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俠
賴艷
1976年生,小學數學高級教師,現任廣州市天河區華陽小學教導處副主任。廣州市首批骨干教師、天河區首屆基礎教育名師、天河區優秀教師。
自畫像
永遠以孩子為本,
將他們當作課堂主角;
永遠走在教學改革最前沿。
做自己的超級英雄
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這是筆者聽賴艷老師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腦海中閃現出的一句話。
賴艷出生在江西省靖安縣一個大山深處的林場里,她的童年是和花鳥蟲魚、叢林樹木一起度過的。幸福的童年生活使賴艷樂觀、開朗、愛唱愛說愛跳。但生活并沒有一直眷顧這個美麗的女孩兒,她在往后的生活中一次次見證了生活猙獰的一面。10歲那年,賴艷的媽媽出了車禍,離開了這個世界。從此,賴艷不得不與爸爸相依為命。初中時,賴艷的爸爸做小生意,失敗了,欠下一筆不小的債務。為了還債,賴艷爸爸除了上班、做家務之外,還起早摸黑做起了副業。爸爸挑重擔的背影,深深地烙在了賴艷腦海中。

堅強的賴艷異常努力,17歲那年,考上了江西省宜春師專(宜春師院前身)數學系。1996年,賴艷以優秀畢業生中的第一名成績被廣州市白云區教育局招收,并分派到廣州市白云區三元里小學。在三元里,賴艷度過了她人生中最風華正茂的11年。2007年,賴艷又以骨干教師應聘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調入廣州天河區華陽小學。
當生活向越來越美好的方向發展時,2009年,賴艷又一次遇到了生命的最低谷。那年的2月1日,在從江西老家去機場的路上,賴艷一家三口遇上了車禍。賴艷3歲的兒子肺部出血,大腿骨折,病危通知書下達的時候賴艷因為頸椎的骨折在另一家醫院手術臺上……對于賴艷來說,那真是一段撕心裂肺的日子。
從生死線上逃出來的賴艷變得更加柔軟、寬厚,對生命更加感恩,對活著的每一天都特別珍惜。賴艷選擇學生作為她的奉獻對象,她把教學工作當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是賴艷對抗生活災難的一種特別的方式,也是她的英雄主義。生活中的賴艷,愛讀書、愛電影、愛演講,她曾經拿過大學演講比賽的第一名,也曾是學校第二課堂的健美操教師。她對生活的好奇與熱愛不斷影響著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傳遞著正能量。如今的賴艷對教學工作極度專注,極度盡責。賴艷告訴我,如果某天課堂上發生了特別有價值的爭論,有一個很少參與課堂的小朋友參與到課堂中來了,有一個方法自己沒想到,孩子們想到了……她就會特別高興。反之,如果課沒上好,她這一天心情都會很失落。課堂的質量就是賴艷的生命質量,她覺得自己為之付諸多少努力,都不過分。
做孩子們的人生背景
在同事的眼中,賴艷的課堂無疑是有魔力的。在賴艷的課上,所有的發現和感悟,所有的結論與定理,都是學生自己找到并總結的。她讓學生深深沉醉于數學的魅力。筆者問過賴艷老師:“您的課堂為什么那么有魔力,讓學生如此著迷?”賴老師笑著說:“如果說我的課堂有什么魔力,那可能是因為我的課堂實際上并不是我的課堂,而是孩子們的課堂”。在19年教學生涯中,賴艷老師有13年在研究“生本教育”。在這13年中,“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理念已經融進血液,深入骨髓。賴艷認為,在信息渠道暢通的現代社會,孩子們比以往任何時候的同齡人見識都更廣。課堂就是給這些“更聰明、見識更廣”的孩子展現自己的舞臺。而且,孩子們喜歡的是他們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在課堂中的收獲與成長。賴艷與學生之間保持著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她最經常做的事就是引導孩子們從生活中學數學,從書本上學數學,從已經知道的數學中學數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賴艷儼然成了孩子們的人生背景,她為孩子們的表演與成長留足了戲份。
講“人民幣”知識時,賴艷讓孩子們去整理爸爸媽媽的錢包;學習“克與千克”時,賴艷讓孩子們用不同的秤稱東西;學習“面積”相關知識時,賴艷先讓孩子們舉例子說出自己理解的“面積”概念,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孩子們進入賴艷的課堂是有備而來的,他們要站在講臺上做小老師給臺下的同學講解、提問、解答……臺下的孩子要傾聽、質疑和評價……因此,賴艷的課堂就是孩子們的課堂,孩子們喜歡的是他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賴艷努力做到尊重并理解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理解每一個孩子說出來的和沒有說出來的話。賴艷說,她教過一個叫陳鴻的孩子,一年級時基本不在狀態,上課時經常走神。二年級能安心聽課了,但還是不舉手。到了三年級,有一次他終于舉手回答問題,但說得結結巴巴,其他孩子開始發出笑聲,賴艷走到他面前,做手勢示意其他孩子不要笑,要認真聽他說完,并從他的發言中挖掘有價值的觀點,給予高度贊賞。從此以后,陳鴻每天都高高舉手,發言時一樣是斷斷續續、結結巴巴的,可是孩子們再也不笑話他,而是等待著他講完后再評論,或贊賞或質疑。一旦尊重之風在班級盛行,孩子們不僅喜歡自己,也會欣賞他人;不僅熱愛課堂,也會熱愛數學,熱愛教師。
在同事余志敏老師的眼里,賴艷的數學課非常有生活味。她說賴艷很會把生活中發生的事、身邊的物品用于課堂上。用今天剛發生的一個小事例作為課堂的引入,用身邊的一些東西作為教具或學具,用她在旅行時的所見所聞跟學生分享,并引出新的思考。賴艷老師讓我們看到原來課堂可以如此生動,如此有生活味。在孩子們眼中,賴艷也是讓人不由自主就喜歡的老師,她的學生余夢婧說:“五年里,您不僅教會了我知識,還改變了我對數學的認識,您使我從厭倦數學變得喜歡數學。”劉夢嘉說:“在學習一個單元之前,您事先讓我們自主預習,寫知識整理,這讓我們有很好的自學能力,您的教學方法我一直特別喜歡。”

做教壇上的創新先鋒
今天的教育早已不再是保守的代名詞,它比任何時候都強調創新的意義。賴艷無疑是幸運的,一路走來,她和她所在的學校都是積極革新者。
2002年,時任廣州市白云區三元里小學的校長何遠清賦予了賴艷極大的信任,讓工作6年的賴艷參與一項在全國極具影響力的教學實驗,即全國“十五”規劃課題“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這項教學實驗改變了賴艷的教學軌跡,它把賴艷曾經思考的“怎么教”的問題,轉化為學生應該“怎么學”的問題;把“一個人對四十多人的課堂管理”的問題轉化為“一個人對十幾個小組的管理”的問題;把“如何提高學生平均分”的問題轉化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這5年,賴艷的課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賴艷一個人從頭到尾設計,一個人自始至終占據講臺的課堂改換成了孩子們主動、積極、投入地交流自學后的成果和困惑,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不斷生成驚喜的課堂。賴艷依然是課堂的設計者,但代替她占據講臺的是學生,話語權被交還給了學生。這5年,在事業上的創新與豐富讓賴艷的生命綻放的了光彩,最終憑借天河區骨干教師招聘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調入天河區華陽小學—一所因為“生本教育”名聲鵲起的學校,繼續深入研究“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
在華陽小學的歲月是賴艷不斷積累,釋放更大能量的階段。在剛加入華陽團隊的第一個月,周校長就讓賴艷跟隨她奔赴澳門“異地教學”。從那以后,賴艷不斷在校內校外上公開課,并接待來自大陸與港澳臺地區的教育同行上萬人次。賴艷告訴筆者,每次上公開課前,她都很緊張、很興奮,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有時候,完成一堂公開課后,賴艷覺得簡直就是完成了一首繞梁三日的曲子,她會不時地進行回味,暗自歡喜。有時對于自己的課不滿意,賴艷也會痛苦萬分,甚至嚎啕大哭。哭完之后,就坐在電腦前一點一點地剖析,一點一點地改進—這堂課有哪些不足之處,怎樣才可以更好?賴艷常常對自己說,一名教師的課堂質量約等于他(她)的生命質量,對課堂的任何付出,任何努力都不過分。
2010年9月,賴艷被聘為華陽小學數學科組長,2012年,又成為華陽小學教導副主任。從此賴艷開始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課題研究的教育教學科研之路,從著眼于一堂課的成敗到放眼一個單元、一個學期、一學年甚至是小學六年的系統教學工程的思考和研究。賴艷全程參與了華陽小學“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實踐和建構的過程,此模式成果成為廣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廣的五大教學模式之一(唯一的小學模式代表),并被收入《課堂教學新模式》一書。
如今,將至中年的賴艷仍然走在教改的前沿,她正全國各地到處奔走,與教育同行們一起探討“翻轉課堂”“微課”。賴艷告訴筆者,現在的她比任何時候都更明白擔當、勤勞、隱忍的含義。她依然會孜孜不倦地學,堅持不懈地思,充滿激情地教,不斷追求課堂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與此同時也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
責任編輯:江麗莉
jiangll@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