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服務業應當抓住當前物聯網發展的機遇,不斷創新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務理念、業務形式,這樣才能實現物聯網與金融服務業發展共贏的結果。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并深入探究金融服務業在服務物聯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物聯網時代金融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物聯網 金融服務業 創新發展 研究
一、前言
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物聯網給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支撐。應用創新、用戶體驗、個性化網絡營銷等全新的物聯網業務形式已經在逐漸改變當前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要想推動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金融服務業的大力支持。有人形象地把金融服務業成為物聯網產業不斷發展的“血液”。因此,創新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服務層次和服務形式,關系到未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成敗,同時金融服務業依托物聯網技術會進一步拓展業務空間,贏得全新的發展機遇。
二、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2011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頒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應當初步建立適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物聯網產業格局。2012年,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在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下,提出金融服務業應當做好物聯網產業的強大金融支持。截止2015年底,我國金融服務業通過不斷業務、產品等創新,已經開始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為物聯網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動力。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我國金融服務業已經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2152億人民幣的資金。但是,物聯網產業畢竟屬于新興產業,金融服務業要想做好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后盾,還需要對原有金融服務業發展模式進一步創新,這樣才能不斷適應快速發展的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需要。
三、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服務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一)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創新發展方面的法律法規相對不健全
我國金融服務業要想做好物聯網發展的金融后盾,首先需要明確互聯網下金融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具體要求。但是,當前由于基于物聯網的相關金融服務業法律法規還相對較少,多是從政府層面進行的行政性規定,這造成我國當前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在創新發展中缺乏有效地法律政策的扶持。國內一些商業銀行、風投基金等也想投資物聯網產業,但是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國內金融服務業對物聯網領域的金融滲透程度比預期的相對要低。如國內某大型商業銀行在2012年就提出大力拓展物聯網金融服務的戰略,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一戰略并未有達成預期目標。分析原因,就是由于國內當前在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創新發展方面的立法相對滯后,很多金融服務業不愿意深入參與物聯網建設,擔心投資風險不可控所致。
(二)很多傳統金融服務業運營模式還沒有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進
我國金融服務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運營模式。要想做好物聯網金融扶持工作,需要對原有金融服務業運營模式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與完善。但是,當前很多金融服務業還是習慣上開展傳統業務模式,自身缺乏足夠的物聯網金融服務創新意識。加上開展物聯網金融服務業創新,需要具備更多信息網絡技術硬件與軟件條件,這需要我國金融服務業對原有運營模式進行升級換代,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這也影響了物聯網時代金融服務業介入物聯網產業的積極性。總之,傳統金融服務業運營模式如果不能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與創新,將會很難開展物聯網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
(三)缺乏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支持
要想開展互聯網下金融服務業務,需要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支持。要想開展物聯網金融服務業務,需要相關人員具備較強的信息網絡技術,改變以往傳統金融服務業服務形式,提升服務檔次。但是,我國當前很多金融服務業在物聯網金融服務方面普遍存在高素質人才相對短缺的問題。2014,國內某大型信托投資公司建立物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平臺技術管理人員,導致不能及時有效地開展各項物聯網金融服務業務。該金融服務平臺運營一年多,技術問題不斷,極大影響了物聯網下金融服務工作的開展。如果不能解決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人才相對短缺問題,將會給物聯網金融服務業的創新發展帶來很大阻力。
四、物聯網時代,金融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建議
(一)改革完善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法律法規
改革完善現有金融服務業法律法規,為物聯網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法律制度支持,是做好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創新發展的治本之策。我國中央和地方立法機關應當結合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實際,對原有金融服務業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進行改革和完善,應當建立適合我國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發展實際的全新法律制度體系。只有不斷創新相關法律法規,才能讓我國金融服務業能夠放心大膽地開展物聯網金融服務工作。
(二)創新發展新型物聯網金融服務業運營模式
金融服務業原有運營模式必須要進行創新改革,要結合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特點,建立全新的業務運營模式。具體做法:一是要對傳統金融服務業運營模式進行改革,對待一些不適合物聯網金融服務工作的業務模式予以淘汰;二是要不斷借鑒國外金融服務業的經驗,創新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物聯網金融服務業運營管理新模式;三是要建立與時俱進的金融服務業創新理念,不斷推動物聯網下我國金融服務業運營模式邁上新的臺階。
(三)引進與培養適合物聯網發展的高素質金融服務業人才
引進與培養適合物聯網發展的高素質金融服務業人才,是做好物聯網金融服務工作的人力資源保障。從相關人才引進角度看,我國金融服務業應當建立“大人才”引進戰略,要主動積極與國內外相關高校接觸,不斷引進高素質專業技術畢業生。從相關人才培養看,我國金融服務業應當重視對現有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讓他們能夠不斷具備物聯網金融服務技術。只有做好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工作,才能不斷提升物聯網下金融服務業的服務水平,進而有力地推動物聯網和金融服務業共同發展。
五、結論
物聯網時代,既給我國金融服務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我國金融服務業要想做好物聯網金融服務工作,必須從金融服務理念、業務模式、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這樣才能做好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金融后盾,并為自己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
參考文獻
[1]吳愛東.基于物聯網的金融服務業創新動力機制國際比較[J].現代財經,2012(1):165-167.
[2]陳燕.基于物聯網的金融服務業創新機制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
作者簡介:向彥達(1999-),男,漢族,湖南株洲,在校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