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耀基





評估是科學探究過程七個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評估的內容很多,有評估實驗方案的,也有評估實驗方法的,而評估實驗結論的合理性也是評估環節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結合案例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引導學生評估實驗結論的合理性.1從控制變量法的應用中評估實驗結論的合理性
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實驗探究中應用最多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在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的探究實驗中,若沒有應用這種科學研究方法,那么得出的實驗結論一定不合理,所以評估有關由控制變量法進行的實驗探究中得出結論是否合理,關鍵是看實驗中有沒有貫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
案例1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進行實驗如圖1所示,小明同學利用A、B兩物體、砝碼、海綿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1)比較(a)、(b)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2)比較(a)、(c)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評估小明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2所示.他發現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否合理,原因是什么?
分析觀察(a)、(c)兩圖所示的實驗可知,控制受力面積一定,改變壓力,所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同理比較(a)、(c)兩圖所示的實驗得到的實驗結論: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小明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2所示.他發現它們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表面上看結論似乎合理.
合理,主要評估收集的實驗數據是否真實、有效,而且收集的實驗數據是一組還是多組.
案例2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猜想與假設(1)小江同學猜想杠桿的平衡條件可能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2)小麗同學猜想杠桿的平衡條件可能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設計與進行實驗小江和小麗分別利用如圖3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實驗獲得的數據如表1所示.
分析與論證分析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小江得出的實驗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小麗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評估你認為她們得出的實驗結論是否合理,原因是什么?
分析根據表1的數據可知,小江和小麗的結論看似都正確,但是正確實驗結論得出是建立在多次實驗測量的基礎上,要根據多組實驗數據得出.從上述實驗中可以看出,兩位學生都只是進行一次實驗測量,得出一組實驗數據,然后就根據這組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很顯然這樣的實驗結論只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顯然是不合理的.
在物理實驗中,大多數實驗都需要進行多次測量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多次測量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減小誤差,如測量長度、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等;二是尋找物理規律,如探究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特點,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探究平面鏡、凸透鏡成像特點等;所以如果僅依據一組實驗數據得出的實驗結論,必然具有偶然性、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性,其結論一定不合理.
3從選擇的實驗器材的特殊性中評估得出實驗結論的合理性
實驗器材是為順利開展探究實驗做準備的,選擇什么樣的實驗器材直接決定了能得出什么樣的實驗數據,從而間接地決定能得出什么的實驗結論,所以評估實驗結論是否合理,也要考慮評估選擇的實驗器材是具有普遍性還是具有特殊性.
案例3付杰和文俊同學想探究并聯電路電流規律
猜想與假設并聯電路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且各支路中的電流相等.
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付杰和文俊同學分別從實驗室選取了電流表3塊,燈泡2只,開關1個,滑動變阻器1個,干電池,導線若干.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他們根據電路圖(圖4)連接好實驗電路,連接過程中,開關斷開;檢查電路無誤后,開始實驗,正確讀出電流表示數如表1所示.
評估上述實驗結論是否合理,為什么?
分析單從表格中的實驗數據來看,結論表面看似合理,但實質上又真的不合理.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表明,他們雖然通過改變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的位置實現了多次測量,測得了多組實驗數據,表面上符合實驗數據的普遍性的要求.但細心的同學就會發現,他們的每組實驗數據中,各支路中的電流始終是相等的,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選擇燈泡的功率是相同的,他們并沒有換用功率不同的燈泡進行實驗,由于選擇實驗器材具有特殊性,才會導致測得的實驗數據也具有這樣的特殊性,所以根據這樣的特殊實驗數據得出的實驗結論一定也具有特殊性,而不具普遍性,這樣的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
實驗器材是進行實驗探究的基礎,所以在實驗之前就要充分考慮選擇的實驗器材有沒有特殊性,具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為了使測得的實驗數據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實驗中我們既要選擇功率相同的器材進行探究,又要選擇功率不同的器材進行探究,只有這樣,測出的實驗數據才真正具有普遍性,避免了偶然性,得出的實驗結論才真正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