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同
歷史事件離我們愈遙遠,它的性質愈能清楚展現。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其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事件的本身,深刻影響著今天我們正在進行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指引著前進的方向。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我有三點體會:
一是長征告訴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革命事業引向勝利。建黨之初,我們黨對中國革命道路還沒有形成清晰認識,照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驗,受共產國際影響并執行其有關決議,走上了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而第五次反“圍剿”由于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照搬蘇聯紅軍戰爭經驗,不結合中國的實際,錯誤指揮,打陣地戰、正規戰,結果造成紅軍根據地的重大損失,不得不走上長征的道路。特別是經過湘江一戰,血流成河,中央紅軍從長征出發時的八萬六千余人,銳減至三萬余人。當地人講,“三年莫食湘江魚”,可見當時戰斗之慘烈。當年周恩來曾找博古談話,他講:我們都是留洋回國的,中國革命要想勝利,一定要把權力交給懂得中國農民和農村的毛澤東。只有他的領導,才能取得勝利,我們全力輔佐他。周恩來當時的這一想法,其實就是紅軍指戰員的共識,是鮮血換來的。后來,由于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指揮,才使紅軍轉危為安,不僅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而且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奪取了革命的勝利??梢?,長征是發現真理、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真理就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樣,今天我們如何走好新的長征路?關鍵還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當代實際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時俱進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碰到的各種問題,決不能思想僵化、抱殘守缺、固步自封。
二是長征告訴我們: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團結是不可戰勝的。在長征途中,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中的指揮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黨的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不斷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保證。長征的勝利,實現了全黨的空前團結。沒有這種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團結,中國革命勝利是不可能實現的。難怪蔣介石在敗退臺灣后講:“共產黨有紀律,國民黨沒紀律。”國民黨派系林立,各軍閥都擁兵自重,一盤散沙,怎能不?。拷裉欤_保我們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團結,就要通過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員的紀律意識,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的同志曾說過,“黨內政治生活如果長期不生火,變成沒有溫度的冷灶臺,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功能?!苯裉?,我們黨已有8875萬黨員,70%以上是改革開放以后入黨的,黨員結構特點折射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時代命題,我認為應當重視黨史教育,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增強核心和看齊意識,打牢“思想底色”。
三是長征告訴我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們不可戰勝的力量源泉。長征是宣傳隊,人民群眾對紅軍有了切身的了解:三名女紅軍住在一戶老鄉家里,臨走時,把三人合蓋的一床被子一剪為二,把一半送給了老鄉。長征中這樣的故事千千萬萬。解放軍后來打仗到了一個地方,只要講我們就是當年的紅軍,馬上就會得到老百姓的歡迎和支持。共產黨就像希臘神話中力大無比的英雄安泰一樣,他的力量來源是大地母親,砍掉頭會長頭,砍掉手會長手。共產黨源源不斷的力量,就來源于“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這個宗旨,共產黨是戰無不勝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克服了我們面臨的一系列困難,開創了改革開放和從嚴治黨新局面,深得全黨和人民群眾擁護。加強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凝聚民心,永遠在路上。平時在微信群里,同學也好,朋友也好,會說一些抱怨、埋怨的話;在與社會人員接觸和了解中,他們也會有一些抱怨。這說明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凝聚民心,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也需要我們所做的工作富有成效,確實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因此,要凝聚黨心,就要從嚴治黨,使黨組織有生命力;要凝聚民心,就要給人民群眾以實惠,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