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卿
疏密相濟與工寫兼該—略談牛鵬飛繪畫
◇谷卿

牛鵬飛 拂云呈露 45cm×80cm 紙本墨筆 2010年
“疏”和“密”是有關藝術形態與技法層面的重要范疇,饒宗頤先生謂劉知幾論史已標此二體,我曾在討論晚宋詞學“清空”“質實”二分時引入此組概念助論。繪畫史的敘述對于“疏”和“密”運用得更廣 ,張彥遠徑言:“若知畫有疏、密二體,方可議乎畫。”二分是為了便于理解、認知、比較和探討,倘以為二者絕相抵牾、不可兼容,則容易墮入簡單粗暴認識對象的危險之中。
然而危險并不一定因為擔憂和防范而變得更少,當前一些基于“工筆”“寫意”二分的偏見,仍然影響著我們對于書畫藝術以及藝術家的賞鑒和研判,似乎“工”就是等而下之的匠人作為,亦與俗氣不可割斷,而疏簡的筆墨常以討“寫意”之巧,以至于蒙上哲學化的美妙面紗。實則以我有限的審美經驗來看,當代工筆畫家中早有許多超越這類簡單二分者,別署為“芃夫子”的牛鵬飛算為就中后勁。他的工筆畫,用筆繁密而不細碎,用色淳雅而不跳宕,沉著精致,當得“夫子”之稱,其作造境亦高,意蘊豐饒,實能彌合“工筆”與“寫意”之間的斷裂。
牛鵬飛久居西京,在西安美術學院求學多年,畢業于國畫系和教育系,稔于書畫技法和藝術史論,既有扎實的技法基礎,也有相當的學術訓練,習學之余,遍行南北飽覽前賢劇跡,增廣見聞、充實胸襟。他的花鳥由明人一路向上,經元而臻宋,得“深”與“密”。清人惲南田自徐崇嗣畫中得筆,牛鵬飛則借由南田上窺古法,并用南田的疏新秀雅來消化工筆重彩的凝重與濃烈,因此,他畫中的“工”與“寫”呈現為這樣的辯證和呼應:健挺繁復的線條構筑了一種“密”景,而對與之相應的濃厚設色的舍棄與變革,讓原本可能存在的主題感因之消泯,由此變“敘事”為“抒情”,作品更在一種“疏”的狀態下獲得了許多靈妙的“光暈”(aura)和“詩意”。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積貧積弱,審美風尚漸趨粗疏狂怪,批評的話語權力牢牢掌握在“勞動人民”、“工農兵”手中,因此精工秀麗被視為“小布爾喬亞情調”甚至“毒草”“封建殘渣”的體現,精細、優雅的生活品質成為異端,在這樣的歷史語境中,亂頭粗服、服務群眾便由一種風格而升為標準,其豐富的意識形態意味也造捧出一大批新時代所謂“人民畫家”。然而,當“寫意”成為一種逗弄噱頭的表演,“文人畫”被于經史詩書一竅不通的“文人畫家”玩壞玩殘的時候,藝術的古典精神的衍展理應探求另一種出路,牛鵬飛筆下的種種呈現,正是恰當的想象和及時的呼應,他在擬古中小心翼翼地探索,不求超越而畫品自逸,給可能早已麻木和倦怠的我們以太多啟示,也讓我們深感值得等待和期許。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

牛鵬飛 晚荷郭索 66cm×35cm 紙本設色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