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杰
【摘要】財政資金增值運作是在保障財政正常支出、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對財政國庫和財政專戶的深沉資金和間歇性資金進行有效增值,實現財政資金存放時間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升財政性資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對于地方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進步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就開展財政資金增值運作的現實基礎進行了闡述,分析了推進地方財政資金增值的模式,探究了其作用,進一步提出了破解制約地方財政資金增值運作的瓶頸的建議,以期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和重視此問題。
【關鍵詞】地方財政資金 增值運作 現實基礎 模式選擇 建議
一、開展財政資金增值運作的現實基礎
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大力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財政資金以支付額度的形式下達到預算單位,暫未使用的資金結存在地方財政國庫,國庫存量資金規模越來越高。開展財政資金增值運作,成為各級地方財政部門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延伸方向,也是拓展國庫管理能力的一項新領域,提升了財政國庫服務財政經濟大局的綜合效果。
一是財政存量資金持續攀升奠定了資金增值需求。二是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為財政資金增值運作提供了基本條件。三是財政資金增值運作是財政服務經濟的新舉措。四是長期財政資金流量數據為預測資金存量奠定了技術支撐。
二、推進地方財政資金增值的模式選擇
目前,國際上地方財政資金增值運作有三種模式。完全一體化模式:將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財政資金增值管理合為一體,地方政府相當于中央政府一個預算部門,法國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完全自主模式:指地方財政資金增值運作與中央政府增值操作沒有任何關系,美國、德國等聯邦制國家實行的是這一模式。中間模式:介于完全一體化和完全自主之間的一種模式,多數歐元區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采取這種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中央政府為地方政府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收支及會計體系設置標準、提供支持;中央政府可為地方政府提供短期借貸;中央政府設定監管框架,限制短期借貸。
我國是分稅制財政體制,財政管理實行一級政府一級財政,開展地方財政資金增值運作,在模式選擇上既不采用國外中央地方完全一體化模式,也不宜采用地方完全自主模式,應實行中間模式,即在中央統一規章制度框架內,由地方政府在控制風險前提下,自主決定運作方式、增值模式,堅持先易后難、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規范、穩妥、有序地開展。
三、構建財政資金流量數據庫,提升財政資金流量預測科學性
開展財政資金增值運作離不開財政資金流量預測,預測目的是測算財政資金最低庫存,合理確定增值運作的資金規模。開展這項工作需建立財政資金流量基礎數據庫,一方面要搜集近五年來國庫資金和專戶資金收支數據,尋找資金流量變化規律。在對當年和未來一個時期財政資金,特別是國庫資金流量進行預測時,要在跟蹤、分析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的基礎上,修正當年國庫資金流量總體趨勢。同時,對上級分配財政專戶資金政策等因素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分析政策變化,預測上級下達專戶資金流量變化,提升專戶資金流量預測準確度。另一方面,要建立計量經濟預測模型,這是預測財政資金流量的一種有效手段,要以財政資金流量歷史數據為基礎,以信息系統為依托,建立計量經濟預測模型。
四、破解制約地方財政資金增值運作的瓶頸建議
一是破解制度制約。目前,各地財政專戶資金增值運作,已經比較成熟,有的地方增值運作資金規模大,方式靈活。但目前,中央財政沒有專門出臺規范地方財政專戶資金增值運作的操作規范。對于國庫現金管理工作,中央財政只出臺了規范本級國庫現金管理的操作辦法,對地方試點工作,只限定在省級財政部門,限制了基層財政開展增值運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建議中央財政應盡快出臺規范財政資金增值運作的規范性文件,制定大的框架和原則,由地方財政部門根據自身情況,自主決定開展專戶和國庫資金增值工作。
二是破解工具制約。目前,地方開展財政資金增值運作,主要是采取銀行定期存款方式,在存期選擇上主要有三個月、六個月等期限。在存款利率上,主要以央行法定利率為主,可給予10%的利率上浮空間。由于地方財政增值運作的資金規模有限,各家銀行地方分支機構也沒有利率大幅上浮的權限,實行商業銀行競標模式下,各家銀行存款利率沒有差別。因此,地方財政部門采用增值運作資金競標模式,可供選擇的余地小,不如中央財政通過競標可實現存款利率的大幅上調,甚至能達到或接近貸款利率。此外,地方財政目前沒有采取購置國債的增值方式,應積極探索這一模式,實現利率的合法上浮。同時,鑒于地方政府每年都發行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債券,通過購置國債實現增值利息,可以對沖地方政府債券利息負擔。
特別是,目前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建議建立地方財政增值資金投資銀行間貨幣市場的可行渠道,如能放開這一渠道,財政資金的存放收益將大幅上升。
三是破解流量預測制約。考慮到地方財政專戶資金增值,特別是國庫現金管理處于起步階段,受預算收支計劃和轉移支付的影響,為了保證財政資金日常支付,需要各級財政部門建立財政資金流量預測模式,及時測算未來一定時間的資金要求。因此,各級財政部門要不斷收集相關數據,逐步建立財政資金流量預測模型,根據實際確定適度的庫底資金規模,按照資金流量逐步調整操作規模。要建立大額支付資金計劃報備制,保障重大資金需求和應急支出,再留足庫底資金。
四是破解風險制約。財政資金增值運作的風險主要是支付風險和資金存放風險。支付風險主要是國庫單一賬戶和財政專戶余額不能滿足支付需要,而地方財政又沒有發行短期融資工具的權限,影響到財政正常運行。財政資金增值運作的另一項風險是資金安全,目前以定期存款為主的存款方式,存放風險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商業銀行出現支付危機,存放資金無法及時支付;另一方面是銀行內部控制機制出現漏洞,資金安全無法保障。因此,要選擇內控機制健全、支付資金充足的國有、股份制銀行,作為財政資金存放銀行。在購買債券時要選擇國債為主,企業債券要選擇風險低的標的,確保財政資金增值中不出現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