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偉
【摘要】隨著我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信用卡使用的風險不斷增加,如何預防風險已經是發卡銀行重點關注的問題,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國信用卡使用的風險類別,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具體措施。
【關鍵詞】信用卡風險 商業銀行 管理
一、信用卡風險的類別
(一)持卡人風險
持卡人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第一,持卡人惡意透支,該項是最常見且最隱蔽的一種信用卡犯罪形式,對銀行的資金威脅很大;第二,持卡人撒謊說沒有收到貨物,該項是持卡人利用信用卡的責任條款在收到貨物之后謊報的情況;第三,持卡人先掛失,但在很短時間內大量使用已經掛失的信用卡,銀行將其看作是盜取信用卡的人在刷卡,對商業銀行的經濟帶來很大損失。第四,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額來發放高利貸,持卡人使用多張信用卡超額透支,發放高利貸,長時間利用銀行資金獲取暴利。
(二)商家風險
商家的風險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不法雇員的欺詐行為,由于雇員能夠接觸到顧客的信用卡信息,使用顧客的卡偷偷消費,并將使用的發票記錄自動扣押,對客戶利益造成損害。第二,不法商家的不良操作,不法商家利用和知名商店接近的域名或者郵件來引導消費者登錄自己的網址,消費者無法正確識別出商家的真實性,很容易提交支付信息,欺詐商家偽造發票,由此將假發票上交至銀行索取資金。
(三)第三方的風險
第三方的風險主要表現出六中形式,第一,盜竊,盜竊人員通過大量且十分快速的交易將信用卡透支,直到合法的持卡人掛失或者信用卡被凍結才停止;第二,復制,在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的信用卡授權環節都是的暫時離開持卡人的視野,由此為不道德的職員提供了復制的機會,其利用小型讀卡設備獲取客戶的磁條信息。第三,ATM機欺詐,發生該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客戶的密碼被偷取或者偽造,甚至出現ATM機暴力搶劫的狀況,多數情況下,欺詐人員會將微型讀卡設備放在卡槽中,在隱蔽的地方安裝攝像頭,偷看持卡人的密碼。第四,偽造,犯罪分子會通過現獲取持卡人信息資料的方式,利用盜取方式獲取卡片,或在鍵盤的攝入設備上安裝接收數據的設備,或者利用計算機黑客入侵的方式來對網上銀行的系統進行攻擊,獲取持卡人信息,利用偽造信用卡的方式實施詐騙。第五,身份冒用的情況,該項包含了盜取持卡人的身份信息或者盜取商家的信息,獲取相關信息后,利用網絡犯罪的方式進入到虛擬的繳款機,竊取商戶的網絡標信對其行為進行模擬。第六,虛假申報的狀況,犯罪分子利用虛假的身份證或者其他材料來申請信用卡,之后謊稱信用卡丟失,將信用卡進行取現或者消費,對銀行資金造成損失。
(四)商業銀行的風險
商業銀行的風險主要是其內部不法人員的違規操作,不法分子通常利用職能和權力在內部作案,例如,私自打印信用卡或者盜取信用卡,冒充客戶提取信用卡現金或者信用卡消費,部分不法工作者擅自跨越權限范圍,套取巨額現金,或者對客戶的電腦資料和信用卡存款進行盜取,影響十分惡劣。
二、信用卡業務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發卡銀行和客戶之間信用信息不對稱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時間不是很長,個人信用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因此缺少全國性且中立的個人信用評價機構,就我國的個人信用咨詢獲取和傳遞的規范來看,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通常發卡銀行會根據申請人的年齡、性別、收入、支出和職業等對其信用價值進行評估,但是仍然會出現發卡銀行和客戶之間信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二)發卡銀行與相關部門之間、發卡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
造成發卡銀行與相關部門之間、發卡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在于商業銀行和外部相關部門的合作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我國的稅務部門、公安部門等掌握了大量的有價值的信用信息,但是由于受到部門分割、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等原因的影響導致信息無法有效完成整合。除此之外,如果國內的商業銀行能夠將客戶的信用記錄完全共享,就能夠全面分析申請人的具體負債狀況,減少借款者多個銀行借貸的過度風險,但是當前的現狀是發卡銀行之間缺少信息共享,風險管理的標準也不統一。
(三)信息不對稱狀況下不同授信額度的制度設計缺陷
就信用卡的營銷過程來看,發卡銀行通常會利用市場的細分策略針對客戶授予其不同的刷卡額度,該種消費模式如果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將會面臨很大問題。信息不對稱會導致惡劣的客戶不用花費代價便成為銀行的優質客戶,且不會被發現,但優質客戶無法證實自身的信用情況導致無法辨別為哪類客戶。
三、信用卡風險防范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信用制度體系
就個人信用體制的建立來看,發達國家的個人信用制度體系建立時間較早,在管理模式和法律環境兩方面的經驗積累很豐富,建立起十分成熟的個人信用制度體系,其中包含個人信用登記制度、個人信用風險預警、個人信用評估制度等。但是中國在借鑒以上制度形式的同時需要考慮自身國情,由于我國的個人信用市場起步很晚,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因此不能簡單地對國外的信用模式進行套用,需要建立適應自身發展的個人信用制度。
(二)全社會統一起來防范個人信用卡犯罪
就個體來看,為了避免出現信用卡意外,需要在使用信用卡過程中提高警惕,避免被犯罪分子欺騙或者冒用,不能輕易的將卡片轉借給別人,使用信用卡密碼的時候需要做好保密措施,避免使用生日、電話號碼等敏感的數字當做密碼,當持卡人發現信用卡丟失或者失盜的時候,需要在最短的時間辦理相應的掛失手續。信用卡犯罪的很多時候都是交給銀行管理的,由于銀行很多不完善的操作導致很多漏洞被利用,例如,辦卡過程中都是使用證件的復印件,部分銀行由于審查制度不夠完善、嚴謹,會出現很多漏洞,造成經濟損失。因此我國商業銀行需要在內部建立起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系統,強化信用風險評估機制。
(三)逐步建立健全完備的法律支持體系
我國的信用卡使用風險管理制度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和銀行的參與,同時需要中介公司等機構的合作,機構之間協調配合,利用政府的幫助來通過法律手段強制推行相關政策。
我國需要跟上腳步盡快出臺個人信用制度的法規和配套設置的建設由此通過單位信用和道德約束的方式轉變到個人信用的保證和法律保證的層面,利用法律的保障方式針對個人賬戶、個人信用記錄完成移交和信用檔案的管理工作,做好個人信用級別的劃分和測評,明確規定個人信用中主體權利和個體的權利范圍,還需明確個人信用制度中主觀部門和其他部門的職責內容,做好部門職責和合理劃分,做好獎勵和懲罰措施,利用國家強制性的措施來推行個人信用制度的實施,由此保證信任信用制度在法律的范圍內良好運行,安全規范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悅,管國強.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成因及其風險管理措施分析[J].中國物價,2013,04:70-73.
[2]付玉丹.基于套現行為對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探究[J].當代經濟,2012,19:114-115.
[3]孔哲.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策略研究——以商業銀行為例[J].時代金融,2015,15:280-281.
[4]張敏,劉穎.關于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探討——信用卡風險及其控制[J].經營管理者,2014,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