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專欄”由中國—東盟中心支持,報道東盟地區教育發展、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及中國—東盟中心教育活動的有關情況。中國—東盟中心是中國和東盟十國政府共同成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旨在促進中國和東盟在貿易、投資、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合作,秘書處設在北京。
2016年8月1日-7日,以“教育優先,共圓夢想”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陽成功舉辦。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在貴陽拉開帷幕以來,活動規模日益擴大,形式和內涵不斷創新拓展,影響力持續全面提升,已成為中國與東盟開展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和特色品牌。在今年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和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的背景下,第九屆教育交流周具有特殊而深遠的意義,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推動教育合作是中國—東盟中心的優先領域之一。為配合今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和第九屆教育交流周,中國—東盟中心自年初即啟動相關工作,圓滿完成教育交流年標識征集活動,并同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教育交流周組委會秘書處一道精心籌劃相關活動。本屆教育交流周期間,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拓創新,聯合主辦或支持舉辦8項活動,涵蓋高等教育、青少年交流、職業教育、傳統醫藥教育和產能合作等諸多領域,進一步拓展了教育交流周的內涵,為深化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促進雙方民心相通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結合需求,擴大教育合作信息交流共享
面對中國和東盟國家以及相關地區教育組織希望進一步加強信息交流的新需求,中國—東盟中心與教育交流周組委會秘書處、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等密切合作,在本屆教育交流周期間推出了“中國—東盟教育合作信息發布平臺”活動。該活動面向中國與東盟各類教育機構,設現場宣講、成果展示、自由洽談、合作信息發布等環節,為中國與東盟高校及教育機構展示自我和開展對接活動提供了新的機遇。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在這一活動中介紹了中心的職能定位以及在推動中國—東盟務實合作方面發揮的作用和所做工作。貴州省教育廳、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海南省教育廳以及泰國曼谷吞武里大學、貴陽學院、留學中國海外預科教育聯盟秘書處、中國美術學院、揚州大學、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等十余所機構進行了教育合作信息發布和項目介紹。活動受到廣泛歡迎并取得了熱烈反響,成為本屆教育交流周的一大亮點。
楊秘書長在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教育關乎千秋萬代,關系國計民生,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重視。中國和東盟國家應進一步加強發展對接,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以及東盟建成共同體的有利契機,不斷提升教育交流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在促進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深化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二、突出重點,著力推進職業教育交流合作
職業技術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實現個人發展、推動國家進步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中國和東盟各國都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推進“一帶一路”以及東盟共同體建設都需要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東盟中心一直將推動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作為教育領域的重點方向。在與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中心于2014年推動建成“中國—東盟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合作交流機制”。在此機制下,一系列互訪活動成功舉辦,推動400多家中國和東盟職教院校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還促成了300多名東盟學生通過中方各類獎學金項目來華留學。中心還協助并推動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向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捐贈職教設備以及提供人員培訓。
本屆教育交流周期間,中心與合作伙伴聯合主辦了兩場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活動——“中國—東南亞職教人才流動與合作研討會”“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對話”,共有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120余所職業院校的代表出席。楊秀萍秘書長在活動中就加強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提出五點建議:一是進一步擴大政策溝通和信息交流,增進了解,找到更多利益匯合點;二是加強在資格框架建設等方面的合作,積極探索課程、學分、學歷和資格互認,建立開放互通的合作框架;三是用足用好現有培訓合作平臺和資源,助力各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四是積極拓展產教協同、校企攜手的合作模式;五是借助信息技術發展,不斷豐富職業教育合作形式與內涵。
與會嘉賓們高度評價中心為促進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所作的貢獻。大家通過主題研討、參觀考察、擬定行動計劃等環節,深入交流看法和經驗,就拓展職業教育合作、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獻計獻策。院校代表們還共同發出倡議,希望繼續加強合作機制建設,適時組建中國—東盟職教院校合作聯盟,以更好地分享發展信息和經驗,拓展在教學科研、學生交換、師資培訓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中心組織的上述研討會和對話會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和東盟與會院校代表簽署了近50份合作備忘錄。楊秀萍秘書長還與緬甸教育部部長苗登基,柬埔寨教育、青年和體育部國務秘書皮查南等嘉賓一道,共同見證了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國際交流分會與緬甸教育部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中國—柬埔寨幼兒教師培訓中心揭牌儀式。
三、夯實平臺,
推動高等教育校際交流合作網絡建設
大學是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主體。中國—東盟中心一直積極發揮橋梁作用,大力推動中國—東盟高校合作網絡建設。在中心的努力下,“中國—東南亞教育科研網絡”“中國—東盟工科大學合作與交流聯盟”等合作平臺相繼建立。
為進一步推進中國—東盟高校之間的對話交流,中心在本屆教育交流周上與合作單位聯合主辦了兩場別開生面的大學校長論壇,即“第二屆中國—東盟大學校長合作論壇”和“中國—東盟工科大學校長論壇”。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200余位大學校長、教育領域專家相聚一堂,從政府、教育機構、企業等不同角度探討如何在教育領域促進合作共贏,并就“一帶一路”倡議與高等教育對外開放戰略、“互聯網+”形勢下的協同創新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取得廣泛共識。會議期間,貴州大學分別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泰國斯坦福國際大學、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中國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與泰國東亞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與會的中國和東盟國家高等院校代表均高度評價這兩場活動取得的豐富成果,期待在充分發揮好現有機制和平臺的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長效機制,創新合作模式,加快培育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楊秀萍秘書長在活動中表示,大學肩負著培養國家建設所需人才和中國—東盟傳統友誼接班人的重任,加強大學之間的交流合作,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深化雙方人文交流具有深遠意義。目前,許多東盟國家都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之中,中國處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新階段,都更加需要工程技術領域的高素質人才。她強調,中國—東盟中心將繼續發揮橋梁作用,為實現雙方領導人確定的“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做出不懈努力;期待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各成員高校深化合作,推動聯盟不斷深入發展,為促進中國—東盟人文交流作出更大貢獻。
四、挖掘潛力,推動傳統醫藥人才培養
中國和東盟國家都擁有豐富的傳統醫藥資源,雙方在傳統醫藥學領域合作潛力巨大。為推動相關領域合作和專業人才培養,中國—東盟中心近年來進行了積極探索。2014年以來,中心一直在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舉辦的熱帶醫學項目中扮演積極角色。中心與第二軍醫大學密切合作,邀請該校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杜琰參加2014年在柬埔寨暹粒召開的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網絡第五十三屆理事會,并在會上進行了經驗分享和交流。2015年,中心代表參加了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網絡理事會。中心還支持并參與了在中國南寧市舉辦的中國—東盟傳統醫藥與健康旅游國際論壇,積極支持雙方政企界人士、知名專家共同探討中國和東盟傳統醫藥與健康旅游的發展路徑、推進模式與合作機制,共謀傳統醫藥與健康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
本屆教育交流周期間,中國—東盟中心與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網絡中心等聯合主辦了“中國—東盟傳統醫學與健康專業教育論壇”, 40余位中國和東盟國家相關醫學院知名專家學者、醫師、企業代表等應邀出席。楊秀萍秘書長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文化交融、血脈相親,傳統醫藥學領域合作潛力巨大,但受制于不同國家醫療政策和法律體系的差異以及具有國際交流經驗的專家的缺乏,傳統醫藥學走向國際仍面臨很多困難。希望中國和東盟國家不斷拓展傳統醫藥領域合作,努力把雙方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嘉賓們圍繞傳統醫藥與人類健康、中醫藥優勢與貢獻、東南亞國家傳統醫學在衛生教育中的應用等做了主題演講并就中國—東盟“中醫藥師資培訓教育基地”項目建設、傳統醫學與健康教育、推動傳統醫學現代化和國際化等議題進行思想交流和經驗分享,共同探討建立教育培訓及合作的長效機制。他們紛紛表示,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傳統醫藥和健康專業教育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對造福各自國家和人民具有重要意義。此次論壇加深了各方的相互了解,希望以此為契機共同促進實施更多互惠互利的合作項目,深入挖掘合作潛力。論壇發表了《立足孔子學院,融入中醫元素,促進可持續發展》倡議書,獲得與會代表一致認可。
五、著眼長遠,大力支持青少年交流活動
今年以來,中心與合作伙伴一道成功舉辦了中國—東盟青年人文論壇、高校青年領袖峰會、青年夏令營、青少年足球友誼賽等一系列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屆教育交流周期間,楊秀萍秘書長出席了第十二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頒獎儀式。這次評選活動歷時9個月,共有來自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馬來西亞的35支代表隊的上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參賽作品達2266件。楊秘書長表示,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希望,肩負著未來中國—東盟友好合作的重任。在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期間舉行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終評、展示和頒獎等活動,有助于進一步拓展中國—東盟少年兒童科技創新領域的交流合作。中國—東盟中心將繼續為雙方加強教育、文化以及青少年交流合作牽線搭橋,為促進民心相通,夯實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社會基礎作出貢獻。
第九屆教育交流周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推向高潮,同時為雙方未來加強教育交流合作描繪了新的藍圖。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總理通倫·西蘇里在發給教育交流周的賀信中,都希望將包括教育在內的人文交流合作打造成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新支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國—東盟中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等現有平臺的作用,不斷完善合作機制,服務雙方戰略對接。出席教育交流周的各方嘉賓高度贊賞中國—東盟中心為推動教育交流合作所做的大量工作,同時寄予厚望。中心將以此為契機和動力,繼續致力于促進中國—東盟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為深化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發揮更大作用。
編輯 許方舟 校對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