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及普惠金融發展的節點,融資租賃債權與P2P網絡理財對接成為產業與互聯網金融創新熱點,而e租寶事件無疑把這個金融創新的新寵推上了風口浪尖,本文對目前研究現狀、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的模式及其需要監管的核心問題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我國監管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融資租賃債權 P2P網絡理財 監管機制
一、引言
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及普惠金融發展的節點,將P2P網絡理財與融資租賃結合成為產業與互聯網金融創新熱點,而2015年12月8日,e租寶因涉嫌非法集資被查,這個創造了互聯網金融奇跡的平臺轟然倒塌,讓很多投資者感到猝不及防,甚至不敢置信。我們應當認識到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業態,是市場的選擇,其成熟化、正軌化與法制化仍需時間檢驗,在普惠金融與包容金融理念的背景之中,在不觸碰基本法律底限的原則之下,監管層應對P2P市場持開放與寬容態度,i但包容并不等于容忍一切,對能夠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擾亂金融市場的行為依然要進行最低干預,制定監管規則。
二、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模式分析
本文研究了普資華企、紅象金融、融租e投、愛投資、拾財貸以及今日捷財六個P2P平臺的理財產品模式,將兩者的對接模式分為兩種:融資租賃債權轉讓模式與融資租賃債權轉讓異化模式。
(一)融資租賃債權轉讓模式
從實踐上看融資租賃債權轉讓模式是指融資租賃公司將其基于融資租賃合同對承租人享有的應收租金債權拆分成多筆小額、短期的債權,包裝成收益率、償還期不同的理財產品通過P2P平臺轉讓與平臺投資者,并由融資租賃公司提供回購擔保,以承租人支付的租金償還投資者的本息的融資形式。這種模式存在的法律依據在于《合同法》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本文認為這種模式的法律性質和存在的合法性卻不能簡單的依據合同法的債權轉讓規則而確定,在理論上依然有以下的爭議:
1.融資租賃債權轉讓模式是否等同于資產證券化。雖然目前國內外對于資產證券化的界定和研究視角有所不同,但本質上,資產證券化是直接融資的一種方式,與傳統融資方式不同,它是一種資產支持融資,主要關注基礎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ii而融資租賃債權轉讓模式雖然形式上是債權轉讓,但本質目的就是以應收租金債權為支持的直接融資,符合資產證券化的本質特征。而且平臺對融資租賃債權期限和金額進行了“拆標”,將這些標準化的標在互聯網平臺向社會公眾公開發售,以理財產品的形式供投資人投資,實際上就是融資租賃債權的證券化。
2.P2P平臺銷售理財產品的合法性。在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中,P2P平臺需要對承租人和融資租賃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審核其借款信息,對其進行信用評級,并將融資租賃項目信息發布在平臺上,最終完成理財產品的銷售,這個過程類似于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銷售行為。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銷售理財產品需要向銀監會報告。如此P2P平臺并不具有銷售理財產品的資格,其發售理財產品的行為尚未得到法律的認可。
(二)融資租賃債權轉讓異化模式
融資租賃債權轉讓的異化模式是指由投資者購買P2P平臺出售的活期理財產品,然后平臺利用投資者轉入平臺的資金按照分散投資的原則匹配到由多個融資租賃機構提供的債權包,這種模式與前一種模式的區別在于其是一種多對多的融資法律關系,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并不是匹配給特定的融資租賃項目,而是由多家機構多個項目組成的債權包,這樣因為投資資金是先進入P2P平臺,再由P2P平臺投入其選擇的債權包,極易構成非法集資,損害投資者的權益,因此應當納入嚴格的監管之中,對于存在非法集資的平臺依法予以取締、懲處。
三、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監管的核心問題
(一)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的“資金池”問題
在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中,P2P平臺將融資租賃公司的租金債權拆分為短期小額的理財產品,出售給投資者,匯集來的資金先匯集到P2P平臺在第三方支付機構開立的賬戶中,然后再又P2P平臺匯給融資租賃公司,雖然各個P2P平臺都聲稱其采用獨立的第三方托管,但本文認為其只是為了銷售理財產品而做出的宣傳行為。因為投資者雖然在第三方支付機構或者P2P平臺有自己的賬戶,但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后錢是匯到第三方支付機構中P2P平臺的賬戶,P2P平臺對其有完全的支配權,第三方支付機構無法實現對賬戶的監管,其只是資金周轉的通道而已。這種“資金池”運作模式一旦資金鏈斷裂必將造成流動性風險,嚴重時造成投資者資金損失。
(二)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的龐氏騙局
按照美國證監會的定義,龐氏騙局是一種投資詐騙,利用新加入的投資者投入資金支付對現有投資者承若的投資回報。iiiE租寶實際上就是一種旁氏騙局,雖然聲稱投資者投資的理財產品對接的是融資租賃公司的租金債權,但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真實的融資租賃債權。本文認為在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中防范龐氏騙局就是要對融資租賃租金債權轉讓項目的真實性進行監管,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對接的是真實存在的項目,由于目前很多的P2P平臺理財產品對接的融資租賃債權都是具有關聯關系的融資租賃公司的債權,這樣投資者就更難知悉項目的真實性,需要監管部門予以監管。
四、構建我國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監管制度
(一)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監管權配置
1.行政監管與自律監管并重。借鑒英國經驗,我國應采用行政監管與自律監管結合的監管模式。就行政監管而言,要制定針對P2P的法律法規,規范行業發展;就自律監管而言,2016年中國互金協會在上海成立,并在4月召開《互聯網金融統計制度》和《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標準》培訓會,有望聯動落實信息披露。同時各地早已在推動自律監管,如在2015年8月上海就發布了《上海個體網絡借貸(P2P)平臺信息披露指引(試行)》。自律管理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一是要設定行業標準,對協會會員提出業務運營時的原則和規則要求;二是推動行業內部首先實現信息共享和交換機制,并最終于行業外部征信系統對接。iv
2.中央統籌與地方細化結合。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屬于小微金融的范疇,其區域性和地方色彩濃厚,只有最貼近市場的監管者才知道市場需要怎樣的監管制度,所以對其的監管權應當由中央轉移到地方,由地方政府根據中央的統籌監管原則和P2P平臺的實際運營情況細化監管規范。v吳弘提出構建分層式金融監管體制,要求對中央與地方的監管權限適當劃分,進一步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并主張按金融風險防范的需要劃分,將風險較小、輻射影響較低的金融業態(大對數新金融)歸地方監管。vi其中的新金融就是包括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在內的互聯網金融。
(二)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監管制度構建
1.明確P2P網絡理財平臺的注冊資本要求與經營范圍。為了確保P2P平臺的一定償債能力和防范金融創新越過監管紅線,可以參考英國的做法,根據P2P平臺的運營模式和業務規模對其注冊資本提出要求,最低注冊資本按其靜態最低資本與動態最低資本孰高確定,并劃定其業務紅線,防止其進行非法集資等金融犯罪。
2.建立P2P平臺銷售理財產品報告制度。上文已經論述過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與銀行銷售的資產權益類理財產品類似,因此本文建議借鑒《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規定對P2P平臺發售理財產品實行報告制度。實行理財產品報告制度也是為了保障P2P平臺上的融資租賃項目是真實存在的項目,防止P2P平臺利用龐氏騙局詐騙投資者資金,這也是E租寶事件給予我們的啟示。
3.建立投資者資金第三方托管制度。英國十分重視客戶資金安全,無論是《運營原則》還是《監管規則》均要求公司將客戶資金和自有資金隔離,存放在單獨的銀行賬戶,該賬戶每年應當由公司外部審計師審計。vii本文認為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類似于資產的證券化,可以借鑒資產證券中客戶資金的托管制度,建立P2P平臺的資金托管制度,讓資金的收取和發放都由第三方機構進行,平臺不具有支配權。
4.建立信息披露與報告制度。信息披露與報告制度是英美兩國對于P2P網路理財進行監管的核心措施。在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路理財中,其運作模式類似于資產證券化,而且P2P平臺又進行了類似于銀行銷售理財產品的業務,為了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保障平臺的運營安全,需要建立信息披露與報告制度,要求其披露與融資租賃企業和承租人相關的信息、平臺債權轉讓金額、轉讓期限、違約率、收益率等指標,另外需要向地方監管機構定期報告平臺的財務報告、經營報告等內容,以保障投資者利益。
5.建立投資者保護制度。對于投資者的保護制度,很對學者建議需要設置借款人最高借款額、限制出借人在所有平臺的投資上限以及保護投資者的隱私等內容,本文認為除采取這些措施外,還應當建立融資租賃債權對接P2P網絡理財投資者保護基金,基金資金的來源由P2P平臺根據債權轉讓規模提取一定比例加上省級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財政預算中撥付一定比例共同組成,在P2P平臺發生危機、跑路、犯罪等情況時,簡化程序,及時給予投資者一定的補償,從而實現對投資者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張永亮,張蘊萍.《P2P網貸平臺法律監管困局及破解:基于美國經驗》.《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2]張利.《美國資產證券化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6月,第44頁.
[3]趙婉媚.《論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與監管》.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4月,第16-17頁.
[4]伍堅.《我國P2P網貸平臺監管的制度構建》.《法學》2015年第4期.
[5]黃震.《P2P網絡平臺的法律風險及防范》.《金融電子化》2013年第2期.
[6]吳弘.《構建分層式金融監管體制的建議》.《法制日報》2016年3月23日第009版.
作者簡介:王雪原(1991-),女,漢,山東省,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市,200000,碩士研究生,經濟法學院金融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