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立席
2016年6月30日,據新華社報道,兩名山東學生遭遇招生詐騙,在武漢某知名高校上了三年學后,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學籍。警方通報稱,目前嫌犯涂某和郭某已被抓獲,經查,兩人涉嫌詐騙十余名學生家長共計200余萬元。
眼下正值2016年暑期,各類“招生詐騙”進入“高發期”。筆者就此走訪了所在地安徽省泗縣公安局的經偵大隊、刑偵大隊及泗縣教育局的相關部門,以幫助大家進一步提高甄別能力和防范意識。
60所虛假大學招生詐騙被曝光
每逢暑期,一些中介組織和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求學心切和家長望子成龍心理,或謊稱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或謊稱與高校領導和招辦人員有“特殊關系”,或故意混淆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網絡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的區別,進行招生詐騙活動。
“中國警察網”2016年6月26日曝光了60所虛假大學的招生詐騙活動。這些“山寨大學”“野雞大學”涉及京、津、滬等23個省份,其中北京居多。調查發現,與以往的虛假大學相比,這批30所虛假大學最大的變化是出現了大量仿冒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其中有22所仿冒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的名稱。在曝光的這60所大學中,出現了不少貌似“高大上”的大學,諸如“中國信息科技大學”“華北工業大學”“上海同濟醫科大學”“廣東科技管理大學”等。乍聽起來,校名都挺正規!可實際上,這些都是只有空殼網站,無實體校址的虛假大學。
形形色色的招生騙局
近期,安徽省泗縣警方整理了非法招生人員的16種詐騙手段和應對方式,謹防家長、學生再次上當受騙——
1.花錢上“好”學校。通過手機短信或網絡,向考生或家長發送“花錢可以上重點大學”的虛假信息。
警方提示:考生和家長不要輕信收到的手機信息和網絡消息,應多查證和咨詢國家公布的正規報考咨詢點或網站。
2.謊稱有“內部指標”。行騙人謊稱自己是高校招生人員或自己有“特殊關系”,明示或暗示可以幫考生拿到內部指標或計劃外指標,索取指標費。
警方提示:按規定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將向社會公布,不可能像招生騙子所說的,只要花錢就能搞到招生指標,所謂的“內部指標”都是騙局。另外,不管公辦、民辦高校,均已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統一管理,不存在計劃外招生。凡未納入統一招生計劃的,均不能取得國家的電子注冊。對待此類機構或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保留證據、及時報警。
3.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一些中介公司或個人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向家長承諾只要花錢就可以搞到指標。
警方提示:所有招生計劃都是由國家統一下達并向社會公布,未經國家批準或未向社會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學校無計劃亂招生就無法電子注冊,國家也不予認可。而且自主招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學校測試合格,還必須參加6月份的高考。所以自主招生并不是自由招生,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并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4.“混淆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網絡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等不同的學歷教育之間、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區別,以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等入學通知書蒙騙考生及家長。部分辦學機構打著學歷教育的幌子,實際招收非學歷教育學員,甚至一些中學教師也參與此類生源組織活動。
警方提示:這些錄取通知書不是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入學”后也不會通過教育部門的新生學籍電子注冊,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畢業證書。
5.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嫌疑人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加蓋“公章”和“錄取編號”,騙取考生和家長的信任,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銀行賬號內。由于偽造的錄取通知書仿造正品印制,且印有招生辦錄取專用章,考生收到通知書后,如不仔細查看,很可能上當受騙。
警方提示:按照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錄取通知書由招生學校根據省招辦審核備案的錄取名冊發放,并加蓋省招辦錄取專用章。考生拿到通知書后,可登錄省招生考試信息網或到縣市區招生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
6.以軍校招地方生名義行騙。一些職業騙子冒充軍校招生人員,號稱有地方指標或“特招指標”、可以成為部隊干部等謊言,欺騙考生和家長;有的運用高科技手段偽造軍校印章、部隊證件或虛構軍校實施詐騙。
警方提示:從2008年起,未經教育部和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現為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批準,軍隊院校不得開辦學歷教育專業或按學歷教育的學制、規格招收任何形式的地方委培生。軍校與其他高校一樣,實行異地遠程網上錄取,除收取國家規定的費用外,不會收取考生和家長的任何費用。
7.假借定向招生名義行騙。目前,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規定地方所屬高等學校一般不安排定向招生,且定向招生人數、降分幅度也有嚴格限制,并不得收取“定向費”。如要報考定向生,在志愿填報時,考生必須填有定向志愿,無“定向志愿”則不可能錄取為“定向生”。
8.利用查詢錄取信息時間差行騙。這類騙子熟知高考可通過查詢功能了解錄取情況,提前向考生提供錄取信息,把正常投檔錄取說成是自己找關系和朋友花錢疏通關系錄取,以此向家長索取錢財。
9.冒充高校招生“中介機構代理人”。國家嚴禁高校委托招生、中介代理招生,遇到此情況應當立即舉報。
10.利用特長生加分名義行騙。在高考錄取過程中,對特長生的加分相關部門有具體規定。一些不法分子以特長生可以加分為誘餌,通過提供假“特長生”資格證書等編織圈套,騙取家長錢財。
11.“迷信”詐錢法。騙子裝扮成道行高深的“巫婆神漢”,利用考生家長“病急亂投醫”的心理,以祈福名義讓考生家長出錢購買“保佑佛”或奉上“香火錢”,以此保佑考生錄取如意的學校。
12.以“高復班”名目詐騙學費。隨著高考成績公布,部分落榜考生選擇復讀,犯罪分子以張貼小廣告、網上信息、手機短信等方式發布“名校復讀”“歷年錄取率高”“不錄取退還學費”等信息,騙取考生巨額學費,隨后銷聲匿跡。
13.利用特殊渠道。去年,某地一考生王某高考發揮不好,只能選擇三本,心有不甘的他突然接到一個神秘電話,對方稱他與某某大學的領導關系好,可以幫著在“內部指標”上動點手腳。結果,求學心切的王某按對方要求到銀行取了1萬元。之后“神秘人”再也聯系不上。
警方提醒:為騙取家長和考生信任,不法分子通常都把自己裝扮成幾類特殊人物,高校招生負責人、工作人員、與高校領導有“特殊關系”者等,廣大群眾不要抱有走捷徑的僥幸心態,接到類似的詐騙電話時要提高警惕。
14.利用特殊準入證。考生小張高考發揮不好,一同學就給他一張傳單,上面說能搞到“特長生資格證書”,然后就可以利用特長生加分政策幫人進理想學校。小張將信將疑,咨詢了班主任,得知這是歷年高考后都會發生的詐騙方式。
警方提醒:類似以“特長生”名義進行詐騙的類型還有很多,像謊稱軍校招生、公安類院校招生、國防班招生等不法分子利用一般家長和考生對這些相對“偏門”院校招生政策的不熟悉,以一些所謂的“招生公文”和假冒錄取通知書等物件獲取家長和考生信任,從而騙取錢財。
15.利用虛假招生信息。考生王某一直以來成績都不是很好,2015年他高考結束后不久,有人信誓旦旦跟他保證說只要出一筆“活動費”,就能幫王某通過網絡教育變相的考進知名高校。為了前程,興奮的王某毫不猶豫地給錢,但從此后就再也聯系不上對方。
警方提醒: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普通高考招生與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網絡教育的不同招生類型,拿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的入學通知書蒙騙考生及家長,騙說畢業后一樣是國家學歷,效用一模一樣。但考生和家長要知道,這些教育與全日制教育是有所區別的,特別是畢業后就業時,對不同類型辦學的“待遇”很多情況下都是完全不同的。
16.利用小道消息。考生李某報考了某重點高校,由于他高考發揮不好,被錄取的可能性不大,李某和家長都有些擔憂。有人告訴李某父親,他能在各大高校“發榜”前提前知道考生的錄取情況,只要給他一筆錢買了這個信息,李先生就能打時間差,及時為兒子入學想辦法。
警方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長不了解高考錄取情況查詢功能這個軟肋,聲稱能提前知道學生的錄取情況,進一步誘導考生和家長說他能通過關系幫助考生被錄取,以此向家長索取錢財。
招生詐騙嚴厲打擊
針對招生詐騙進入“易發期”的實際情況,日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教育行政部門將與公安等司法部門密切配合,嚴厲打擊各種類型的招生詐騙行為,確保高校招生正常秩序。據介紹,每年8月至9月中旬左右,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將開通高校資助熱線電話,24小時專人值班,接受考生及家長反映問題,人們如果發現了弄虛作假的現象,可以電話舉報。若情況屬實,教育部會進行嚴肅處理。如果在此期間之外發現問題,可以寫信,署上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有關部門會盡快調查處理給予答復。另外,考生和家長還可以直接向學校及其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審計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反映問題。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