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魚

劉水生
1975年10出生,山東省寧陽縣第六中學校長。寧陽縣優秀教師,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突出貢獻個人,泰安市課程與教學工作先進個人。
自畫像
勇于擔當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不甘平庸、不屈從、不得過且過的血性和品節,作為教育人,要勇于承擔起自己的使命,做有擔當的教育。
寧陽縣第六中學坐落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是這座偏遠鄉鎮上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曾經面臨重重困難,舉步維艱,一度陷入被撤并的窘境。2012年,劉水生成為這所學校的管理者,以擔當和堅守,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農村“名校”之路。
辦一所幸福的學校
作為一個熱愛教育的教師,我一直沒離開過課堂,我想把學校辦成教師心靈的桃花源,事業上的歸屬地,智慧和才能展示的舞臺。
—校長札記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刮風時灰塵滿天,下雨時泥濘不堪。雨雪天,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水泥地”,到處是水和泥。初到寧陽縣六中,對劉水生校長觸動最大的居然是這樣一塊操場,于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一切,給學生一塊能盡情奔跑的操場。
改造學校的工作從改建操場開始了,但困難也接踵而來,大量的資金和勞動力自然是必需的,更棘手的是操場周圍老舊平房的拆遷工作。那里面住的是學校的老教職工,他們在學校辛勤工作了幾十年,也在那些老房子里住了幾十年,深厚的感情和拮據的經濟情況,讓他們難以離開……這些都考驗著劉水生校長的能力和智慧。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那段時間劉水生校長總是這樣說。學校的資金不足,他就一面向上級積極爭取,一面主動想辦法。他帶頭捐款籌資,想方設法湊夠了前期的啟動資金。為了節約資金和縮短工期,劉水生帶頭赤膊上陣,利用暑期休息時間,頂著炙烤的太陽,先行清理操場。校長帶頭調動了全體教職工的積極參與,那個夏天,全校教師在操場上揮漢如雨的情景,成了當地一道別致的風景,學校周圍的居民見此情境,紛紛稱贊:“你們學校的老師真有干勁……”
但平房的拆遷工作依然是難中之難。那段時間,上門勸說、吃“閉門羹”成了劉水生校長每天的必修課。“這個房子,我們已生活了幾十年,說什么也不能搬。”“為了工作大局,還請你們多諒解。”“我們自己修整的房屋,怎么補償?”“學校會按照上級相關政策,解決問題”……
這樣的勸說和解釋不知重復了多少遍,劉水生校長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誠懇、勇于承擔的膽識和肯于承擔的毅力,最終獲得了退休教師們的支持,破解了學校發展難題。塑膠操場終于鋪就—學校舊貌換新顏。
劉水生校長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烙印到心的深處。劉校長的真誠和擔當,漸漸展現出它的魔力,全校教職工被這種魔力聚集在劉校長的周圍,形成了一股推動學校迅速發展的原動力。
近年來,學校購置新課桌椅1500套;為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更新了計算機;教室和功能室配備了電子白板;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達到省級一類標準;教室、辦公室、宿舍配備了空調;硬化路面一萬多平方米;建設了高標準塑膠操場,從根本上改變了學校的硬件設施老舊落后的局面。
同時,學校綠化、亮化、美化工程進一步完善。新制作的墻壁文化、樓梯文化、走廊文化濃郁了學校的文化氛圍,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同時,義務教育均衡化帶來了管理的統一化、信息化,辦學的規范化,工作的高效化,徹底改變了學校面貌。學校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工作效率明顯加快,服務師生的能力明顯提高。在學校工作的教師、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從此有了自豪和熱愛的情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2013年11月15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小組來到學校檢查義務教育發展情況,肯定了學校的成績,也對學校嚴格有序的日常教學管理、美好的“生態教育”的辦學愿景以及亮麗的辦學特色給予了高度評價。
辦一所有獨特氣質的學校
培育學生人生的底色,培育學生成長的厚度,培育學生發展的視野。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相處、學會感恩,為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校長札記
劉水生校長深知一個學校的靈魂絕對不是平整的操場和漂亮的課桌,而是深植于師生內心的精神內核,是學校自身的氣質和內涵。因此,劉水生校長選擇了通過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位的發展路徑。
推行“君子文化”。將儒家文化融入學校管理,實行學生成長學點累積管理制度,建立六中學子“向學志道卡”,鼓勵學生“向學志道,厚德篤行”,把學生培養成為“謙謙君子”,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和幸福。注重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角度和尺度的多元化,激勵學生樹立自尊、提高自信,喚醒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與成長的樂趣。開展學習經典文化,做儒雅教師校本培訓,舉辦教育敘事、師德演講比賽,以“仁者愛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為核心的師魂激勵著每一位六中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實施“四自德育”。實現育人方式大變革,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自我提高,增強內驅力,轉他律為自律。學校根據學生身心特點,結合當今時代特征,以感恩、責任、誠信教育為突破口,深化道德教育,為學生成長發展明確了方向和階段目標。以小組合作為平臺,通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新型師生關系實現學習力新增長。學校把改善師生關系當成提高學習力的重要一環。每年開展“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開展“愛崗敬業從我做起”“學生在我心中”“我是怎樣當老師的”等演講比賽;開展新教師上崗宣誓、開展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建立師德測評的長效機制,每年定期開展學校對教師、學生對教師的雙向師德測評,學生、家長和社會對教師滿意率逐年提高,構建了現代師表新形象。
辦一所面向未來的學校
在承擔當下和自我超越的過程中,管理者不僅要始終保持對目標的憧憬,同時,還要有世界和歷史的眼光,要有戰略思維,努力探尋超常規發展的思路和辦法,為農村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個可借鑒的發展個案。
—校長札記
提高教學質量,永遠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發展的根基所在。這也是劉水生校長最為重視的工作之一。在日常的巡課過程中,劉校長發現,老師在講臺上賣力地講課可偏偏有一些學生在開小差:要么偷看小說,要么東張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卻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甚至進入了夢鄉……
更有同學偷拍了睡覺流口水的同學的照片,上傳到網絡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而現代學生活躍的思維,對網絡的熟悉和強大的利用能力卻給劉校長極大的啟發。
為圍繞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變革,尋求并探索適合學校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劉水生校長數次赴昌樂一中參加了全國翻轉課堂大會,帶領學校班子成員通過反復調研,設計出盤活學校教學資源、實現學校內涵發展的新計劃,吹響了學校全面深化教學改革的號角: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硬件設備的購置工作,卻意外成為這次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在推行翻轉課堂過程中,需要購買平板電腦,但部分學生家長擔心平板電腦會影響學生視力,也有些家長不愿意負擔這項支出,部分家長把舉報電話打到了教育主管部門和媒體。
這些舉動給劉水生校長帶來了巨大壓力,劉校長卻以他一貫的擔當和堅韌,頂住了這些壓力。為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他多次召開家長會、學生會,帶領教師進行家訪,反復向學生家長解釋什么是翻轉課堂,它的好處有哪些。日復一日,從不懈怠,有時忙起來,水都來不及喝,嗓子啞了,吃幾片藥,繼續工作……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家長們都被他的苦口婆心所感動,接受了翻轉課堂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
劉校長常說:世界上大部分東西是越分越少,而唯有教育中的愛卻越分越多。他用真情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和家長的信任。如今,借助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學校已經初步形成“一課兩段,精講多練”的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已在學校全面鋪開。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日益濃厚,自信心明顯增強。泰安市勵志少年、最美寧陽人王穎穎同學說:“這樣的課堂更接地氣,新的預習學案節省了課堂時間,培養了自學能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
課堂改革盤活了學校教學整盤棋,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已實現“全校、全科、全員”翻轉,成為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排頭兵。通過“教學理念的翻轉、教學模式的翻轉、教學流程的翻轉、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的翻轉”,真正的培養學生“六會”能力,“學會預習、學會交流、學會聽講、學會質疑、學會評價、學會反思”。同時,學校依托云服務平臺,通過網上開展“微課堂”“微課題”課例研討活動,讓師生們足不出戶、便可以與名師面對面,讓教學的“主戰場”更加豐富。
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學校的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學校在第二屆翻轉課堂實戰觀摩大會上分享辦學經驗;被評為山東省規范化學校、翻轉課堂示范校教育發展基地、泰安市平安和諧校園、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突出貢獻單位。來自內蒙古、河北、河南、江西、臨沂、棗莊等地近千余人次,先后到校參觀學習。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譜寫了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的
華章。
“擔當就是責任、擔當就是奉獻、領會教育的擔當,把學校辦成教師心靈的桃花源、事業的歸屬地、才智的大舞臺,亦是學生的樂園、家園、智慧園,更是專家教授教育思想的試驗田和傳播地。”這是劉水生的追求與夢想,也是一段激情澎湃的旅程,他正在瑣碎平常的歲月中間堅守和踐行,感受教育的魅力,潤澤精神,永葆激情,以一個有擔當的行者姿態,行疆拓土,開創未來。
責任編輯:呂丹
lda3_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