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融資結構和經營績效的研究長期以來是公司理財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本文通過對國內債權融資與提升公司績效水平進行系統的文獻回顧與分析,認為債權融資對提升公司績效水平呈現出了一定正相關性,在此基礎進一步對如何發揮債權融資對公司績效的積極作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資本結構 債權融資 公司理財 建議
一、引言
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是企業獲得外來資金的兩種主要的途徑。債權融資在融資成本方面更具優勢,可以增加公司短期的現金流入,彌補資金周轉問題。股權融資不需要支付固定的融資利息,是一種酌量成本,可以根據盈利狀況調整股利分配政策,但會稀釋原有股東的權益,對原股東而言融資成本相對較高。對融資方而言,無論企業最后采取何種方式都會引起企業的資本構成變化,這對公司治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終通過公司業績水平體現。因此,合理的資本結構對公司和投資者雙方意義重大。
由于公司不同的融資方式將會影響到公司剩余收益的分配、公司剩余控制權、公司治理結構,最終影響公司績效。無論公司采取何種方式進行融資會對公司的資本構成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資本構成的變化對企業的治理效應有不可小視的作用,而企業的績效水平又是治理效應最真實的反映。本文主要著眼于債權融資方式對公司績效水平的影響與建議。
二、國內研究綜述
國內學者對債權融資與公司治理等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債權融資與公司治理關系的理論研究;二是債權融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三是債權融資與公司治理關系的實證究。
張維迎(1996)提出中國銀行對企業的債權實際上是政府對企業股權的占有,這種資本結構存在投資主體錯位的問題,導致在資格和能力上更具優勢的投資人成了企業的債權人。通過對稱信息的不對稱性、公司資金的籌集、實體經濟的投機和金融信貸危機的研究發現,信息的不對稱性完全極有可能引發企業在資金籌集過程中的反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阻礙了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穩的發展,還會導致市場預期的迅速破滅與金融危機的出現。
陸正飛(1996)對企業負債水平的問題進行了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在考慮企業具有的既定的經營風險的前提條件下,負債水平的高低是由負債的利息、減稅的利益、預期財務的拮據以及企業代理成本共同決定的。并得出負債水平與企業經營風險呈一定負相關性,經營風險越高負債水平應該越低,并為中國企業的適度負債水平應在50%左右。
忻文(1997)提出中國國有企業資本債務率高的真正原因是政府或銀行沒有繼續堅持原先的商業約定條款,而非企業入不敷出的經濟效益水平。了解決資本債務率高的根本途徑在于明晰產權,將競爭市場的主體歸還給企業,增強債權人在公司治理中的權力,并發揮債權人對公司的監督制約作用。從根本上改變“預算軟約束”,將國有企業的債務水平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
張昌彩(1998)提出中國企業的資金籌集有一部分是來自于企業自己的儲蓄,具有一定的內源性。以國家為委托人的銀行和企業是同源的,這也是引起公司出現高債務率的重要原因。并指出股權融資要想成為主導融資方式,在克服自身缺陷的前提下,還要考慮建立兼并收購機制。
于東智(2003)認為公司的負債比例越大公司的績效就越低,兩者呈明顯的負相關。同年,汪輝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債務融資能夠促進公司治理、提升公司市場價值,但并不太適用小部分負債率高的企業。
綜上所述,學術界從整體上認同了債權融資的公司治理效應,這也就意味著是間接認同了債權融資對公司績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債權融資對提升公司績效水平呈現出一定的正相關性。
三、經濟新常態下的對策建議
公司作為經濟發展的活躍動力因子之一,高效的公司業績水平將直接影響經濟發展方向,應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機遇和挑戰,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格局、提升公司業績水平勢在必行,筆者將從公司債權融資對績效水平的影響角度出發,試圖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銀企關系合理化,加強債權融資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銀行貸款在我國上市公司的權融資中占有很大比重,在融資渠道中處于主導地位。由債權融資而產生的債務,主要是來自銀行方面的,這些嚴厲的債務條款和銀行專業化的監督對公司經營者有一定約束作用,不但可以減少股東的監督工作,而且還能使監督更加客觀有效。
首先要將貸款結構進行合理化改造,防止債權人出現危險的消極狀態;其次銀行要保持資源配置決策的獨立性,盡量不受政府強迫的干預,并加強對企業項目的篩選力度。
(二)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減少政府行政干預
企業債券的市場化是指取消政府對其不必要的行政干涉,讓企業債券市場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發展空間,以發揮其在市場決策的經濟效益。將上市企業不同的信用級別、不同的流動債券的風險溢價和流動性溢價綜合利用起來,充分調動發行主體的積極性,確保企業債券市場的良性發展。
一是盡量簡化企業或公司債券的發行審批程序和所需時間;二是;要提高企業發行申請的效率,縮短發行申報時間,并在政策上對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給予支持;三是真正落實減少行政干預,充分給予企業債券利率強的生命力和靈活性,在債券市場上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
(三)培育活躍的債券交易市場
建立一個成熟完善的債券市場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保證企業進行債務融資渠道的通暢便利的必要條件,而成熟完善的債權市場與活躍的債券交易市場—二級市場休戚與共。
適當的擴大企業債券的品種和市場,可以考慮適當放寬對那些信用等級高、經濟實力雄厚、經營業績穩定的企業公開向社會發行企業債券的門檻,以期提高企業債券在市場上的流通性。
(四)建立并完善企業信貸評用體系
企業債券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離不開資信評估機構的積極參加,能夠公平規范地對企業、融資機構等市場主體的償還債務的能力和意愿進行綜合評估。建立并完善的企業的信用評估體系,來保證一個規范、統一、公平的行業氛圍來促進企業債券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最終影響到企業的債權融資和公司業績。
適當加快信用評估體系建立的步伐,合理制定統一的評估體系指標和評級方法,爭取早日實現對債券交易市場上的發行主體進行科學公正的信用評估與有效監督。必要時采取一些強制性的評級方式,通過法律手段讓信用等級公眾化,對信用等級偏低的企業債券從嚴審批,防止垃圾債券混入市場。
參考文獻
[1]杜瑩,劉立國.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效率: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1997,12.
[2]陸正飛.企業適度負債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6,8.
[4]忻文.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分析[J].經濟研究,1997,8.
[5]汪輝.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公司治理與市場價值[J].經濟研究,2003,8.
[10]李軍農.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武漢:武漢大學,2004.
作者簡介:王振剛,蘭州財經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會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