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境保護稅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
對于開征環保稅,將環保費“平移”為環保稅,其正面意義是公眾普遍認同的。然而,對于環保稅的征收,公眾還是表示出一定的擔憂。有人擔心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開征環保稅可能增加企業的實際稅負;有人擔心開征環保稅可能消減一些地方為減輕企業負擔所做的努力,在目前排污費征收“彈性空間”較大的前提下,可能導致不同地方、不同企業的稅收標準不統一,進而產生不公平現象。
客觀而言,公眾的擔憂并不是反對開征環保稅,而是期待有關部門更加注重立法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既往的實踐證明,多一些爭議和討論,對于立法的完善很有好處。
雖然公眾的一些詬病、質疑并非完全客觀、公正,但是公眾的“挑剔”,會促使立法者考慮更加周全,盡可能減少潛在的漏洞與不足,盡可能平衡相關方的利益,從而使出臺的法律獲得更廣泛的民意支持和認同。
爭論的聲音更充分,立法會更穩妥。將公眾的擔憂和質疑轉變為科學立法的推動力,是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也是民主政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