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英特爾無疑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在桌面微處理器市場上,英特爾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但事實上,英特爾的起家,是因為發明并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個內存存儲器,完成了從0到1的創新——創造一個以前沒有的東西,沒有的產品、技術和服務。
一度,英特爾就等于存儲器的代名詞。上世紀70年代,英特爾生產的存儲器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
但這個領先很短暫,到上世紀80年代,英特爾后勁不足,一度面臨崩潰——因為在核心產業的內存芯片上,英特爾居然拼不過后起之秀的日本公司。
其時,日本公司奉行從1到N的創新,從模仿別人的“1”開始,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提供更加便宜的產品,從而后來居上。
此時,英特爾時任掌門人格魯夫作出了一個決定:放棄存儲器業務,轉向CPU的研發。
這一決定,不出意料地遭到老員工們的反對。
有員工盛氣凌人地問格魯夫:“你覺得不生產內存的英特爾還是英特爾嗎?”格魯夫忍住怒氣,答道:“是的?!?/p>
很多年后,人們把格魯夫的這個決定視為一個重要戰略轉折點。
英特爾最終在CPU技術上再次獲得從0到1的突破,一舉奠定行業霸主地位。
極具工匠精神的日本公司,雖然把內存技術做到了極致,但僅此而已。
在此后的互聯網革命及移動互聯網革命當中,日本都沒有多大的話語權。
分析原因,無非是在面臨重要戰略轉折點時,英特爾繼續選擇了從0到1的創新,而日本公司則繼續奉行從1到N的創新。
從0到1,可以想象英特爾領跑創新的艱難,但卻實現了質的垂直性層級跨越,由此開辟了一個只屬于自己的藍海市場。
創新很難,領跑式創新更難,可領跑式創新的后勁也更足。
“創新領先一步,發展就會快人一撥,后勁就更足。”市委書記孫政才在市委四屆九次全會上強調。
誠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慶在創新上還存在諸多短板。一段時期、一定范圍,我們還離不了從1到N的創新。
可同時,我們需要更多從0到1的創新,以進一步激發創新的領跑效應,增強支撐重慶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的后勁。
不過,從0到1和從1到N并不是非此即彼。
我們不是為了得到“1”,而是為了后面的100、1000,乃至N。
科技創新無疑是最核心的創新,也是實現從0到1創新的核心。
可同時,我們也需要通過管理、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創新,激發出從0到1的多米諾效應,進而得到可持續且強勁的創新效應。
推動從0到1的創新,“等不起、慢不得”,這是發展的基點。
激發從0到1的多米諾效應,“要只爭朝夕、持續不懈”,這是發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