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寅,張 偉,張國麗,張銳武,楊兆祥*
(1.大理大學,云南大理 671000;2.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106)
蒿甲醚結腸定位微丸的制備及體外釋放度評價
馬寅1,張偉2,張國麗2,張銳武2,楊兆祥2*
(1.大理大學,云南大理671000;2.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明650106)
目的:擬制備蒿甲醚pH依賴型結腸定位微丸,并對其體外釋放度進行考察。方法:采用擠出滾圓法制備丸芯,采用Eudragit S100作為包衣材料,檸檬酸三乙酯作為增塑劑,使用流化床包衣設備進行包衣。結果:在pH 1.2溶液2 h中未檢測到蒿甲醚;在pH 6.8磷酸鹽緩沖液中4 h累積釋放度均小于5%;而在pH 7.6磷酸鹽緩沖液中,3 h累積釋放度均達90%以上。結論:本方法制備的蒿甲醚結腸定位微丸能達到結腸定位釋藥的目的。
蒿甲醚;pH依賴型;結腸定位;體外釋放度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8.003
蒿甲醚是青蒿素的脂溶性衍生物,它有抗瘧疾、抗血吸蟲、抗弓形蟲、抗心律失常和腫瘤細胞毒性等作用〔1〕。除此之外,蒿甲醚還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的作用〔2〕。蒿甲醚可以通過影響細胞周期來抑制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細胞株K562細胞的增殖〔3〕。牛紅妹等〔4〕研究發現,青蒿釀液在體外對人結腸癌SW620細胞、LOVO細胞、胃癌AGS細胞以及肝癌Hep-2細胞均有明顯的作用。因此將蒿甲醚制成結腸定位微丸,不僅可以提高其靶向性,還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抗癌藥物。
口服結腸定位給藥系統(OCDDS)是一種新型的給藥系統,它是指采用一種適當的方法,避免藥物在胃、十二指腸、空腸及回腸釋放,運送至結腸部位才可釋放而發揮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的一種釋藥系統〔5〕。該給藥系統,可以將治療藥物直接運送至結腸,既能降低毒副作用,又能將藥物靶向輸送至病灶處。同時這種給藥方式可以避免藥物被胃腸道酶所降解,有助于提高疫苗、蛋白、多肽類藥物口服給藥的生物利用度〔6〕。本實驗制備了蒿甲醚結腸定位微丸,并對其體外釋放度進行考察。
1.1儀器擠出滾圓機(重慶英格造粒包衣技術有限公司;多功能流化床(重慶英格造粒包衣技術有限公司);智能溶出儀(德國PHARMATEST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1260(美國Agilent公司);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公司);pH酸度計(姆特勒-托利多公司)。
1.2試藥蒿甲醚(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微晶纖維素(FMC BioPolymer美國);乳糖(DFE Pharma荷蘭);羧甲基淀粉鈉(安徽山河藥用輔料股份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安徽山河藥用輔料股份有限公司);Eudragit S100(尤特奇S100德國羅姆公司);檸檬酸三乙酯(蚌埠豐原醫藥科技公司);滑石粉(德國羅姆公司)。
2.1蒿甲醚載藥微丸的制備采用擠出滾圓的方法制備載藥微丸,操作如下:稱取處方量的蒿甲醚、微晶纖維素、乳糖、羧甲基淀粉鈉,混合均勻,加一定量的聚維酮水溶液制軟材,然后將制好的軟材放進擠出機進行擠出,將得到的長條物放進滾圓機內進行滾圓。取出,采用多功能流化床進行40.0℃流化烘干,取20~40目微丸作為載藥微丸進行包衣。按照上述處方和工藝,制備3批載藥微丸,考察3批載藥微丸的外觀、崩解特性和制劑工藝的穩定性。結果顯示,所制3批載藥微丸,圓整度好,表面光潔,崩解時間、堆密度、硬度、脆碎度均符合要求,由此可證明該載藥微丸的處方和工藝穩定性都良好。
2.2結腸定位微丸的制備
2.2.1包衣工藝及條件將制備好的載藥微丸80g加到WBF-2G型流化床中,底噴法,噴嘴直徑0.2mm,進風溫度45℃,物料溫度37~40℃,流化壓力30kPa,噴霧壓力120 kPa,噴液速率0.2 g/min。包衣結束后,微丸在流化床內繼續流化干燥3 h,以使包衣膜融合完整〔7〕。
2.2.2包衣液的配制按包衣處方稱取Eudragit S100,滑石粉,增塑劑。A相:先量取一定量的95%乙醇溶劑,將稱取的Eudragit S100慢慢加入溶劑中,并使其分散溶解成均勻透明膠體溶液;B相:將滑石粉,增塑劑慢慢加入到剩余95%乙醇溶劑中,持續攪拌15 min,使混合均勻;然后將B相緩慢倒入A相中,并繼續攪拌30 min,過100目篩,即得。
2.3蒿甲醚含量測定
2.3.1色譜條件Kromasil C18色譜柱(4.6 mm×150 mm,5μm);流動相乙腈-水(62:38),流速1mL/min;檢測波長216 nm,柱溫30℃,進樣量20 μL。
2.3.2標準曲線的制備精密稱取蒿甲醚對照品適量,置量瓶中,選用pH 6.8磷酸鹽緩沖液,pH 7.6磷酸鹽緩沖液作為溶出介質。兩種介質中蒿甲醚的質量濃度為50~120 μg/mL,在216 nm處測定峰面積,并對質量濃度進行線性回歸。在pH 6.8磷酸鹽緩沖液中,線性方程為Y=589 432.1X+0.780 41,r= 0.999 9;在pH 7.6磷酸鹽緩沖液中,線性方程為Y= 57 642.3X+0.648 50,r=0.999 9,由此可知,蒿甲醚在兩種介質中線性良好。
2.3.3體外釋放度的測定體外釋放度測定方法:①載藥微丸溶出度測定:按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部附錄溶出度測定法第二法,取適量(相當于含主藥100 mg)載藥微丸,以1 000 mL pH 6.8磷酸鹽緩沖液(人工小腸液),pH 7.6磷酸鹽緩沖液(人工結腸液)的溶液為溶出介質,在37.5℃,75 r/min條件下,分別在5、10、20、30、45、60 min取樣5 mL,過0.45 μm微濾膜,同時補液5 mL。在Kromasil C18色譜柱(4.6 mm×150 mm,5 μm),乙腈-水(62:38),1 mL/min,柱溫30℃,檢測波長216 nm條件下,進樣測定溶出液中蒿甲醚含量,計算累積釋放度。②包衣微丸釋放度測定:取包衣微丸適量(相當于主藥100 mg),放入900 mL pH 1.2鹽酸溶液(人工胃液)中2 h,再將微丸放入1 000 mL pH 6.8磷酸鹽緩沖液(人工小腸液),4 h后,再放入1 000 mL pH 7.6磷酸鹽緩沖液(人工結腸液)3 h。每次變換溶出介質需在5 min內完成,測定方法同載藥微丸的測定方法。
2.4包衣處方的篩選
2.4.1包衣材料的選擇pH依賴型的結腸包衣材料主要為丙烯酸樹脂類,目前多采用Eudragit這類包衣材料。其中Eudragit S100和Eudragit L100常被作為結腸定位包衣材料的首選。但是由于Eudragit L100包衣材料本身的化學性質,其在pH>5.5的溶出介質中,就會溶解,因此藥物釋放大多發生在小腸中遠段。Eudragit S100包衣材料只在pH>7.0的溶出介質中時開始溶解并釋放藥物,其釋藥部位在結腸。因此本實驗選擇Eudragit S100作為包衣材料。
2.4.2增塑劑用量的篩選現對檸檬酸三乙酯用量進行考察。將Eudragit S100用量固定為6.35%,滑石粉的用量固定為1.31%,變化檸檬酸三乙酯的用量。變化的量分別為0.34%,0.63%,1.42%。按照上述的變化數據分別配制包衣液進行包衣,使丸芯都增重28%后,測定不同包衣微丸的體外釋放度,檸檬酸三乙酯的用量對該制劑的體外釋放影響較大。當檸檬酸三乙酯用量為0.34%時,藥物在pH 6.8的溶出介質中釋放較多,達到32.3%,不符合結腸定位釋放的要求。而檸檬酸三乙酯用量為0.63%時,藥物在pH 6.8的溶出介質中釋放的量較少,且在pH 7.6的溶出介質中3 h后,蒿甲醚累積釋放度達到98.47%,結腸定位效果較好,所以選擇檸檬酸三乙酯用量為0.63%。見表1。

表1 不同檸檬酸三乙酯用量對釋放度的影響
2.4.3包衣厚度的篩選包衣增重的厚度直接影響到該制劑的體外釋放度,因此,本實驗對包衣厚度進行了篩選。按上述包衣液配比,分別考察Eudragit S100增重為18%、28%、40%微丸的釋放情況。結果表明,當包衣增重達到18%時,該制劑在pH 6.8的溶出介質中釋放達到26.5%。不符合結腸定位釋放的要求。當包衣增重達到40%時,pH 6.8的溶出介質中釋放較少,但是在pH 7.8的溶出介質中未能達到要求。只有包衣增重在28%時,才符合結腸定位釋放的要求。見表2。因此,確定包衣增重為28%。其累計溶出度曲線如下圖1所示。

表2 不同包衣增重對釋放度的影響

圖1 不同包衣增重比例的蒿甲醚結腸定位微丸的累計釋放度曲線
實驗結果表明,該劑型在pH 1.2的溶出介質中未檢測到蒿甲醚,在pH 6.8的溶出介質中釋放度小于10%,在pH 7.6的溶出介質中釋放度達到90%,說明該劑型的處方及工藝是穩定可行的。但是由于此研究的劑型為新劑型,新工藝,并且現在蒿甲醚結腸定位緩放微丸還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因此,該劑型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同時其體內研究和臨床研究還需要進一步考察。
〔1〕譚濤,秦宗會,譚蓉.青蒿素類藥物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09,18(3):63-64.
〔2〕陳歡歡,周慧君.青蒿琥酯的抗血管生成作用〔J〕.藥學學報,2004,39(1):29-33.
〔3〕左曙光,劉淳,劉馨,等.蒿甲醚對K562細胞作用的體外實驗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0):3680-3682.
〔4〕牛紅妹,龐來祥,郭振軍.青蒿釀液體外抗腫瘤活性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3,27(5):33-35.
〔5〕崔福德.藥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6〕任國蓮,張淑秋.口服結腸定位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6,6(1):8-10.
〔7〕CHEN T,CHEN Q H.Aqueous ethylcellubose coating technologyⅡ:influence of curing process on film properties〔J〕. Chin J Pharm,2000,31(7):298-301.
〔Abstract〕Objective:To prepare Artemether colon-specific pellets controlled by pH and study the release in vitro.Methods:The cores of pellets were made by extrusion-spheronization.Pellets were prepared using a fluid bed coater,with Eudragit S100 as the out layer,triethyl citrate added to the dispersion as the plasticizer.Results:Artemether was not detected in solution of pH 1.2 for 2 h.The accumulative release in pH 6.8 phosphate buffer for 4 h was smaller than 5%.While the accumulative release in the pH 7.6 phosphate buffer for 3 h was more than 90%.Conclusion:Colon-specificpellets prepared in this way can well perform colon-specific delivery.
〔Key words〕Artemether;pH controlled;colon-specific;release in vitro
(責任編輯李楊)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Artemether Colon-specific Pellets and the Release in Vitro
Ma Yin1,Zhang Wei2,Zhang Guoli2,Zhang Ruiwu2,Yang Zhaoxiang2*
(1.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2.KPC Pharmaceutical Inc.,Kunming 650106,China)
R944
A
2096-2266(2016)08-0008-03
2016-03-08
2016-03-28
馬寅,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藥物制劑研究.
楊兆祥,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