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峰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物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變過去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科學探究的過程被分為六個要素,其中“提出問題”是第一要素.問題是學習的出發(fā)點,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實現(xiàn)的.可以說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習,就沒有眾多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可見提出問題的重要性.
反觀我們的物理教學,卻對問題教學不夠重視.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不強,提出問題的能力較差.一堂物理課,提出問題的學生寥寥無幾,即使提出問題,也往往過于籠統(tǒng),或是偏離了探究的方向,最后只得由教師給出問題.其實,學生學習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問題,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問
學生不問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敢問.學生不敢問的原因是什么?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方面的原因.學生可能膽子小怕答錯了,老師會批評,或是認為提的問題太簡單,怕別的學生會笑話;二是教師方面的原因.教師主導課堂,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的思維受到壓抑或是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新課程雖然已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我們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師的“一言堂”,是“填鴨式”的教學.即使是科學探究也是走過場,沒有落到實處.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怎么能夠激發(fā)出來?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被壓抑著,學生不敢也不會提出問題,只能默默地接受.因此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首要的就是要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師生之間不存在關系上的尊與卑、主與次,對學生一視同仁,使學生覺得教師和藹可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效果便會大幅提升.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對,也要對學生大膽提問的精神予以鼓勵,對于提出較好問題的學生,要大力表揚.在平時的教學中,為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筆者采取了這樣的做法:讓學生個人之間,小組之間互相競爭,學生每提一個問題獎勵一分,一周評比一次,選出最善于提問的個人和小組.采取這種方法后,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很大的進步.
2教給學生科學的提問方法——使學生會問
學生不提問題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不會問.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即使提出了問題,但所提的問題也存在很大的欠缺.
2.1學生提問存在的問題
2.1.1問題的范圍狹窄,廣度不夠
學生所提的問題大多局限于知識理解的問題和習題問題,缺少發(fā)現(xiàn)性的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如“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是什么”,“力和運動的關系是什么”之類的問題.
2.1.2問題過于籠統(tǒng),模糊
缺乏探究的方向性和知識的關聯(lián)性.如蘋果為什么會落向地面?
2.1.3問題的表述不準確,不科學
如為什么電流通過鋁線時比通過銅線時產生的熱量多?
2.1.4所提問題缺乏深度
問題多是對物理現(xiàn)象的描述加上問號.如為什么高跟鞋在濕地上的壓痕比平跟鞋的壓痕深?
2.2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的作法
2.2.1創(chuàng)設開放的課堂
讓學生從生活中、實驗中,從自然現(xiàn)象中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問題.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筆者先聯(lián)系了學生生活中許多的發(fā)聲現(xiàn)象,學生很自然地提出了問題:“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接下來讓學生做了幾個實驗,敲擊音叉使其發(fā)聲并接觸靜止懸掛的乒乓球;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紙團,敲擊鼓面使其發(fā)聲.通過對比觀察,學生就會問:發(fā)聲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2.2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就要多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交流探討,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評價.
2.2.3引導、啟發(fā)
通過合理的引導、啟發(fā),促使學生的觀察、思維逐步深入,使提出的問題越來越接近事物的本質.如在教學《聲音的傳播》時,做完真空鈴實驗后,可提出以下系列問題:為什么聽不到鈴聲?怎樣才能聽到鈴聲?通入空氣后能否聽到鈴聲?聲音靠什么來傳播等問題.
3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善問
學生敢問、會問后,接下來就應該使學生善問.所謂善問就是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思考,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1從自然現(xiàn)象中提問
大自然中包含大量的物理現(xiàn)象,經引導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進行觀察,思考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中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3.2從物理實驗中提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科學實驗中隱含著許多實驗現(xiàn)象可以提出的問題.
3.3從課本中提出問題
教材是實施新課改的載體,新教材上安排了一些有趣的插圖,“科學世界”欄目中有生動的體現(xiàn)物理世界的小故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閱讀這些現(xiàn)成的材料,然后提出探究問題.
3.4從實踐中提出問題
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地把學到的物理知識與親身體驗到的事物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進一步產生認知上的沖突而發(fā)現(xiàn)問題.3.5引導學生再生問題
新的知識點形成后,它還可以繼續(xù)發(fā)散、深化,使知識得以遷移、發(fā)展,從而對學生的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產生并解決新的問題.教師要在認真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選定合適的遷移點和發(fā)散點,設計開放性的練習,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深層次的方法和思路或產生新的問題.
總之,在“問題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角色要從“提問者”向“被提問者”轉變,要讓學生真正成為發(fā)現(xiàn)問題的主體、提出問題的主體、解決問題的主體,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證明:只要啟發(fā)得當,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比教師主觀設計大大小小的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等待老師傳播知識,消除了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