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茜茜 蔣力


【摘要】“營改增”是中國稅制變革史上繼1994年稅制改革后的又一重大的改變,因為不確定其對中國企業帶來的具體影響,采取了由點到面的方法來進行改革試驗。文章主要分析上市物流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在實行“營改增”后所受的影響,選取了作為試點之一的長發集團長江投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樣本,通過其財務指標在“營改增”2011~2015年五年內前后變化的分析,反映“營改增”對該物流企業的具體影響,并對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 物流業 “營改增” 財務分析
一、簡述“營改增”對物流業的財務影響
納稅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隨著中國稅收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稅務問題逐漸體現其重要性。在眾多稅目中增值稅因其特別且復雜的征稅流程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之一。增值稅對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附加稅費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長江投資作為上海物流業的領導企業,其主要涉及到的附加稅費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而營業稅,消費稅和增值稅又是這兩項附加稅費的計稅基礎。因此,“營改增”的實施對企業最終需繳納的所得稅有著重要的影響。
首先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實行“營改增”后其實是減輕了企業稅負。政策實行后,那些兼營輔助物流的物流企業只需繳納3%的增值稅,營業稅將不復存在。由此可見,企業的稅負有所減輕。
其次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則是使企業稅負有所增加。雖然一般納稅人外購的設備,燃料,勞動服務等取得的進項稅可進行抵扣,但其抵扣金額不大,而在企業的總體成本費用中占比例很大的過路費,人工成本等費用是不可抵扣,由此還是增加了企業稅負。
2011年下發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則是逐漸將全部的營業稅過渡到增值稅的范疇,對增值稅征稅范圍和方法進行進一步的規范,這一舉措對中國的各行業都有著不小的影響,特別是作為試點的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更是深受影響。作為上海物流業的領先企業,長發集團長江投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投資)在試點前后的財務變化,財務指標分析的變化都是其作為試點的最直接的反映途徑。
二、“營改增”對長江投資財務影響的實證分析
財務指標分析是衡量上市企業各項財務狀況的主要分析對象。通過各項財務指標的對比分析,再結合企業的具體現狀,及時發現企業在盈利,營運,償債,今后發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隱患和機會,對于企業是否能夠健康快速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選擇了作為“營改增”試點之一的上海長江投資,結合其作為試點前后的五年2011年~2015年各項財務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代表企業在一定經營時期內賺取利潤的能力。企業本身就是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機構而存在,企業的經營業績是決定企業能否得以生存和繼續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而企業的盈利能力恰好是其最直觀最有力的依據。下表所列為長江投資于2011年~2015年各項主要盈利能力指標的具體數值: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長江投資在2011年到2013年營業利潤率有下降趨勢,雖然下降幅度不大,但也說明企業在實施“營改增”初期的這段時間內,其盈利能力有所減弱;凈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報酬率在這段時間分別從2.58和12.34增加到10.14和18.42,變化幅度較大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說明長江投資在這段時間其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增強,投資收益增加。總資產利潤率和總資產報酬率雖都有升有降,但整體趨于上升的趨勢,說明企業在開始實施“營改增”時,其投入產出的水平較好,但若想要保持長期的資產運營績效,在實施“營改增”的同時,企業需節約資金的使用或提高企業銷售利潤率和增強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二)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Solvency)。眾所周知企業的資產是由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構成,企業的負債數額既可看作是企業規模大小的衡量標準之一,但同時也是企業的負擔。沒有負債的企業幾乎不存在,即使存在該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決策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是令人堪憂。償債能力的分析是企業必須重視和進行的一項分析,它關系著企業經營的財務狀況和風險程度。償債能力財務分析可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兩項。下表所列為長江投資于2011年~2015年的各項主要償債能力指標的具體數值: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長江投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在這五年內有升有降,但總體是下降的,說明企業在實行“營改增”后,企業出現了短暫的短期償債能力減弱的情況,現金比率在實行“營改增”前后出現了大幅的下降,但其仍然高于20%,說明企業直接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仍然較強,也說明企業可能在實行“營改增”后其流動資產得到了合理的運用,使其現金比率下降;資產負債比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增長趨勢不大,結合其利息在支付倍數來分析,其利息支付倍數從負數變為12176.48,說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增強,財務風險減輕。
(三)營運能力分析
營運能力(Operation Efficiency),主要指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率和效益。而企業的營運資產主要包括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一家企業,它無時無刻都在運作,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想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大潮流,企業必須重視其營運能力。企業資產的流動性,運用效率及其在未來發展中可以被利用的潛力能力都將通過對企業營運能力的分析,來加以評價,用于企業決策。下表所列為長江投資于2011年~2015年的各項主要營運能力指標的具體數值: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到長江投資在實行“營改增”后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都呈現下降趨勢,這說明公司在實行“營改增”政策的初期應收賬款收回效率有所降低,存貨的資產變現能力減弱;而總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分別從2011年的0.70和1.54變成了2015年的1.70和1.86,雖然中間有降有升,但總體趨勢仍是向上走,說明企業流動資產周轉速度有所增快,利用效率變好。
(四)發展能力分析
發展能力(Development Capability),是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結合同行業未來經濟的主流發展趨勢來評價該企業未來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潛能。通過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可以更加明確地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評估企業現有價值。而憑借企業現有的各方面能力,在未來經濟大潮流中處于怎樣的水平,也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豐富了以往的財務分析內容。下表所列為長江投資于2011年~2015年各項主要發展能力指標的具體數值:
從表4中可看出,長江投資在實行“營改增”后,企業各項指標雖受影響較小,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為了未來更好的發展,作為物流運輸業,長江投資應該制定和完善企業的稅收籌劃,細化稅收業務,從而達到減輕稅負和納稅風險的目的。
三、應對“營改增”提出的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到:對于“營改增”的實施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分析應該從多角度進行綜合考量。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完美適應各種政策的變革,所以企業的發展一定要在深入了解相關政策改革后,根據企業的性質規模,成本結構,生產經營效益和企業未來創新發展的規劃,結合自身現狀慎重考慮該項政策對企業可能帶來的利與害,懂得趨利避害才是企業發展的前路。對于上市物流企業,在面對“營改增”時,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一)企業應該加強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業務應變能力
企業財務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所在,對于掌管企業財務狀況的財務人員應該加強業務培訓。目前我國稅制處在不斷發展完善階段,對于各種稅制的改革,財務人員都應做到能夠及時掌握,并快速運用于企業的實際生產核算中,做到合理避稅,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二)企業應對業務類型進行合理細化,進行稅務籌劃以減輕企業的納稅風險和稅負
對于任何稅制的改革,若一個企業想要完美適應,必定是要深度結合本企業的自身狀況。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更應如此。“營改增”后,物流企業中原先需繳納營業稅的項目消失,列入了增值稅的納稅范圍,稅率也隨之改變。例如提供交通運輸業服務和物流輔助服務的企業,就分別采取了不同的稅率。所以企業應對自身業務進行合理劃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納稅負擔。
(三)盡最大可能爭取政府的財政補貼,獲得財政扶持
在“營改增”方案試點下達后,列入試點的企業可以得到一定的財政補貼。但是這種補貼也是過渡性的,企業并不能長期依賴于此,若在實行營改增后企業的稅負不減反增,那么企業只有盡快的改變其自身現狀,讓企業的發展適應新政策的變革,才是其最終的出路。
(四)企業管理決策層對“營改增”應引起重視,不斷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
政策實施后,企業營業稅的處理都將歸納到增值稅的處理范圍之內,兩種不同稅之間的轉換,需要技術和思維的上的配合,這對企業的財務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在這一特殊時期,企業管理決策層有必要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方法來減弱其對公司的影響。在必要時刻可以采取聘請財務精湛人員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一個徹底的調查整理;對日常業務中的發票,外來憑證等財務數據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避免出現財務舞弊現象;對業務人員加強相關的培訓,使其更好地投入到新政策實施的業務環境中;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監督力度,完善內部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銀峰.“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物流技術,2014,33(9):77.
[2]顧庭瑜.“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影響及對策探析[J].商業經濟,2014,(1):111.
[3]胡國強,黃鈺,丁冬.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來自7家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分析[J].會計之友,2013,(36):86-89.
作者簡介:馬茜茜(1995-)女,漢族,浙江天臺人,就讀于寧波大紅鷹學院,專業:財務管理,研究方向:財務信息化;蔣力(1982-),男,漢族,江蘇淮安人,寧波大紅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