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旖

【摘要】在我國12家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均已在我國A股上市。在我國二階銀行體制下,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支付、儲蓄、存款派生和信用創造等方面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良好的競爭力對于儲戶、雇員、股東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運行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本篇論文中,我們嘗試著利用CAMELS模型,針對我國已經上市的8家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競爭力進行實證研究,根據評價指標得出其相對的競爭力排名以及提出未來的經營發展建議。
【關鍵詞】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 CAMELS模型 競爭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2016年是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一年,在此宏觀背景之下,對于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面對日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要抓住這些結構性的市場機會,就必須順應金融市場的變化,深化戰略轉型,提高各自的競爭力,以謀求良好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在此之際對我國已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競爭力進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研究方法
目前,國際上對商業銀行的競爭力評價存在著不同的方法。國際上通用的主要是依據美國的CAMELS評級法。所謂CAMELS模型(“駱駝”評價體系),主要是指監測和評估金融機構經營的六個方面:C-Capital Adequacy(資本充足性)、A-Asset Quality(資產質量)、M-Management Capacity(管理水平)、E-Earning(盈利狀況)、L-Liquidity(流動性)和S-Sensitivity Of Market Risk(市場風險敏感度)。評級有兩種:一種是對上述六項監測指標中的每一項進行評級,評級實行5分制,1分為最好,5分最差;另一種是根據六項監測指標的評級結果,對每家金融機構進行綜合評級,評級同樣分為5級。
鑒于商業銀行的潛在競爭力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大,對于其評價的定量指標在構造和選擇上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此,在本篇論文中,我們基于CAMELS模型的分析指標(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市場風險敏感度相關指標的信息不對稱,無法直接計量,因此在本文所用模型中剔除),加入傭金和手續費凈收入比率與非利息收入占比這兩項定量指標,作為衡量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代表性指標,嘗試著描述商業銀行的潛在競爭力,補充到本文所構建的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模型中。
三、對8家已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實證研究
(一)資本充足性
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是指銀行自身資本和加權風險資產的比率,代表著商業銀行對于自身負債的最后清償能力。運用“杠桿原理”,商業銀行運用少量資本運營大量債權資產,以此來獲得高回報率,但同時也是銀行業產生系統風險的根源之一。因此為了讓金融業,尤其是商業銀行業在眾多金融風險面前有足夠的抵抗能力,最低限度地降低金融業爆發危機引起社會動蕩,1988年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會議上確定了商業銀行8%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金融體制改革中也逐步確立了資本充足率這個風險控制指標。以下是本文選擇的度量我國8家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性的幾項重要指標: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負債率。
在8家已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中信銀行資本充足率12.12%,核心資本充足率9.19%,資本負債比率1416.55%,均位列8家商業銀行之首。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緊隨其后。中國民生銀行資本充足率10.69%,核心資本充足率8.28%,資本負債比率1600.07%,加權平均排名墊底。
(二)資產質量
資產質量這一指標主要考察風險資產的數量、預期的貸款數量、呆賬準備金的充足狀況、貸款狀況以及貸款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這里我們選取最具代表性的3項指標:不良貸款比率、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
浦發銀行以0.67%的不良貸款比率、2.29%的貸款撥備率和369.75%的撥備覆蓋率在資產質量指標中綜合排名第一。
(三)管理水平
管理效率作為商業銀行日常經營的基礎和保證商也銀行成長性的前提,同樣是CAMELS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一般情況下,管理水平主要考察銀行業政策、業務計劃、管理者經歷與經驗水平、職員培訓情況等一些非定量因素。由于沒有量化指標和比率,管理效率的評價是比較難的,通常,我們通過以下量化指標對其進行分析:不良貸款率、成本收入比和凈資產收益率。
浦發銀行不良貸款比率0.67%,成本收入比率27.90%,凈資產收益率18.16%,加權排名8家商業銀行第一。相比于其他幾家商業銀行,華夏銀行表現欠佳,成本收入比率達到40.35%,三項指標加權排名墊底。
(四)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評價商業銀行經營狀況和是否能夠保持凈利潤持續增長的重要指標。CAMELS模型主要考察一段時間內商業銀行的凈收益狀況。這里,我們選擇一下幾項指標來分析評價我國8家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狀況:凈利息收入比率、凈利差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浦發銀行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現同樣突出,凈利息收入比率86.89%,凈利差2.26%,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0.46%。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現不佳,分列第6至第8位。
(五)流動性
所謂流動性是指資產能夠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順利變現的能力。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主要考察商業銀行存款的變動情況、銀行對借入資金的依賴程度、可隨時變現的流動資產數量、資產負債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借入資金的頻率以及迅速籌措資金的能力。而對于定量的評價指標實際上沒有絕對的評價標準,只有與同類同規模的銀行橫向比較,才能顯現出優劣與強弱。這里我們選擇以下三個定量指標作為評價的參考標準:存貸比、流動性比率和流動性覆蓋率。
平安銀行以68.01%的存貸比、56.43%的流動性比率和140.82%的流動性覆蓋率加權排名8家已上市中小型商業銀行之首。
(六)創新能力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演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深度推進,金融監管的日趨加強,宏觀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我國商業銀行業傳統的以利差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盈利模式必將難以為繼。因此,商業銀行加快業務轉型,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勢在必行。而創新能力作為評價商業銀行潛在競爭力的指標,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很難準確的量化。在此,我們選擇傭金及手續費凈收入比率和非利息收入占比這兩項量化指標,作為重點分析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主要權重指標。
中國民生銀行憑借21.36%的傭金及手續費收入比率和33.10%非利息收入比率加權排名榜首,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和華夏銀行分列2至8位。
四、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通過本次研究所構建的競爭力分析評價模型和所選指標的歷史數據分析,從2013-2015的統計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在我國8家已經上市的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競爭中表現相對突出,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在8家已經上市的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處于中游。而中國光大銀行和華夏銀行在此8家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中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
(二)建議
從獨立的角度看,浦發銀行需要加強自身的流動性管理以提高對各種金融流動性風險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在商業銀行創新方面,浦發銀行應及時適當地調整創新發展戰略,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從經營理念、產品研發、服務管理等多角度出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穩固自身在整體競爭中的領先地位。招商銀行作為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和服務創新領域的先驅者和排頭兵,在各項指標中均表現出極強的競爭力,整體表現突出且十分平穩。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能力方面,隨著信用卡市場,招商銀行的傳統優勢領域,呈現出競爭日趨激烈,份額相對飽和的態勢,筆者認為招商銀行應繼續秉承產品和服務不斷創新的理念,適當拓寬投資收益渠道,加強日常經營成本的管理,逐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興業銀行在負債和貸款管理方面應提高高度的重視,尤其是不良貸款的管理。在宏觀經濟發展轉型期,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逐漸增大,信用風險的整體暴露也勢必成為一種常態。在此背景之下,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就顯得極其重要。興業銀行應加強授信流程中各風險點的防范和把控,并且適當控制授信的整體規模,以穩健經營為主,防范信用風險。
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在8家已經上市的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表現相對中庸,也不乏亮點。在資產質量、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日常經營和發展中,應保持自身的優勢,對于不足的領域加強管理,防范金融風險,逐步提高各自的競爭能力,早日成為更加具有堅實競爭力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和華夏銀行在我國已經上市的8家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中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在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表現出明顯的不足。對于信用風險的管理應持續加強。應在保證穩健經營的前提下,調整產品創新和業務創新意識,大力拓展中間業務收入和投資收入渠道,增強自身的綜合盈利能力,努力成為具備良好可持續發展源動力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注釋
本文所搜集的2013~2015的年度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金融數據庫、各商業銀行年報和各商業銀行官方網站披露的信息。
參考文獻
[1]王紀全,劉全勝,張曉燕.中國上市銀行競爭力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5,12:96-106.
[2]蔡瑞琪,吳曉霞.中美銀行信用評級體系的對比分析——兼論對我國銀行業監管的啟示[J].企業經濟,2006,05:168-170.
[3]吳秋實,江春.銀行競爭與銀行業穩定研究述評[J].國際金融研究,2006,07:31-36.
[4]王軍.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構建與運用[J].統計與決策,2011,05:137-140.
[5]王躍武.競爭力財務經濟學[D].湖南大學,2006.
[6]方先明,蘇曉珺,孫利.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水平研究——基于2010—2012年16家上市商業銀行數據的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03:31-38.
[7]楊家才.商業銀行競爭力及其評價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147-163.
[8]黃憲,牛慕鴻.商業銀行競爭力研究的新框架——以X效率為核心的三層次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8,07:25-32.
[9]遲國泰,鄭杏果,楊中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國有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研究[J].管理學報,2009,02:228-233.
[10]陳雨露,甄峰.大型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理論框架與國際比較[J].國際金融研究,2011,02:89-96.
[11]張奕,艾春榮,洪占卿.信用評級與銀行風險管理[J].金融論壇,2014,01:50-59+72.
[12]張欣.基于CAMEL評級體系的國內外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以招商銀行與華僑銀行為例[J].中國證券期貨,2012,10:205-207.
[13]于晚霞.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14]M.V.Subha and R.Vishal Kumar,Health check of new private sector banks in india using CAMEL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Research,2015.Vo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