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頻繁。旅游業,以旅游資源為基礎、各類旅游設施為條件,為人們提供著越來越優質的旅游服務。據統計,2015年,越南接待國內游客量達3500萬人次,同比增長8%,旅游營業收入達200萬億越盾。越南旅游業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快。在入境旅游發展歷程中,越南的主要客源國為中國、日本、韓國等。近年來,中國已成為越南旅游市場的最大客源國。
本文運用競爭力研究中的SWOT分析法,對越南發展入境旅游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探討,并在充分分析越南旅游服務業主要問題的基礎上,為越南入境旅游服務貿易提出具有實踐性指導意義的對策。
【關鍵詞】越南 入境旅游 SWTO分析 服務貿易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旅游服務貿易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越南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第三產業的發展有著自己天然的地理優勢,其旅游服務貿易應運而生。以中國為客源市場的入境旅游服務貿易是越南旅游服務貿易最重要組成部分。
一、越南旅游服務貿易環境分析
(一)越南經濟發展狀況
越南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以農業為主。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發展中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2007年越南加入WTO,為打開越南旅游市場,發展越南入境旅游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契機。據有效數據顯示,2013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達到10.68%,提前實現了國家制定的2010~2013年預期經濟發展目標。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放,越南經濟迎來了外商投資熱潮,直接為越南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同時也促進了越南入境旅游的進步與發展。
(二)越中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環境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直接帶動了國家和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中國和越南旅游服務貿易合作,不論是從外交關系和經濟合作角度來看,還是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觀察,都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
1994年8月4日,兩國簽訂服務合作協議,為鞏固兩國全面合作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兩國之間的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政治平臺。目前為止,中國已有8個到越南服務領域的投資預案,其投資酒店總金額高達近一億萬美元。
二、越南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越南是東南亞國家中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曾利用旅游服務貿易取得大量外匯收入,現如今旅游業的發展還能夠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因此,發展旅游服務貿易成為越南國民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游客入境人數增長迅速
改革開放后,越南對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據國家旅游局對入境游客進行統計的有效數據顯示,越南接待外國游客自1996年的160萬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832萬人次。
(二)越南入境旅游收入迅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旅游趨勢的變化,越南入境旅游人數與旅游收入明顯增長,從1996年到2015年,越南國際游客入境人數增長迅速,但中間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導致國際游客有些許的下降。例如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3年“非典”疫情,造成出境旅游人數明顯下降。這也直接造成旅游收入的變化,其具體情況可以由下表看出。
越南旅游入境收入的節節攀升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表現,旅游業的發展也是越南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
三、越南入境旅游服務的SWOT分析
越南旅游局就現階段越南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對國家即將接待的國際游客數量進行了一個較為系統的預測,其結果是到2020年將接待1100~1200萬人次。但是越南入境旅游的發展廣度和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日益多樣化的旅游需求。本文采用STWO(優勢、劣勢、挑戰和機會)分析法對越南入境旅游進行系統化的分析。
(一)優勢分析
1.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越南位于東南亞中部地區,與泰國、柬埔寨、老撾等國家近鄰,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旅游線路,且越南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和各個島嶼,為其發展海島旅游提供了便利。其次,越南擁有4OOO多年的歷史,加上54個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和美食等條件以及濃厚的宗教信仰,都是其人文旅游的基礎。
2.地理位置靠近主要入境客源市場。越南地處亞洲太平洋地區,而這個區域是國際旅游發展最為迅速的區域,主要是因為地理位置與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較為接近,不論是交通還是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都是這些國家游客出境旅游的不二選擇。
(二)劣勢分析
1.越南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完善。越南由于旅游業發展起步晚,國內經濟發展水平低,在旅游業方面的投入較少,因此,其旅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越南旅游服務貿易發展滯后。
2.旅游產品比較單一,市場定位不具針對性。越南最具吸引力的是海島旅游產品,它大致吸引了70%的國際旅客,但產品單一,缺乏個性化、針對性和適應性,對國際游客的吸引力、影響力比較有限。
3.旅游市場秩序混亂。越南旅行社因為市場機制發展不成熟,市場競爭普遍存在低水平的價格競爭。低劣的旅游服務質量影響國際旅游者對越南旅游的信心,這樣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越南旅游的聲譽和形象。
(三)機會分析
1.越南于2007年加入WTO。2007年1月11日,越南加入WTO,開放市場,增進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同時也給國家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其主要表現為更加便利的引進外資,促進行業之間或企業之間的資金和技術交流等。
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和促進所用。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在該合作框架的支持下,中越雙方雙方發展旅游服務貿易,更為便利,也互相提出了很多的優勢條件。
(四)威脅分析
1.中越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中越友好往來歷史悠久,但近年來由于南海領土主權爭端問題,雙方在政治上發生碰撞,兩國關系也受到很大程度影響。2014年5月,因中越南海油田糾紛引發的越南反中抗議示威活動失控,對越南國際旅游形象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大大減小中國公民赴越積極性。
2.東南亞地區旅游競爭對手眾多。越南發展入境旅游面臨著許多周邊國家的激烈競爭,一般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旅游競爭力較強的國家。越南雖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在旅游產品方面不具絕對競爭優勢。
3.越南所處區域的氣候多變。越南被認為是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其海平面會上升的國家之一。所以,越南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海島,總會引發一系列自然災害,阻礙旅游業的發展。
四、越南在應對中國客源市場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跨境旅游交通網絡不完善
到目前為止,兩國之間的交通網絡已經囊括公路、鐵路、海路和空中全方位立體化的交通體系,但是其運營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公路路線單一,檔次較低;鐵路列車始發時間不合理;海路不適宜,出行游客少。航空航班時刻安排不合理,游客也較少。
(二)中越邊境旅游管理體系不健全
越南與中國廣西、云南接壤,雖然在國家政策方面為邊境旅游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但同時也給投機分子提供了違法犯罪的平臺。他們利用邊境旅游從事非法活動,中越兩國針對相關實情,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行改善和管理,但是成效不明顯。
(三)旅游產品單一,缺乏吸引力
越南沒有出具針對中國游客的典型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嚴重引起了中國游客的不滿,甚至導致游客重游率非常低,不利于越南旅游品牌形象的建立。
(四)旅游宣傳力度低
從國家層面上來看,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國家重視程度不夠,其主要表現在宣傳推廣的資金投入較少。從旅游服務企業層面上來看,它們資金不足,在宣傳推廣方面總是力不從心。
五、發展中國赴越旅游市場的對策
(一)宏觀層面的建議
1.不斷加強中越兩國邊境旅游合作。越南與中國應該對邊境旅游服務貿易進行適合兩國的最佳管理,從而保障兩國之間的旅游服務貿易更好的行進下去。同時,兩國政府還要注意邊境旅游發展進程中的監督工作,促進兩國友好貿易往來。
2.進一步開發旅游客源市場。大力引進外商投資,進一步開發中國市場。并積極參與中國舉辦的各種不同的旅游交流會議,了解中國市場,制定一系列適合中國游客的典型旅游方案。
(二)微觀層面的建議
1.以觀光、度假和飲食全方位發展越南旅游形象。為了給游客更深的印象或者吸引游客重游,旅游度假地區一定要有能夠吸引游客的特色產品,不論是旅游路線、風景,還是美食,都應該有一套成熟的方案才能準確的實施。
2.深層開發老旅游品牌,快速樹立新品牌。越南最初發展旅游業時,以其國內最有名的下龍灣為旅游品牌,逐漸地,越南發現僅僅依靠該旅游品牌是完全不夠的,因此越南逐步加入了更多的旅游元素,開發了更多旅游觀光景點,充實了旅游品牌。
六、總結
越南自2007年加入WTO以來,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同時也為越南旅游的持續發展帶來了相當多的機遇。針對中國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場來說,越南更應該把握機會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在保障原有的兩國之間的旅游服務貿易之外,進一步打開中國內陸市場,增加中國赴越旅游的客流量,幫助越南吸引外資,促進越南旅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國對全球旅游事業的貢獻率不斷增大,也成為越南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支撐。
作者簡介:譚秋亞(1990-),女,漢族,重慶萬州人,本科畢業于重慶三峽學院,現為貴州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