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虞梅 陶月英
【摘要】本文首先通過闡述綠色會計的含義,討論綠色會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系,來提出我國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綠色會計在我國推行所面臨的主要障礙,最后提出實施綠色會計的措施,從而促進企業高效健康發展和國家經濟優化發展。最終得出結論,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研究與建設,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經途徑。
【關鍵詞】綠色會計 可持續發展戰略 環境保護 經濟發展
200多年前,世界第一臺蒸汽機的誕生標志著工業化革命開始了。從此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破壞和資源的消耗。因此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越來越高的呼聲要保護環境。在傳統的會計核算中,企業往往只注重經濟利益的核算而未考慮環境保護,可能導致的結果是,犧牲環境資源以獲取經濟利益。正是因為傳統會計有這不可規避的缺陷,綠色會計便應運而生。由此,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綠色會計也逐漸成為學者們研究的新課題。
一、綠色會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概述
(一)綠色會計的含義
綠色會計屬于會計學的一個分支,是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會計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將環境科學、現代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傳統的會計學相互結合,運用一定的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形式,輔之以實物計量和文字表述,來反映、報告和考核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1]
(二)綠色會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系
綠色會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之間相輔相成、互為依存。首先,綠色會計的實施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沙掷m發展戰略是在資源永續利用的情況下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綠色會計的提出是為實現可續續發展戰略的目標而提出的,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其次,可持續發展戰略又為綠色會計的發展保駕護航。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為綠色會計的實施減少阻礙,提供了法律、政策的支持。
二、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一)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綠色會計所考慮的重點就是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兩者最終目標一致,它們要摒棄傳統會計的經濟效益為上的思想,做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僅從初期來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相反的方向發展,社會形成過度消耗的情況,因此通過綠色會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發展。
(二)資源環境現狀的要求
實施綠色會計是我國環境發展至目前岌岌可危的狀況下提出的要求。自然資源無節制的開發和環境保護的缺失,制約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面對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等一系列問題,世界各國提高了對環境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目前我國經濟指標的計算未將環境資源的核算列入其內,如果扣減環境資源在發展中所付出的代價,我國經濟指標的增長幅度將可能大幅度的減少。建立一種將環境資源因素考慮其內的會計核算模式勢在必行。
(三)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企業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標簽,經濟在經歷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之后,正面臨發展瓶頸、環境資源問題的雙重考驗。從企業的長遠利益來看,企業注重經濟的發展與環境資源的保護協調發展,重視綠色會計、規范自身行為,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三、綠色會計在我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阻礙
(一)綠色會計理論研究不深入,法律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大多數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只形成較少的實際操作,這與會計實務操作中的要求形成反差,國外的綠色會計從理論研究結合實際案例,發展速度早已遙遙領先。目前現有的會計法和環境法規中缺少綠色會計內容,因此企業對綠色會計的應用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和約束。而國外的綠色會計起步早,法律制度體系完整。如,美國從1969年開始陸續通過《資源保護與回收法》、《綜合環境反應、補償和債務法》等一系列適合自身發展的綠色會計法律法規,同時美國會計學會(AAA)成立專門組織行為環境影響委員會等機構,對綠色會計問題進行專門的研究和監督。
(二)社會公眾對綠色會計信息的需求較少
綠色會計的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門、企業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普通群眾。可目前我國對于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沒有明確的要求,致使大多數企業都不愿意主動披露與環境資源相關的信息,綠色會計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部門,只有政府部門對綠色會計的信息進行一定的披露,并不能對其有多大的推動作用。如果社會公眾意識到綠色會計信息的重要性,才能主要推動綠色會計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三)綠色會計所需相關技能人才的缺失
綠色會計是由多個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形成的新興學科,在具體運用中較復雜。我國引入綠色會計理論的年限并不長,所以我國會計人員的培養只是以傳統會計為基礎,除了學習必要的會計知識外,有很少的會計人員是懂得環境資源相關知識的。所以目前企業的會計知識素質并不符合綠色會計的要求。這導致只有少數專業研究的學者對其有了解,企業中懂得綠色會計并會運營其理論的人才更是寥寥無幾。
四、實施綠色會計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理論研究,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應在學習借鑒外國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由政府部門牽頭,會計學會等組織、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成立經濟、環境資源、會計等綜合性機構,形成統一的綠色會計標準,實現綠色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發展。我國通過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完善綠色會計法律體系,從根本上使環境資源得到長遠的保障,增加民眾環保意識,實現我國的經濟資源可持續發展。具體操作:首先,加快綠色會計法規體系及準則的制定,將綠色會計的綠色核算列入我國的會計法,保證其權威性;其次,涉及綠色會計的會計要素補充至會計準則,規定財務報表中必須披露與環境資源有關的信息,從而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最后,完善在經濟運行中,會計制度準則與實際不一致的地方,用法律的手段為綠色會計“保駕護航”。
(二)加大宣傳,提高公眾的重視程度
綠色會計的實施不僅是一個經濟、環境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政府通過制定有關政策,提出具體目標、采取有效措施,為綠色會計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時,加強企業領導人和會計工作者環保教育,加快綠色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和環境效益最大化。建立多方位、多層次的環境教育幫助公眾樹立科學的環境價值觀,明確綠色會計的重要性,全面推動綠色會計的發展。最終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參與環境資源保護、人人推廣綠色會計的氛圍。
(三)強化綠色會計的人才培養
綠色會計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和多學科交叉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復雜性,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和社會責任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對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專業知識的學習,使他們樹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理念,提倡他們將綠色會計在實踐中檢驗其不足,不斷完善綠色會計理論和體系。政府應該要立足于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對這方面教育的投入,培養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論和教育體系。企業在發展中應多多借鑒國外發展與保護“兩手抓”做得成功的企業的先進之處,培養企業的會計人才,將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到底。
綜上所述,環境資源并不是只屬于我們這一代,而是我們千千萬萬的子孫后代所共同擁有的財產,近幾年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實至名歸的經濟大國,經濟實力不可小覷,這經濟發展是已經遙遙領先,可我們目前最迫切的就是解決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國的綠色會計的發展與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步,建立完善的綠色會計體系,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同騰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蘇楠,張立剛.綠色會計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02).
[2]王姝.淺析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異同[J].中國證券期貨.2012(4).
[3]陳文斌,王晶.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必要性及實現途徑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0).
[4]張瑩瑩.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環境會計實施探討[J].經貿實踐.2015(13).
[5]陳薇.可持續發展下綠色會計在我國的推行研究[D].西北大學.2011.
作者簡介:羅虞梅(1994-),女,重慶人,南充市順慶區西華師范大學會計專業,本科;指導老師陶月英(1971-),女,副教授,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