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笑雨
【摘要】基于中韓FTA的簽署會對大學生創業產生雙重影響的考慮以及國家所倡導的眾創空間的形成,本文以山東省威海市的大學生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為研究對象,對中韓FTA的簽署對大學生創業的推動和阻礙作用進行了實證分析。由此發現中韓FTA簽署的大環境對我們大學生創業的促進作用,也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媒體消息的迷惑性,不實的消息對大學生創業的選擇影響很大。以上對大學生創業積極性的提高,以及正確選擇創業領域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中韓FTA 跨境電商 大學生創業 外商銀行
一、中韓FTA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世界貿易組織引領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進程趨緩。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種雙邊或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大量衍生,使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熱點。在自由貿易區中,成員之間相互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還允許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1]可以消除貿易壁壘,增進產業轉移,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
中韓自貿協定草簽文本有22章,覆蓋17個領域,不僅涉及貨物貿易,還包括服務貿易和投資,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實現雙邊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增大雙向貿易和投資規模,拉動兩國經濟增長。在貨物貿易方面,涉及雙邊貿易的絕大多數關稅目錄降稅。協定還對部分境外加工產品給予原產地資格,開放建筑、旅游、金融、電信和電子商務等服務業市場。
二、大學生創業情況調查
近年來隨著就業觀念的轉變和社會競爭的加劇,創業也成為了在校大學生畢業的出路之一,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制度鼓勵大學生創業。通過問卷,大部分大學生都認為中韓FTA對其創業之路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對山東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哈爾濱理工大學(威海)三所大學同學填寫有關創業熱點問卷的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學生的創業積極性還是不大,在有效的816份問卷中,畢業后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只占調查總人數的20%,雖然這個比例還是很小,但相較于去年的14%來說,已經有了一小部分的提高。
大多數同學不愿意創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風險過大,沒有承擔風險的勇氣以及沒有合適的創業項目。創業的失敗率很高,在創業的初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一旦失敗就意味著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在中國傳統的教育背景下,各大高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僵化,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社會閱歷不足,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沒有感悟,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幾點都造成了大部分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大降低。
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我們得出餐飲與服裝類等服務業是大學生最希望進軍的行業,其主要原因就是進入這些行業的門檻較低,并且這些行業的市場熱度也始終居高不下。此外,電子產品、互聯網+、跨境電商等領域也成為信息時代下發展迅速的創業熱點。電子產品發展極其迅速,大概平均3~6個月就有一批電子產品被淘汰掉,競爭十分強烈,但是他的市場前景廣闊,這也是大多數學生選擇進軍電子產品領域的原因。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輕資產,能體現出越來越細的社會分工,專業性也越來越強,這就減少了一些人力、物力的浪費,投入的資金也大大減少,大學生創業者所要承擔的巨大的資金風險也就相應地減少了很多。大多數創業大學生選擇跨境電商這一項目主要是因為國內市場對國外部分優質產品的需求量十分大,而大部分人們又不想花費大量的資金出國,所以往往選擇一些網上平臺來購買國外產品。跨境電子商務作為推動經濟一體化、貿易全球化的技術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威海市中韓FTA帶來的有利影響
經過相關走訪調研,威海市作為中韓FTA合作示范城市,帶來的效益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中韓兩國跨境電商平臺的建立。從2016年3月24日開始,跨境電商取消行郵稅,開始按照貿易性商品征收增值稅、關稅等,這就使得中韓兩國通過跨境電商平臺交易的商品也開始受惠于“關稅減免”。威海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搶抓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時機,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仁川威海館、韓國商品中國分撥中心、威海名優產品展銷中心、大韓跨境電商020體驗店、好運漁鄉國際商業中心等一批項目平穩落地。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大量的平臺,大學生更愿意與韓國進行貿易上的交流往來。在校大學生應該及時抓住這些機遇,通過這些電商中心以及相關產品平臺并利用現在互聯網+的大形勢創業。
人社局還積極利用中韓FTA這個大環境與韓國的多所大學進行技術上的交流,并實施威海市萬名大學生聚威創業計劃,吸引留韓歸國碩士、博士等進行中韓兩國的技術上的交流。這也迎合了電子產品這一創業熱點。
有利銀行開設分行,開始引進韓亞銀行。威海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現在已經落實的是引進韓國的金融機構,如威海的友利銀行,并且正在引進的韓亞銀行,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包括產業基金。眾所周知,創業者最大的難題便是資金的問題,開展跨國創業,銀行之間的轉賬和創業者的相關貸款成為了一大難題,現如今,韓國銀行走進威海,跨國的轉賬、結算等就會很方便。
創業大學緊跟潮流,中韓FTA相關項目的推出。威海市創業大學擁有各種合適的項目,并且根據威海市創業大學的數據,目前的創業熱點之一就是中韓FTA相關的創業。創業大學在一方面實時關注中韓FTA的政策的同時,也對涉及中韓FTA的創業項目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指導。
四、后續展望
本次調研活動主要總結為三點尚待解決以及持續跟進的問題。
第一,中韓FTA的具體政策問題。現代社會,媒體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但是不出意外的也會有弊端,中韓FTA的益處不斷的被各類媒體放大,作為大學生,學業繁重,一般會選擇在各類媒體上得知各類信息,結果,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被媒體上的“零關稅”“中韓自貿威海先行”等字眼迷惑,但事實上,關稅的減免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在實行的前兩年就能徹底的降到“零關稅”,并且不同種類的貿易商品,降稅幅度也不同。
第二,政府在研究、探索的中韓FTA何時才能成為真正惠民的真正的政策,上面談到在各個單位采訪時,很多政府部門都有長篇的計劃,但計劃終究是計劃,不是真正的惠及民生的成果與政策,計劃的實現時間我們還不能得知,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跟進這個問題,希望我們團隊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進一步的去探討這個問題。
第三,大學生是否能真正利用好中韓自貿這個大環境以及政府、社會為創業者搭建的平臺,是否能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各種創業信息、獲得創業培訓與指導,利用大學生的自身優勢,尋找到合適的創業方向,在就業難的今天,通過創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參考文獻
[1]張彬,劉晨陽等.《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問題研究》[M].北京,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