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2000年~2013年貴州省人口性別結構變動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貴州省人口性別比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一直偏高。同時,該省還具有低齡年齡組性別比明顯高于高齡年齡組性別比、受教育程度性別比明顯下降等特點。針對貴州省人口性別結構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提出應在提高貴州經濟發展水平、完善對女性的價值認識上進行重點關注,實現男女就業平衡,實現貴州省和諧健康發展。
【關鍵詞】人口性別結構 年齡組性別比 受教育程度性別比
一、引言
人口性別結構是指一個地區男女兩性人口數量的比例關系,常用性別比來表示。一個地區的人口性別結構是否合理或協調會通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產過程體現出來。由于不同產業和職業對兩性勞動力人口的需求存在差別,性別結構還可能通過影響就業結構從而影響經濟發展。根據2000~2013年的數據顯示,貴州省總人口性別比波動較大,雖總體上呈下降的變化趨勢,但較全國數據顯示,一直是偏高的(見圖1)。而且,經驗數據表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總人口的性別比在95~102之間波動(陳衛,宋健,2006)。由此可見,貴州省的人口性別結構是不平衡的。本文擬從貴州省人口性別結構變化為例,厘清其現狀、面臨的問題及其原因,為正確評估未來“十三五”時期貴州省人口結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路徑找出相應的對策。
二、貴州省人口年齡和受教育性別結構現狀
根據《貴州省統計年鑒2014》數據顯示,2000年,貴州省總人口數為3755.72萬人,男性人口數為196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52.4%;女性人口數為1787.7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7.6%;男性人口數超過女性人口數180.2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10.08;2013年,貴州省總人口數為3502.22,男性人口數為1822.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52.04%;女性人口數為1679.7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7.96%;男性人口數超過女性人口數142.7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8.50。從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的比重總體上在減少,女性人口的比重總體上在上升,但男女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變化不大,波動較小;2000年到2013年總人口的性別比波動較大,總體上呈下降的趨勢。其人口性別結構變化呈現以下特征:
第一,男女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重變化較小,但男性人口數仍然超過女性人口數很多。2000年到2013年,男性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重在51.49~52.4%之間波動;女性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重在47.6~48.51%之間波動。男性人口數超過女性人口數在111.1~180.28萬人之間波動。
第二,性別比失衡程度在不同的年份表現有差異。2001~2003年人口性別比變化較平穩;2004年開始,到2009年則波動較大,在106.14到108.19之間波動。
貴州省人口性別比總體偏高,與此同時,還具有分年齡性別比,受教育程度性別比不斷縮小等特點。
(一)低齡年齡組性別比明顯高于高齡年齡組性別比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不同年齡組的性別比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差異巨大。第五次人口普查,性別比最高的年齡組為15~19歲組,性別比為124.08,性別比最低的年齡組為100歲及以上年齡組,性別比為41.53,最高與最低性別比差異為82.55個百分點;第六次人口普查,性別比最高的年齡組為0~4歲組,性別比為123.94,性別比最低的年齡組為100歲及以上年齡組,性別比為40.85,最高與最低性別比差異為83.09個百分點。從2000年到2010年,0~4歲年齡組性別比顯著增加,上升了9.93個百分點,5~14歲和75~99歲年齡組性別比也增加了,由此可以看出,貴州省總人口性別比偏高主要是由0~14歲和75~99歲年齡組的性別比明顯偏高造成的。與此同時,15~34歲和50~74歲年齡組性別比在不斷下降。聯系前文,從2000年到2010年貴州省的總人口性別比整體上是呈下降趨勢的,可以看出15~34歲和50~74歲年齡組性別比降低的幅度超過了0~14歲和75~99歲年齡組性別比升高的幅度,使得總人口性別比整體上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0~14歲和75~99歲年齡組性別比明顯偏高,即出生人口性別比不斷升高和人口年齡結構老化。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致使男性偏好強烈,女嬰被棄和被人工流產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使得初生嬰兒的性別比不斷上升;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自然死亡率不斷降低,人口結構老年化。
2.15~34歲年齡組性別比不斷下降,這一年齡組人口流動性大,省外遷入和遷出的性別差異影響了該年齡組的性別結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反映,省外流動的人口中,男性占比63.2%,女性占比36.8%,人口流動中男性占比高女性占比26.4個百分點,大量男性人口的流出,從而降低了該省15~34歲年齡組性別比。
(二)受教育程度性別比明顯下降
從受教育程度性別結構來看,貴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別比要大大的超過全國受教育程度性別比,受教育程度性別結構明顯失衡。貴州省在“五普”到“六普”期間,在男女受教育方面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進,受教育程度性別比雖然仍高于全國水平,但是有明顯的下降,尤其是接受過小學教育的性別比,在“五普”的時候是119.10,明顯高過正常值很多,到“六普”的時候是99.81,下將了19.29個百分點,達到了正常值標準。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從“五普”到“六普”,貴州省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在不斷的上升,說明教育中重男輕女的傾向在不斷的減少,但是貴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別比仍然高于正常值很多,特別是接受過大學本科教育的性別比。與此同時,從“五普”到“六普”,貴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別比和全國受教育程度性別比的差距在不斷縮小,貴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別比下降比例明顯高于全國,特別是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性別比,從“五普”到“六普”,下降了120.52個百分點,可以看出貴州省在男女受教育程度上做了很大的調整與改進,這一較好的方面值得更好的保持與繼續完善。
三、結論與建議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雖然該省的總人口性別比呈下降的趨勢,但是2000~2013年總人口性別比均顯著高于正常值95~102,所以,該省總人口性別比一直是偏高的,男性人口遠遠大于女性人口。女性人口的減少會導致生育率下降,人口數量減速增長,甚至負增長,必然導致人口再生產能力降低,影響該省人口長期均衡和可持續發展,長久下去,地區人口紅利可能很快會消失。第二,低齡年齡組性別比明顯高于高齡年齡組性別比。不同年齡組的性別比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差異巨大。部分找不到年齡相當女性的男性,其擇偶會向低齡女性轉移,“老夫少妻”家庭大大增加。這類家庭的穩固性并不強,第三者“插足”可能性增大,離婚率可能上升,還可能引發其他社會問題。第三,該省受教育程度性別比明顯下降。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表明,該省上小學的男性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為54.36%,女性占比為45.64%,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上小學的男性人口占比為49.95%,女性占比為50.05%;同時,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表明,該省上研究生的男性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為71.95%,女性占比為28.05%,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上研究生的男性人口占比為57.62%,女性占比為42.38%。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該省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女性人口的受教育數量有了顯著的提高,從而大大降低了該省受教育程度性別比。
針對貴州省人口年齡和受教育性別結構的變化,結合人口性別比不平衡的影響,筆者提出幾點從政策角度而言,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第一,提高貴州經濟發展水平。改變貴州省人口性別比偏高的情況,從根本上說在于提高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勞動條件;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設,增加和落實補貼,精準扶貧,同時拓寬養老方式,發展社區養老、社會養老等。
第二,完善對女性的價值認識。首先,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更多女性提供就業崗位。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貴州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且回味女性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有利于該地區人口性別比恢復正常。其次,保障女性在就業中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力,避免就業歧視,為女性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從而吸引女性勞動力的遷入。女性就業歧視問題是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制定相關法規并加強監督管理,對進行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進行懲罰,對聘用女性員工達到一定比例的用人單位進行鼓勵;另一方面,應完善對女性的生育保險制度,解除企業雇傭女性職工的后顧之憂。最后,女性應自覺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與職業競爭力,增強獨立意識,增強自信心,不把自己局限在特定的行業與地區,更加主動地尋找就業機會或進行自主創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貴州省在提高女性科學文化素質方面做得比較好,可以從上面受教育程度性別比的變化分析中可以看出,貴州省的受教育程度性別比在不斷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很快,特別是接受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可以看出,貴州省女性接受高學歷教育的比例在不斷上升,這將更好地推動貴州省經濟的發展,未來貴州省經濟發展的潛力是很大的。
構建和諧社會、人口性別結構平衡至關重要。只有實現性別比平衡,才能充分實現男女就業平衡,家庭穩定,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貴州省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衛,宋健.中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J].人口研究.2006(02).
[2]陸瑩.論實現廣西人口性別結構的和諧發展[J].桂海論叢.2005(06).
[3]李雨潼.中國人口性別結構分析[J].人口學刊. 2013(06).
[4]張琳杰.珠海市人口性別結構與年齡結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J].學術縱橫.2014(09).
[5]張繼紅.關于我國的人口結構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甘肅科技.2006(01).
[6]鄭流云.試論湘西州人口結構變化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2014(11).
[7]夏東南.天津市人口性別結構變動原因及對策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05).
[8]仲晨.遼寧省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3.
基金項目:本文受貴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占鳳婷(1990-),女,漢族,湖北武漢人,貴州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勞動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