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航
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公司內部搞了一個中秋搶月餅活動,把每年發給員工后剩下的月餅在內網上低價出售,作為員工福利。公司五個技術人員抱著玩的心態設計了一個刷單程序,刷了124盒月餅,事件發生后五人均被開除。有自稱被開除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說,自己根本不是利用漏洞來獲利,而是無心之失。他還稱這是其經歷過的最快的離職:下午4點上報行政部門,4點半被約談,5點半簽解約合同,下午6點離職。阿里巴巴方面回應,五名員工有炫技嫌疑,并使用工具作弊觸及了誠信紅線。參與決定的包括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CEO張勇等多位核心管理層人員。
什么是腐敗?狹義的腐敗指運用公共權力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廣義的腐敗指行為主體為其特殊利益而濫用職權,說直白一點,腐敗就是為了撈取不義之財而濫用職權的行為。腐敗不只是公共官員濫用職權的問題,還體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盡職、不作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頹廢、麻木不仁等思想和言行,這些腐敗現象常被人們忽略,但它對社會及人類發展危害極大。
腐敗似乎一直是政府或者國企的專用名詞,民企反腐在中國尚屬新鮮事物,極少被提及。但事實是中國很多民企腐敗也很嚴重,吃拿卡要、回扣紅包等現象司空見慣。所以,阿里巴巴處分違規員工,被媒體和業界上升到了反腐的高度。
民營企業反腐,阿里一直高擎大旗,獨樹一幟。2015年3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公開信,宣布關閉平臺上26家涉嫌腐敗的商家——通過“潛規則”想方設法給淘寶工作人員或關聯人士送禮品、現金甚至行賄。2012年3月,集團廉政部、集團內審合規部共查處違規員工28人,移送司法機關員工7人。其實,阿里反腐的決心早已初露端倪,早在2011年,阿里巴巴為維護公司“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及誠信原則,處理了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CEO都可以被拿掉,遑論他人?
寫程序秒月餅的那五個所謂的炫技的網絡技術人員,傷及阿里的不僅是腐敗,還涉及阿里的“誠信紅線”等敏感部位,所以遭遇了阿里的雷霆手段。
內部網銷售月餅,面向的是全體員工,不是特別面向會寫程序的員工。那五個員工動用了特殊的技術,用了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違背了公平機制,這是首當其沖被觸犯的商業原則。“公”為公正、合理;“平”指平等、平均,指所有參與者的投入和獲得的屬性平均。公平,雖然在現實社會很難實現,但畢竟是一種人際關系的理想狀態,被作為終極目標而廣泛追隨。在市場經濟中,任何經營者都應當被公平合理的對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權,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義務,這是市場交易的重要原則。對于樹大招風的阿里巨頭而言,公平原則尤其需要倡導。
當那五個技術員享用特殊技能秒月餅的時候,其他成千上萬的員工傻愣愣地用鼠標反復點擊,憂心忡忡,火燒火燎,浪費了難以計數的員工的時間、情感和精力,這不僅違背了資源的優化配置,還會讓員工對活動承辦方心生懷疑、不滿甚至憤恨。
古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誠服也。管理一個經濟帝國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企業遵循的公平、誠信等價值觀深入企業的毛細血管,無處不在。這些價值觀雖然看似虛無縹緲,卻是企業的生命。如果沒有強大的、反復灌輸的價值觀為武器,企業既無法安頓自身,也無法凝聚商家。以此理解五個員工經歷的史上最快的離職,似乎也就理所當然了。
圖:王恒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