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外研究綜述
(一)指向未來管理實踐的新領導觀
有學者認為,福萊特是第一個把領導力與互惠關系相關聯進行討論的學者,是第一個在討論領導力之時,又考慮情境規律的學者。她所提出的管理哲學對現在的一些組織和社會工作有著指導意義。Martin,Sherry(2006)大力強調福萊特文本中領導與自由的關系;另有學者重視福萊特領導權的功能分析,格外關注福萊特關于領導人與團體關系的論述;Nanette&Ralph Bathurst(2008)把福萊特的領導觀與傳統領導觀做對比,并將福萊特的領導觀與其相關理論相關聯進行研究,重視福萊特對領導人的人格特征分析,并把其與馬克斯韋伯的魅力型領導相關聯論述。
(二)福萊特新權力觀闡發
約翰遜和吉爾(2008)指出,福萊特的權力觀是力圖打破傳統科層制壓制性權力觀的積極嘗試;馬丁,謝爾(2006)指出福萊特的權力觀的獨特性,揭示并闡發福萊特的權力主體不是個體我,而是社會我。
(三)對福萊特思想中其它概念的闡發
吉哈尼(2007)建設性對福萊特的沖突思想,尤其是建設性沖突思想進行闡述,并提出福萊特提出的結合原則的解決辦法是基于雙方都認可的形勢規律;馬丁,謝爾(2006)從領導力的認知機制,團體與領導人的關系等來論述
二、國內研究綜述
(一)對福萊特思想的總結
劉建(2008)認為瑪麗·帕克·福萊特的管理思想是連接科學管理理論與行為科學主義的橋梁,指出福萊特的民主、集體、聯合統一以及整體聯系政治哲學是形成情境規律的基礎,并對福萊特的建設性沖突、以協作達成控制等管理思想進行了總結和闡述;汪羅(2014)在其文章中首先介紹了福萊特的生平,然后介紹了其主要理論,最后介紹了福萊特的經典著作,對福萊特的管理思想進行了大致闡述;李培挺(2013)通過全面、深入的挖掘福萊特的管理思想,評述國內外對于福萊特的研究狀況,并融合自己的理解指出福萊特研究的新前景,其對福萊特思想的研究相對于其他學者是最全面的。
(二)對情境規律的研究
劉志鵬(2009)從現代西方領導權威來源這個角度出發,將領導權威來源分為四個流派,指出福萊特的情境權威論是其中一個流派,是對韋伯領導思想的發展;張艷秋和王德寵(2011)以福萊特的情境理論為基礎,研究并提出了員工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途徑、措施和建議;葉勇,王云(2014)指出當前我國政府權威的塑造面臨的困境,并通過借鑒福萊特情境規律理論中關于權力和權威的思想,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三)關于福萊特融合統一原則的論述
劉樂平(2012);于靜(2014);鄭曉霞、張蘇串(2010);鄭曉霞(2008)在其文章中基本上都是首先對融合統一原則的提出與本質進行論述,然后再說明融合統一原則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孔欣偉(2009)對于福萊特融合統一原則的運用基于跨文化企業的背景之中,并總結了其中可能出現的沖突形式,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沖突的辦法就是跨文化管理的方法;丁榮(2015)通過分析福萊特的沖突理論及融合統一原則,提出要通過建立相關機制來避免和防止群體性事件的爆發。
三、評述
(一)對于福萊特“個人是社會人”的評述
福萊特認為,人不是“個體我”,而是“社會我”,在現代社會組織之中都比較注重團隊建設,要建立團隊,則每個成員都要具有合作精神。因此團隊領導者要善于激發成員作為“社會我”的潛力,但又不能僅僅看到其社會性,忽略其個體性,故團隊領導者也要讓下屬發揮他們獨特的創造性。因此福萊特的社會人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不僅有利于組織的不斷發展和創新,還有利于團隊凝聚力的建設;推廣到社會上,有益于整個社會的安定與團結。
(二)對福萊特沖突思想的評述
福萊特認為沖突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種思想類似于哲學中的矛盾思想,沖突是一種常態,最主要的是我們應該怎樣利用好沖突,運用整合的辦法讓破壞性的沖突轉變為“建設性”沖突。筆者所在的山西省長子縣于2016年啟動拆遷項目,據筆者調查,大部分民眾都是被迫在協議上簽字。這個事件反映了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沖突,政府沒有找到與群眾之間的利益切合點,沒有將這種沖突轉變為建設性沖突,僅僅運用強制的辦法逼迫民眾,這就類似于福萊特提出的解決沖突的方法之一:妥協的辦法,長久看來,這種辦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再次爆發沖突的幾率很大,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處于那個時代的福萊特提出的一系列思想是具有預見性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筆者認為,整合的方法有些理想主義的色彩,從“經濟人”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人民都具有利己性,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而雙方都不愿意采取一種比較折衷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只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在一些涉及到利益沖突的事件中,采取整合的方法比較困難。
參考文獻
[1]Martin,Sherry Suzanne Stigler.Toward a Theory of Invisible Leadership[D]. Regent University,2006.
[2]Nanette Monin&Ralph.Mary Follett's Nowhere Man[D].Managerial Social Sciences,2008.
[3]Ulla Johansson and Jill Woodilla.Designers Dancing with Hierarchies.The Design Journal,2008,11.
[4]R.Ray Gehani,Rashmi Gehani.Mary Parker Follett's Constructive Conflict.Int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7,(4).
[5]劉建.管理學的預言:福萊特的政治管理哲學.國外社會科學,2008.9.15.
[6]汪羅.瑪麗·帕克·福萊特:管理學的先[J].當代電力文化,2014.04.
[7]李培挺.回到管理學先知福萊特:思想審讀、評介和研究前景[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3.3.30.
[8]劉志鵬.現代西方領導權威來源理論的主要流派及其評介[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9.12.
[9]張艷秋和王德寵.試論福萊特情境規律在員工價值觀重塑中的應用[J].經管空間,2011.10.
[10]葉勇,王云福萊特情境規律及其對政府權威塑造的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
作者簡介:張亞楠(1993-),女,山西長治人,延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行政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