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有個“壞”習(xí)慣,就是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總是會在蔬菜水果的柜臺“偷”拿塑料袋。經(jīng)常逛超市的小伙伴都知道,超市不少柜臺邊上都放著整卷整卷的塑料袋,這本來是給需要裝東西的顧客自主取用的,但是我媽每次買好東西以后都會再去拿上四五個,把它們整整齊齊疊好裝進口袋里,有時候她還喊我一起拿,我也是醉了。這種行為真的很low好不好!對這種貪小便宜的行為,我真的很反感,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跟她說,郁悶啊!
from ?對長亭晚
拗不過就躲,躲不過就忍!
布丁醬:塑料袋這件事我太有同感了!我媽也是這樣,每次都叫我去拿,聽到“你去撕兩個塑料袋裝兜里”,那種恐怖程度簡直堪比班主任說“下課來我辦公室一趟”……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高招:每次她讓我去拿的時候,我就裝模作樣轉(zhuǎn)一圈回來,然后說:“那邊有人一直盯著,不好拿……”
Daisy:我特別受不了長輩們在飯桌上的壞習(xí)慣,尤其是過年過節(jié)擺上好幾桌的那種,喝酒劃拳也就算了,他們總要聊上好幾個小時,說些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的廢話,里面還夾雜著各種常識性錯誤。有次我三姨說道光是順治的兒子(小編注:呃,道光是嘉慶的兒子,順治的兒子是康熙),我想糾正她,結(jié)果我媽在旁邊朝我使眼色,我只好忍住。后來我媽還教育我,不要揭長輩的短,顯得就你讀過書似的。我不服,但又有什么辦法呢?只能忍著!
路西法:不要和家長講道理!不要和家長講道理!不要和家長講道理!重要的話說三遍。
小伙伴留言區(qū)
我的身邊有“戰(zhàn)友”
雨滴:我媽也有類似的習(xí)慣,愛貪小便宜,每次超市促銷,她都要去搶購,根本勸不住。我的辦法是——交給我爸!有些我可以接受的“節(jié)儉”行為,就盡量理解一下,那些我實在看不下去的行為,一般我爸也看不下去,就會代替我“教育”我媽。所以,有個“戰(zhàn)友”非常重要!
我愿化身石橋:我奶奶有個習(xí)慣,吃東西總是選擇先吃快要壞掉的,結(jié)果好的也放壞了,就一直在吃那些不太新鮮的……不過好在我全家都是我的“戰(zhàn)友”,我爸我媽我叔我哥我姐輪番上陣,苦口婆心地勸奶奶,有幾次直接就把快放壞的東西扔掉了(小編:還是不要這么簡單粗暴吧,請同學(xué)們慎用此招),這么幾個回合下來,我奶奶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多了。
陳曉晨:我的“戰(zhàn)友”是我表哥表姐,他們都是名牌大學(xué)的學(xué)生,因為我們年輕人的想法還是比較一致的,所以他們也跟我在同一戰(zhàn)線上。有些話如果我說,大人們可能不會聽,但如果通過他們的嘴說出來,大人就會聽了……看來想要說服別人,還是自己要有點真本事才行。
親人之間,理解為先
Lucivil:我外婆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每次去看她時,她都會要求我拜佛及做一些儀式。我是無神論者,每次都很不情愿,但又不能不做。外婆畢竟年紀大了,讓我做這些也是她認為的“為我好”,所以我總是盡可能地支持她的行為。但如果我有別的事情抽不出時間,我會和她解釋,她一般也會放我走的。
斌斌:我覺得長輩身上有一些我們看不慣的地方是很正常的。有時候我不能理解父母的某些做法,我父母也不能理解我爺爺奶奶的一些做法,但他們都會選擇先尊重并且盡可能地支持;實在不能接受,也會好好講道理。之前我爺爺看了廣告之后非要買一種保健品,我爸媽和我叔叔他們都是反對的,但他們沒有直接跟我爺爺頂撞,而是跟他好好說,之后又買了其他補品給爺爺,爺爺后來也就沒說什么了。親人之間更需要相互理解,如果一個人連跟自己親人的關(guān)系都處不好,他又怎么能跟其他人相處融洽呢?
卻道是鄰:百善孝為先。那些我們難以理解和接受的行為,大多是年少時接受的道德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的差異造成的,這種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對于我們看不慣的行為,直接批評甚至是斥責肯定是不合適的(并且我也不敢……),要是能仔細思考他們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再做出行動,結(jié)果必然要好得多。多從他們的角度去考慮,或許會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糟。我們口口聲聲要求父母理解自己,那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應(yīng)該理解理解父母呢?
亂入的小伙伴:
呆呆小木匠:快寫作文!現(xiàn)在有好多學(xué)生作文都火了,比如之前有個同學(xué)寫爸爸總是不回家,然后就會有很多新聞報道,大人們就會關(guān)注討論。你也可以把這個寫成作文,找記者報道一下,說不定哪天就火了,還能上頭條呢,多好!
豆子:樓主,我覺得你說的根本就不是個事兒!跟父母相處的時候不要太在意這些細節(jié),有句話是怎么說來著?人哪,最重要的是開心。
小廣告
想搶先一步知曉最新的案例嗎?愿意參與話題的討論,或當“記者”收集有趣的見解嗎?歡迎加入銳角網(wǎng)·銳心事頻道“成長能有幾多煩”圈子,或在微信公眾號“中學(xué)生天地”上留言與我們互動。如果你提供的想法足夠有意思,不僅可以在雜志上署名刊出,還有機會獲得稿酬哦!
感性溝通,理性選擇
毛線球喵:確實,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且多數(shù)在年長一些的長輩身上。或許是因為他們經(jīng)歷過物資貧乏的年代,即使生活條件變好了,仍有一種對于經(jīng)濟的恐懼和憂慮。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耐心地告訴他們,家里也有這樣的東西,并且已經(jīng)夠用了,不用貪小便宜。即便哪一天不夠用了,也可以購置新的,現(xiàn)在拿了只會徒增浪費,還不如留給有需要的人。這樣勸說幾次,也許長輩們就不會再有這樣的行為了。其實有時候他們都理解,只是缺少一個人來點透他們罷了。
鬧鬧小天使:樓上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卻無言以對。相信你的父母是通情達理型的吧!然而我的父母并不是。所以我會像前面有人說的那樣“躲”和“忍”,然后暗下決心,我長大了一定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飛飛:我認為這些我們難以理解和接受的行為,主要是一些長輩的固化習(xí)慣。比如樓主說的拿塑料袋問題,可能就是因為長輩改變不了“節(jié)約”的習(xí)慣;其他幾個小伙伴說的多多少少也是長輩們的舊觀念造成的吧。我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一般會坦然地跟長輩們講,發(fā)揮我的“嘴炮”技能。但是我也會挑人,像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這個年紀的,我還會說一說,但對于爺爺、奶奶輩的老人,這樣的習(xí)慣可能已經(jīng)跟了他們一輩子了,所以我一般選擇順從。但這種順從也只是表面的,我內(nèi)心并不認可的習(xí)慣,我是不會去“培養(yǎng)”自己養(yǎng)成的。
八碗:長輩的做法當然不可能都是對的(為自己的勇氣鼓個掌,哈哈)!我認為,只要你有自己的判斷,別人的行為就不會輕易影響到你。對長輩也是一樣,有些事情也許確實是你無可奈何、不得不做的,但是你要清楚自己的態(tài)度到底是怎樣的,在可以選擇的時候,你要堅持自己認為對的立場。
林莉老師說:
在你的困惑中,我首先讀到的是一顆優(yōu)雅的心。你對自己有著嚴格的道德自律,即使沒有他人的督促,你也要求自己保持道德上的高尚。同時讀到的,還有你對世界的美好期待,你期待周圍的每一個人都用最美好的方式來和世界相處。
或許,讓今天衣食無憂的我們,去理解那個貧窮到連尊嚴都會受到挑戰(zhàn)的年代所留下的印跡,真的有點難。而事實是,就在不遠的過去,有一種嚴重的物質(zhì)匱乏,曾給人們的內(nèi)心帶來了深深的創(chuàng)傷。或許是因為長輩們真的經(jīng)歷過不知道何時才有飽腹之日的境遇,那種身體的折磨會變成內(nèi)心持續(xù)的忐忑。所以,對于那一代人,物質(zhì)于他們,不僅僅是我們理解的物質(zhì),更是一種內(nèi)心的安全感、對未來的確認感。他們的行為貌似是貪圖“便宜”,其實,那是內(nèi)心在試圖抓住安全感。或許,現(xiàn)在的他們,在物質(zhì)上早已不再短缺,在意識層面,他們亦知道自己已經(jīng)無須過度儉省,然而他們的內(nèi)心仿佛有一個“開關(guān)”,時不時會被觸動。人的意識與潛意識有時并不一致,就如同我們有時候明明知道自己應(yīng)該早睡早起,卻依舊熬夜賴床,明明知道當下的自己應(yīng)當高效學(xué)習(xí),卻還是提不起筆……那一代人內(nèi)心對物資短缺的恐慌有時候甚至?xí)陴B(yǎng)育過程中影響他們的下一代。所以,當我發(fā)現(xiàn)你身上已經(jīng)不再有這種恐慌的時候,亦是欣慰的。
你說的情況,我在超市也時有看到。每次看到的時候,我都會有一種心疼,有一種沖動,想走過去,像安慰一個孩子似的,輕聲安慰他們說,放心吧,現(xiàn)在一切都充足了,而且會一直充裕的。當然,由于和對方并不相識,我每次都克制住自己。
這里或許還有一個“邊界”問題可以討論。那就是,我們對親人的要求和期待可以有多高?《西游記》中,唐僧是典型的道德楷模,但若要人人都做到可就太難了,而且以他那“妖怪都不可傷”的標準,西天取經(jīng)的任務(wù)也未必能完成;豬八戒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最低,若沒有師父和師兄弟的督促,怕是早就半途而廢;孫悟空的標準似乎介于師父與豬八戒之間,既保證任務(wù)完成,又兼顧高尚。我想這值得參考。對于周圍的人,如果TA的行為,對他人、對社會的影響尚未觸及法律法規(guī)的“底線”,那么,有一句話叫做“把別人當作別人”——對他人行為過多地干預(yù)(稍稍嚴格一點講,內(nèi)心的反感是否也算一種干預(yù)?),是否也是一種欠尊重的表現(xiàn)呢?當然,如果能夠理解、安慰并化解這種干預(yù),自然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