全球化的金融網絡體系。隨著世界金融體系的統一化,各國國家都開始增加新的業務領域,并對自身形成的外資結構積極整合,所以,要大量減少傳統的貿易融資形式,不斷增加一些外來業務以及投資銀行的業務,從而促進銀行業發展的金融化實現國際發展方向[1]。隨著市場競爭體制以及創新性的金融技術的增加,金融中的技術創新對金融業務的產生也提出了新的發展規模,從而導致銀行業中的金融開始實現集約化的發展。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已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趨勢,很多大型銀行都利用跨國并購的方式實現全球化擴張,并在最后不斷形成具有國際化的金融集團發展形勢。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制度基礎
我國的銀行業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中積累的相關實踐與經驗,并在多年不斷探索出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的金融體系以及金融制度。但該制度在實際發展中,又是我國銀行業進行創新性發展中最基礎的一個因素。
(一)中國銀行業金融體制的初步改革
在我國的銀行業發展中,其中的商業銀行實施了股份制改革,促進了現代社會中執行的金融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我國商業銀行結構的治理與完善。對于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在農村主要以信用社為發展重點,并對其進行深化,從而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以上這兩種形式將金融充分的發揮出來。對于金融市場的形成,如:生產品、保險、證券以及外匯等方面,都進一步完善自身金融市場的初步形成,并在最后都得到普遍優化[2]。
(二)中國銀行業金融監管體制的完善
在金融協調機制管理中,其中的證監會、銀監會等都為金融監管的直接部門,他們與中國銀行業其它的相關部門之間建立了一種綜合的協調機制。在監管內容上,將傳統的單一性、合規性等監督形式轉化為審慎監管形式,該形式主要對金融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并促進實現國際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3]。
(三)中國銀行業金融立法的成效性
我國目前已經出臺了各種立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等法律,并根據我國金融行業在發展中的實際條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的進行制定,并為各個行業的金融發展作出有力支撐,從而促進了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發展以法制為理念的基礎條件。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與發展探微
金融危機發展的本質條件就是在經濟發展中,具有的根本性矛盾實現了集中化的爆發形式。這種也是一種機遇,能夠促進經濟結構的積極調整與升級。雖然金融危機的產生會給社會帶來較大危害,但在實際情況下,可以促進銀行業的金融創新性發展。因為一個企業的創新發展代表一個國家自身的經濟實力,所以,在本段中,綜合創新性的制度基礎以及創新性的物質基礎,提出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發展下,我國銀行業金融的創新性發展對策[4]。
(一)創新性推進金融監管管理
我國銀行業建立的金融制度最主要的核心為金融監管理念,因為該創新理念能促進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并為其中的風險性發展作出保障。隨著近幾年國際金融市場不穩定因素的不斷增加,該發展形式已經不僅僅是我國銀行業發展中要面臨的挑戰,形成的風險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國際化的金融運行,所以,在這種程度上,需要我國銀行業增加金融監管的創新性發展。金融危機的影響對我國銀行業的整體發展并沒有形成較大沖擊,但對我國的金融監管、標準指標以及兩者的統一都要嚴格分析,對促進金融監管的覆蓋面積,并以標準化的隔離形式將各個行業以及各個風險分別對待,以上相關內容的分析與研究都成為我國銀行業金融監管中主要執行的內容。
(二)創新加大我國銀行業企業制度與服務
要提升我國銀行業的競爭發展能力,最主要實施的戰略就是創新性的發展手段。在我國,要將創新性理念作為銀行業發展中主要實施的條件,并以創新服務促進銀行業的效益發展[5]。而這種創新服務形式還要依靠市場來發展,并對相關品牌進行創新性發展。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定的創新性服務質量標準,并根據該標準對其進行完善與制定,以保證我國與國際形成統一,從而提升我國銀行業的服務水平以及服務質量。其次,還要根據情感性服務理念,將其轉化為功能性服務,根據客戶要求的主要內容,在該基礎上進行創新,以功能化的服務形式轉變為智力服務,從而在不同程度上滿足客戶提出的要求。
四、總結
綜上所述,根據中國銀行業金融制度在存在的明顯不足進行分析,從中找出相關意見和建立,并在金融管理觀念、制度創新以及服務創新等方式上進行研究,為自身的應用與發展提出了理論性的指導意義,從而實現了金融行業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軍,姜磊.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銀行業金融創新與發展[J].區域金融研究,2011(1):19-23.
[2]王雷.金融創新與金融危機——微觀經濟學的視角[J].吉林金融研究,2011(8):17-21.
[3]王勝,龐東.危機后國際銀行業金融創新趨勢與中國銀行業創新方向[J].金融與經濟,2012(2):49-51,35.
[4]趙軍.論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與發展措施[J].時代金融(中旬),2012(4):98,104.
[5]杜婷,王勝.危機后國際銀行業金融創新趨勢與中國銀行業創新方向[J].南方金融,2012(2):43-45,63.
作者簡介:崔寅(1983-),男,北京,職員,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