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哲
【摘要】隨著目前社會經濟新常態現象的出現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基于發展的考慮,內部制度以及監管機制等,都有所改變。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如何才能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和行政事業單位制度的雙重要求下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審查和監督作用,成為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以及管理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內部審計 發揮作用
一、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普遍問題分析
(一)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部審部門的定位不準確、職能劃分不清晰,因此其作用發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級政府事業單位和國有事業單位基層內部的審計部門機構設置不完善,審計人員配備不足,使內部審計工作難以開展。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行政事業單位幾乎都設立了審計機構,職能是為本單位提供服務。然而,從實踐來看并不理想,雖然部分單位設立了單獨的內審部門,但是這種獨立也只是形式層面的,沒有實質意義,而且財政上受到限制,根本無法發揮其原有的作用,更不用說權威性和威懾力。在內部審計實踐中,通常會受到本單位利益訴求的局限,迫于內部壓力,通常很難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立場上進行公正性的評價。
(二)內部審計專業人員缺乏,專業水平低
在具體工作中,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的要求非常的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專業性比較強的知識。然而,在實際內審過程中,有些工作人員根本不了解會計方面的法律知識,或者一知半解,難成大事。事業單位存在這樣的情況嚴重阻礙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只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工作隊伍的建設才能更好的發揮內審對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和檢查功能。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審計人員的素質、業務技能參差不齊,內審人員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知識結構組成不合理,多為財會專業出身,只是進行短期的學習就拿到審計資格上崗,未經專門的培訓。由于內審知識比較貧乏,加之工作經驗少、實踐能力差,因此審計工作難見成效,從財務基礎、管理的視角進行審計,而非從專業審計角度出發進行審計,嚴重影響了審計質量和效率,甚至形成了嚴重的審計風險。
(三)內審業務范圍相對較小
調查發現,國內部分事業單位審計過程中,依然只是單一的資金收支情況審計,重視資金收支情況審計,忽略對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績效的相關審計。部分內審單位僅僅是單一的進行資金收支方面的審計,固定資產以及投資方面的風險與審計工作基本上沒有涉及到;即便有所涉及,也難見其效。很多事業單位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不能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意見和方案,與增加組織價值的目標差距較大,難以滿足高級管理層的需要。
二、適應經濟新常態,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作用
內部審計工作要適應經濟新常態,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事業單位內部的監督檢查作用,其根本出發點還是從自身出發,建立健全內部審計隊伍以及內部審計制度;提升自身的工作價值、規范審計行為,不斷創新以更好的適應經濟趨勢的發展。同時也要創造良好的審計環境,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創造好充分的條件,不斷提升內部審計的地位和橫好地發揮作用。
(一)嚴格審計程序,內部審計規范化
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要把內部審計的出發點、落腳點放在促發展、促效益、促管理、強內控上,另一方面明確工作重點和要求,嚴格執行工作程序,克服審計盲目性。行政事業單位通過“三個結合”,關注財經制度執行、內控制度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一是,事前審計與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把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二是,微觀審計與宏觀結合,綜合分析,找出傾向性問題及原因,提出針對性解決建議;三是,對內部審計問題堅持治標、治本,既要處理審計問題,又要究其原因,規范被審單位經濟行為和管理水平,從根本上推動被審單位各項工作水平提高。
(二)加快審計工作轉型,強化審計獨立性
在經濟新常態的影響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之前的事后審計監督制度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行政事業要在內部審計的工作中還原其應有的獨立性,主管部門要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否則必然會
嚴重阻礙下屬事業單位正常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要側重突出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要與其他部門實現“相對獨立”,必須要與相關的紀檢、財務以及監察部門分設,消除行政隸屬關系,實現在單位負責人直接領導下,內部審計機構能夠獨立地行使內部審計職能,直接受行政事業主管部門內部審計機構的監督與領導,只有如此才可以理順體制上的關系。
(三)準確定位審計職能,發揮審計的服務職能
在平常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抱著在正確中找錯誤的工作態度,缺少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有效溝通,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進入審計工作,導致了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形成一種相對立的關系。在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在審計過程中,與事業單位的管理層以及被審計部門管理人員進行良好的溝通,調動被審計部門人員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將審計工作定位在服務只能上,以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強化監督檢查,提高基層內部審計質量
定期開展內部審計審計質量監督檢查,強化基層內部審計質量標準要求,促進基層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健全,建立相對完善的基層內部審計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強基層內部審計工作計劃的制定。審計部門應結合基層內部審計的實際審計工作,加強結基層內部審計工作計劃管理,制定基層內部審計工作量化考察監督制度和基層內部審計優秀審計工作先進者評選辦法,指導基層內部審計機構根據本單位的工作目標,有針對性的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實現基層內部審計工作指導的制度化、規范化,確保基層內部審計質量。二是要對基層內審項目從審計方案、審計復核、責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強質量控制,規范基層內部審計過程和審計程序,避免基層內部審計工作的不規范性,防范內部審計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不斷強提高基層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促進基層內部審計事業穩步發展,促使基層內部審計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要實現平穩發展,必須致力于在新經濟常態下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戰略目標和實際經營活動有機融合,提高管理層決策水平,增強行政事業單位內生動力和抗沖擊力,內部審計在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穩定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孟.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服務能力的幾點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15(02):56-57.
[2]李連華.內部控制理論結構[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9:33-34.
[3]黃春妍,徐必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框架》內部控制框架課題組著[J].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3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