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霞,尹 坤
(大理大學附屬醫院,云南大理 671000)
大理地區男性Y染色體多態性與臨床效應關系探討
沈紅霞,尹坤
(大理大學附屬醫院,云南大理671000)
目的:探討男性Y染色體多態性與臨床效應的關系。方法:對527例男性遺傳咨詢者進行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發現Y染色體多態性39例,檢出率7.40%。除2例Yqs患者無相應臨床效應外,其余37例Y染色體多態性的男性患者均存在一定的臨床效應。結論:Y染色體的多態性可能與男性生殖異常、無精等臨床效應有關。
Y染色體多態性;男性;臨床效應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8.018
染色體多態性〔1〕是指存在于正常人群中染色體結構片段大小、帶紋寬窄和著色性能的差異,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效應。隨著染色體形態研究的不斷深入,針對Y染色體多態性與表型效應的關系越來越受到遺傳工作者的關注。為了明確Y染色體多態性在男性生殖異常中的應用價值,本文對39例Y染色體多態性與臨床效應的關系進行探討。
1.1一般資料選取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來我院生殖助孕中心、婦產科、男性科進行遺傳咨詢的患者527例,上述患者年齡25~41歲,平均28歲。就診原因為妻子生殖異常、不育癥、無精癥等。
1.2方法常規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染色體標本制備及G顯帶分析,每例分析5個核型,計數30個分裂相,異常者加倍。大Y、小Y的診斷標準:同一核型中Y≥18號染色體為大Y;Y≤21號染色體為小Y。
在527例男性染色體核型分析中發現Y染色體多態性39例,異常檢出率為7.40%,包括5種核型,其中大Y14例,占35.90%;小Y19例,占48.72%;Yp+1例,占2.56%;inv(Y)3例,占7.69%;Yqs2例,占5.13%。見表1。

表1 39例Y染色體異態性核型與臨床效應
人類Y染色體是一個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由短臂(YP)和長臂(Yq)組成。Yq包含常染色質區和異染色質區。Y染色體的多態性變異部位主要位于Yq遠側2/3處的異染色質區。一旦該區結構發生改變(如重復、切失、易位等),就會引起Y染色體長度的改變,形態上表現為大Y和小Y。由于該區通常不含編碼的基因,沒有轉錄活性。因此,傳統認為,通常沒有不良的臨床效應〔2〕。但當前的觀點認為多態性與男性不育及不良妊娠事件關系密切〔3〕。從統計的結果來看,Y染色體的多態性可能與男性生殖異常、精子異常等有關。
3.1大Y的臨床效應有研究者認為大Y染色體與生殖異常有關。其原因可能是因為Yq異染色質中DNA序列的高度重復,使得DNA的量增加。一方面,可能造成有絲分裂發生錯誤或由于位置效應使某些基因的表達受到干擾,從而影響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分化,導致胚胎發育異常,表現為胎兒流產與死胎等生殖異常〔4〕。另一方面,DNA量的增加,如果干擾到位于鄰近常染色質區與精子生成、發育有關基因功能的正常表達,則導致生精障礙〔5〕,患者表現為無精、少精。由此可見,大Y染色體是生育夫婦不可忽視的細胞遺傳學因素,對有生殖異常問題的夫婦進行優生指導有重要意義。
3.2小Y的臨床效應小Y是由于染色體異染色質中高度重復的DNA缺失或無精癥因子(azoospe ia factor,AZF)基因的缺失或部分缺失,可能造成精子生成基因功能的喪失或細胞分裂發生錯誤,使精子形成異常,造成無精子、嚴重少精或胚胎著床失敗,導致不孕不育〔6〕。本研究中小Y染色體檢出率大于大Y,這與已有的報道大Y檢出率明顯大于小Y〔7-8〕不符,是否與標本來源有關,有待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還發現1例Yp+、3例inv(Y)、2例Y qs。其中Yp+患者表現為妻子反復流產,有資料表明: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短臂的改變(包括結構、功能與變異幾個方面)可能在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分離及三體的形成中起關鍵作用,最終導致基因失衡,表現為胚胎流產。因此,Yp+的存在與流產可能有一定的關系〔9〕。另3例inv(Y),表現為少精、不育、配偶停育史。其原因也是由于Y長臂倒位導致AZF基因缺失,使患者生精功能障礙,從而表現為少精子癥、無精子或配偶不孕〔10〕。
綜上所述,Y染色體的多態性與生殖異常存在明顯的關系,不容忽視,特別是對不孕不育夫婦生殖的影響。提示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方面可能會造成不受精或胚胎移植著床失敗等問題。因此,在男性生殖異常或人工輔助生殖常規檢查中應重視染色體的檢查。
〔1〕王書芬,王玉芝,杜帥.德州地區72例生育異常患者染色體多態性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4,22(6):37.
〔2〕周煥庚,夏家輝,張思仲.人類染色體〔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63.
〔3〕肖曉素,王勇強,楊媛慧,等.遺傳咨詢患者染色體多態性與臨床效應的研究〔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4,12(4):65-66.
〔4〕善志紅,沈汝端.反復流產夫婦的細胞學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4,29(6):365-366.
〔5〕石化金.Y染色體異常的臨床表現及遺傳學研究〔J〕.中華醫學遺傳雜志,1992,9(5):306-307.
〔6〕周友泉,史彩虹,劉芳,等.夏門地區不孕不育患者的染色體多態性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9,17(5):57-58.
〔7〕張清健,鄭立新,田佩玲,等.人類男性Y染色體變異對男性生育力影響的臨床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6(5):289-292.
〔8〕黃海燕,張香改,高羽,等.117例大小Y染色體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7(2):105-107.
〔9〕鄒波,利萍,毛倩.104例男性Y染色體變異的細胞遺傳學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9,17(4):37-40.
〔10〕賈頤舫,吳愛華,邱毅,等.原發性無精子癥與產生少精子癥患者AZF微缺失篩查〔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6,12(2):108-11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ale Y chromosome polymorphism and clinical effect.Methods:To analyze the lymphocyte chromosome karyotypein peripheral blood from 527 cases of male genetic consultants.Results:There were 39 cases of Y chromosome heteromorphism.The detection rate was 7.40%.Except 2 patients,the rest 37 patients all displayed clinical effect.Conclusion:Y chromosome heteromorphism may possibly result in male reproductive abnormalities and aspermia.
〔Key words〕Y chromosome heteromorphism;male;clinical effect
(責任編輯董杰)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ale Y Chromosome Heteromorphism and Clinical Effectin Dali Region
Shen Hongxia,Yin ku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R596.1
B
2096-2266(2016)08-0065-02
2015-10-05
沈紅霞,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細胞遺傳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