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玉苗,陳東梅,胡永瓊,楊聰煥,陳曉敏,付艷芬
(大理大學護理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云南邊疆某醫學專業大一新生學習成績與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以大理大學為例
魯玉苗,陳東梅,胡永瓊,楊聰煥,陳曉敏,付艷芬*
(大理大學護理學院,云南大理671000)
目的:了解醫學專業本科新生第一學期的學習成績與入學后的心理健康狀態之間的關系。方法:對本科醫學大一新生采用癥狀自評量表進行問卷調查,與第一學期的學習成績進行比較。結果:醫學生的SCL-90各因子與全國常模比較,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抑郁、敵對、恐怖、偏執、神經病性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學生成績與癥狀因子問題比較在軀體化、恐怖、偏執、神經病性、睡眠與飲食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學習成績與心理健康狀況在人際關系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應有針對性地對醫學院本科新生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的心理衛生指導。
醫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學習成績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8.027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學習成績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廣泛關注,有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是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他們的心理問題發生率在10%~30%之間。心理障礙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的第一位原因〔1〕。國內外高校對大一新生入學后的心理健康狀況、認知評價、主要收獲也做了相關的研究。關于心理健康的課程與講座也在大學課堂上展開,各大高校也配備了心理輔導員。為了進一步了解醫學院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本研究針對大理大學2013級200名本科醫學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與分析。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1對象本研究以2013級8個專業(護理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檢驗技術、影像學、康復學、藥劑學、藥學)的本科醫學新生為調查對象,每個專業25人,共200人。
1.2方法2013年10月到11月以專業、宿舍和班級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導語統一指導,要求獨立完成,當場交回,共發放問卷200份。
1.2.1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表采用有Derogatis LR編制(1975)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2〕調查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共有90個條目,有10個反應心理疾病癥狀的因子(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每項癥狀的嚴重程度按1~5分評定,項目自評分值越大,表明癥狀越嚴重。
1.2.2考試成績以該學期必修課(必修課5門)各科考試平均成績計算,分成5個等級,優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
1.3統計學方法采用全部統計資料統一編碼后輸入SPSS17.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分析,評分結果以百分比和(均數±標準差)描述醫學院本科新生的基本資料及因子數值。根據數據類型采用單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單因素ANOVA檢驗。
2.1問卷情況本研究共發放問卷200份,合格問卷194份,合格率為97%;年齡15~19歲;男生80 (41.2%)人,女生114(58.8%);考試成績情況為:優秀0人;良好111人;中等71人;及格11人;不及格1人。經統計年齡、性別、籍貫(省內、省外)與SCL-90各維度平均分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醫學專業大一新生SCL-90各因子與全國常模的情況比較調查結果顯示大理大學本科醫學新生的SCL-90各因子中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抑郁、敵對、恐怖、偏執、神經病性與常模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醫學新生SCL-90各因子與全國常模比較
2.3學習成績與癥狀因子的比較因優秀0人,不及格1人,不具備對比性,故不參與統計。學生在軀體化、恐怖、偏執、神經病性、睡眠與飲食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學習成績與癥狀因子的比較
2.4入學時與考試前2周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學生考試前心理健康狀況比入學時稍差,其中在強迫癥、抑郁兩個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入學時與考試前2周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2.5醫學專業與癥狀因子的比較學生在軀體化、偏執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醫學專業與心理健康問題間差異性比較
2.6學習成績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學習成績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調查顯示在人際關系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學習成績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
3.1新生部分心理癥狀因子得分與常模有所差別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我校本科醫學新生的SCL-90各因子與全國常模比較,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抑郁、敵對、恐怖、偏執、神經病性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有說明醫學院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較全國常模好些,與汪曉玲〔3〕結果有出入,從學生SCL-90因子得分情況看,強迫癥、焦慮、恐怖、神經病性較常模稍高,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受學習、生活、環境、前途等多種因素影響〔4〕。
3.1.1個人因素高考結束,大學新生們多有一種滿足感與松弛感。但進入大學后感到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及學習要求和目標等均與高中之前的教學模式形成明顯的反差,使之處于緊張矛盾狀態,表現為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情緒易被破壞等心理障礙〔4〕。
3.1.2環境因素高中之前的學習環境單純、單一。進入大學后,學生生源來自于全國,人員比較復雜,加之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多種的教學內容,上課教室不固定性,和班主任不再像高中那樣天天圍繞在學生旁,學生容易產生恐懼、抑郁等心理問題。
3.1.3學習的影響因素醫學專業性較強,要熟記的科目較多,學習壓力過重,學習內容又比較枯燥,致使學生只顧埋頭苦學,不與人溝通、不積極參加活動,將全部精力和時間放在學習上。
3.1.4社會就業因素隨著各大高校的擴招,就業形勢的嚴峻,和目前社會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醫護人員被施暴事件時常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對醫學新生的心理造成打擊,對就業前景擔憂。與朱榮春〔5〕研究結果相似。
3.2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習的影響
3.2.1學生成績與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在軀體化、恐怖、偏執、神經病性、睡眠與飲食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發現分數處于“中等”在SCL-90因子得分在強迫癥、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神經病性、睡眠與飲食8項方面高于“良好”、“及格”的學生。也就是說學習成績處于“中等”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最差的。這與吳先超〔6〕的研究結果相反。而學習成績處于“良好”的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癥、抑郁、恐怖、偏執、睡眠與飲食6項方面心理健康問題低于“中等”和“及格”,說明學習成績處于“良好”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好。
3.2.2入學時與考試前2周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學生考試前心理健康狀況比入學時稍差,其中在強迫癥、抑郁兩個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各因子得分多數高于入學前,說明學生在考試前的壓力大于入學時,說明他們有內心的困擾。
3.2.3醫學專業與癥狀因子比較學生在軀體化、偏執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學院學生在人際關系、焦慮、恐怖、神經病性4項方面均值高于其他專業。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學習成績處于“中等”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部分同學平時較易產生自卑感,他們期望以優異的成績抬高自己在老師同學心中的地位,考前和考場上易產生焦慮,過度的緊張焦慮使他們難以發揮正常水平;②對于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來說,她們對自我的期望不高,在考試面前反而容易放下包袱,坦然面對,這種心態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③部分學習成績優秀良好的同學,他們很快能夠適應學習環境,掌握學習方法,但有一定的拼搏精神,競爭意識較強;④護理學專業女生較多,女生在情緒、自信心、依賴性心理、身體狀況等方面容易出現問題,女性妒忌心理也比較嚴重,容易產生敵對情緒,形成惡性的競爭〔7〕;⑤偏執性格趨向的同學往往學習努力,自尊心強,目標明確,具有不屈不撓戰勝困難取得好成績的頑強意志,反而學習成績較好〔7〕;⑥部分同學為了考試會熬夜或因宿舍靠近公路、酒吧等因素,睡眠質量較差;大理處于西南地區,日夜溫差大,食物以辛辣為主,成績優秀的同學在精神緊張的同時容易出現在飲食上稍有不適應;⑦不同專業,學習的側重點不一,這也讓同學的心理狀態成為學習成績的不確定因素。
3.2.4學習成績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調查顯示在人際關系有顯著正相關,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一般人際關系都是良好的〔3〕。
3.3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的應用本次調查結果出來后,邀請心理學老師給所有參與課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在枯燥的強記硬背的學習氛圍中,一次積極幽默的心理健康講座得到了新生們的青睞。讓年輕專業的老師和同學一起分享大學經歷,可以讓新生們減少內心的不安和焦慮,對自己有更準確的定位,獲得積極樂觀的心態,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對學生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衛生保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對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此外,學校還可以穿插一部分非醫學類的課程,減輕學生由于專業課程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懼,并通過專欄、黑板報、報紙或建立專門的心理宣傳網站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8〕。
3.4小結醫療體制改革后,更需要人際和諧的綜合的醫療人才。要求醫護人員發揮多元化的角色功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高校必須重視人才的全面發展。
〔1〕于琪,田秀榮.2209名醫學院本科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沈陽醫學院學報,2007,9(3):157-159.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9(3):157-159.
〔3〕江曉玲,宋厚梅,張葉.護理本科生心理健康與學業成績相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84-85.
〔4〕范存欣,馬紹武,王慧芬,等.一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1):12-14.
〔5〕朱榮春,王通理,錢銘怡.大學生羞恥感和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效能、自尊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4):225-227.
〔6〕吳先超.大學生學習成績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研究〔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5,24(4):250-251.
〔7〕王艾蘭.高職護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學習成績相關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2):54-56.
〔8〕周晨慧,廖少玲.護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6):828-83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freshmen in the first semester.Methods:Medical freshmen were surveyed by symptom checklist.The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and students'academic achievements was carried out.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norm,the differences in somatization,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relationship,depression,hostility,terror,crankiness and neuropathy have statistical importanc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symptom factors in somatization,terror,crankiness,neuropathy,sleep and diet.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onclusion:Medical freshmen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psychological guidance on their problems.
〔Key words〕medical freshmen;mental health;academic achievements
(責任編輯袁霞)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Freshmen:A Case Study of Dali University
Lu Yumiao,Chen Dongmei,Hu Yongqiong,Yang Conghuan,Chen Xiaomin,Fu Yanfen*
(College of Nursing,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G44
A
2096-2266(2016)08-0093-04
大理學院大學生科研基金資助項目(KYSX2013017)
2015-10-15
2016-05-19
魯玉苗,實驗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與護理教育研究.
付艷芬,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