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子軒 張詩宣
2016年7月25日,重慶市南岸區征地辦公室。
前來辦理拆遷補償手續的雞冠石鎮納溪溝村村民鄧祥勇一改往日的愁容,顯得非常高興。
原來,為了拆遷補償這件事,鄧祥勇先前操碎了心,“總是害怕補償不公”。但現在,他再也不必害怕了。
“關于拆遷的各類信息都公開了,心里一下子就放松了。”鄧祥勇說。
鄧祥勇并不知道,他的感受變化背后,有一只強大的“推手”。
2015年10月,南岸區委第五巡察組對區征地辦進行專項巡察,發現征地辦存在一定的問題。問題報送后,南岸區立即要求征地辦迅速整改落實,這才有了鄧祥勇的感受之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市積極探索巡視巡察工作,到今年年底,市委巡視組將對區縣和市直部門及有關單位、市屬國有企業、市屬高等院校實現巡視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全市38個區縣和萬盛經開區也開始探索開展政治巡察,推動黨內監督向基層延伸。
探索有效方式,觸角深下去
巡視是發現問題的“尖兵”,是紀律審查的“前哨”。怎樣當好市委的“千里眼”,是擺在巡視組面前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過去也有不少巡視,但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內容寬泛、重點不突出、發現問題較少。針對此問題,市委巡視機構從一開始就對巡視思路進行了調整,把發現問題、形成震懾這一核心任務貫穿于巡視全過程。
針對巡視組人數少、工作量大、擔子重、進駐時間長等特點,近年來,重慶區縣借鑒和吸收中央和市委巡視工作的做法,針對同一領域、行業、性質的單位實行“一托二”或“一托三”的巡察方式,加快巡察進度。
以合川區為例,為實現換屆前全區30個鎮街巡察全覆蓋的預定目標,該區將原先“一對一”巡察方式改為“一托二”。
除擴大巡察覆蓋面外,重慶市各區縣針對鎮街和部門不同特點,巡察鎮街時,下沉一級,將巡察觸角延伸到重點村社。
2015年3月至5月,北碚區委第四巡察組在對龍鳳橋街道巡察時,發現該街道改廁資金監管存在一定的問題。
巡察組決定順藤摸瓜,從負責改廁資金監管的主管部門查明情況。
誰知,這一查,卻發現龍鳳橋街道問題不大,但不屬于自己巡察范圍內的水土鎮三元橋村、挑燈村改廁資金量大,存在問題的可能性較大。
隨即,第四巡察組就此問題與進駐水土鎮的第三巡察組進行了溝通。兩組迅速達成協議:第四巡察組仍負責從主管部門收集情況,第三巡察組負責進入兩村查明情況。
在兩個巡察組相互配合下,兩個村的問題線索很快被移交到紀檢監察機關,八名村干部因違紀受到處理。
怎么讓巡察更加深入有效?
重慶市各區縣在聽取匯報、受理群眾來信來電來訪、個別談話、查閱資料等基礎上探索新方法。例如,部分區縣積極嘗試運用抽查核實領導干部報告有關事項的情況、提請有關單位予以協助等方法來發現問題。
突出“主攻方向”,指向明起來
巡視,并不是普遍撒網,而是有針對性、有重點、有“主攻方向”。
比如,在巡視區縣時,主要是明確界定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確保巡視有的放矢。在巡視企業時,特別重視招投標腐敗、親屬經商等問題。
2015年9月到12月,市委第四巡視組對重慶興農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農擔保集團”)進行了專項巡視。
據公開資料顯示,興農擔保集團是由重慶市國資委牽頭組建的全國第一家專司農村“三權”抵押融資的市屬國有重點企業,肩負著盤活“農房、農地、林地”產權等這些“沉睡的資產”,通過“三權”抵押融資服務農業發展的重任。
在巡視過程中,巡視組人員敏銳地發現,該集團某領導干部的妻子注冊成立了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的經營范圍與集團的業務范圍有一定的相關性。
巡視組成員又查閱了這位領導干部在2015年2月填報的《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表》,2015年10月填報的《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補充報告》,以及本次巡視前填報的《市管干部基本情況登記表》等情況。
這一查,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該領導干部均未對其妻經營公司的相關情況進行填報。
巡視組立即將情況反饋給興農擔保集團黨委。
經查,該領導干部妻子經營的這家公司尚無任何經營記錄,也未發現任何違法違紀行為。
但這還遠遠不夠。根據集團要求,2016年3月17日,該領導干部在報紙上刊登了其妻經營公司的注銷公告。
第二天,在集團黨委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該領導干部受到點名批評,并作出檢討。
此事在興農擔保集團引起眾人熱議,紛紛感嘆從嚴治黨切中要害。
“巡視能有這么好的效果,關鍵就是在‘專’字上下功夫,唱好了專項巡視工作的‘三部曲’:明確專項問題、突破專項問題、報告專項問題,達到了專項巡視的目的。”市委巡視辦負責人說。
強化結果運用,整改實起來
巡察發現問題后,最重要的就是整改到位,并且建立預防問題機制。
為保證巡察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重慶市各區縣、部門紛紛第一時間整改到位,并建章立制。
2016年,永川區委巡察組在對大安街道進行巡察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該街道紀工委近三年未查處過一起違紀案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力度不斷加大,三年沒有查處過一起案件,難以令人信服。”永川區委巡察組負責人說。
隨即,巡察組針對街道紀工委書記履職不力、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對其進行了約談,指出不足,責令整改。很快,該街道就開始著手建章立制。
為了切實保證效果,巡察組對群眾反映強烈、明顯違反規定并能夠及時解決的問題線索,堅持邊巡邊交,絕不拖延。
這是其一,雷厲風行,現場提交。
其二,為保證巡察組走了之后依然能整改到位,各區縣相繼建立制度——
有的區縣制定問題處置清單,分別交紀委、組織部、巡察組、被巡察單位黨組織及相關職能部門,每周跟蹤督辦辦理情況;
有的區縣對被巡察單位黨組織落實整改情況“回頭看”,如萬州區派出巡察組對今年首輪巡察的部門和鎮鄉開展“回頭看”檢查。
其實,巡察整改并非“見子打子”,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以小見大,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追根溯源,這已是全市區縣巡察機構的共識。
截至2016年8月,全市38個區縣和萬盛經開區已對1930個鄉鎮街道、部門進行巡察,發現突出問題4232個,提出整改意見2819條,依據巡察移交的問題線索立案審查2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