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神青
合理運用“開發”和“保障”兩種手段
——隨著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開發”與“保障”的邊界被打破,兩者的關系需要重新梳理,需要通過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緩解貧困,并預防貧困的再度發生,提升?;?、兜底線、可持續的政策效應。
云陽縣上壩鄉龍鳳村,貧困戶謝章田想通過種植苦藠脫貧,但卻由于沒有技術“越種越窮”。
通過縣里的科技支持,謝章田去年純收入達到4萬元。
奉節縣白帝鎮香山村,貧困戶楊開成患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十多年,但現在他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為他“量身定做”治療方案,督促他去醫院治療。
…………
脫貧致富,人是根本。
人的生存離不開各種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長期以來,這二者一直是困擾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脫貧防返貧”的難題。
全市啟動新一輪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通過讓公共服務沉下去,使貧困群眾的脫貧之路越走越寬。

文化扶志
2016年6月23日,巫山縣紅椿鄉高爐村,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從村里的廣場舞臺下傳來。
舞臺上,一群衣著鮮艷的土家族少女伴隨著高昂的音樂,輕盈地跳著擺手舞,看得舞臺下的觀眾不住地鼓掌。
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高爐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不少貧困戶常年“住在老林邊、烤的轉轉火、吃的洋芋果”。
高爐之變,在于巫山縣在進行產業扶貧的同時,還針對農村文化十分匱乏的現實,轉換思路,創新實施“文化扶貧”。
“貧困戶物質脫貧不是終點,精神脫貧也要跟上?!?巫山縣委宣傳部長柴承剛說。
從2012年起,巫山多方籌資5000余萬元實施“文化扶貧”,為全縣307個村(居)各建一個文體廣場、配一套室外音響、安一套農村廣播、建一支文藝宣傳隊伍,每月開展一場文體活動。
“文化扶貧”的實施,在讓高爐村的村民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激發出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我們有這么優秀的特色文化,干嘛不去發展特色旅游呢?”
很快,村民統一認識,在上級政府的幫助下,開始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旅游。
如今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依托這些游客,村民們通過開辦農家樂或賣土特產品,讓自己的荷包越來越鼓。
變化的不僅僅只是高爐,如今在全市邊遠貧困鄉村到處是“舞臺”,群眾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科技強筋
曾經的貧困戶謝章田連自己也沒想到,現在他還要對六戶種植苦藠的村民進行技術幫扶。
在當地村民眼中,謝章田已經成為一名致富帶頭人。
這種讓他都不敢相信的變化,緣于云陽縣在扶貧工作中創新的科技扶貧模式。
2015年5月下旬的云陽縣上壩鄉,繁花似錦。在龍鳳村,謝章田看著自家近10畝地里快要收獲的苦藠,充滿了期待。
2015年,他賣苦藠的純收入達到4萬元。然而在幾年前,他剛種植苦藠時還充滿絕望。
2011年,謝章田的兒子患上重病。為救兒子,謝章田花光了家里的積蓄,但最終還是未能挽救兒子的生命,家里也因此陷入貧困。
為了改變現狀,謝章田開始種植苦藠。
“由于缺技術,每年投入很多,但產出很少,越種越窮?!敝x章田說。
就在謝章田準備放棄時,云陽縣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創新的“科技扶貧”舉措讓他的命運發生了轉變。
“由專家提供科技支撐,扶貧辦、農委提供資金支持,各鄉鎮負責組織實施。”云陽縣扶貧辦主任李興瓊介紹。
2016年3月,重慶市政府正式印發《重慶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市選派5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員深化實施精準扶貧。
“科技扶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貧困戶封閉的小農經濟模式,提高其資源開發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從而加快他們脫貧致富的步伐?!敝貞c市科委主任李殿勛表示。
醫療補缺
奉節縣白帝鎮香山村貧困戶楊開成患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十多年,不能干太重的農活。
為了省錢,楊開成很少去醫院就診。
但現在,奉節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李昌兵成了他的“家庭醫生”,每周上門一次為他檢查身體。
大半年下來,楊開成逐漸恢復了勞動能力,他開始計劃通過養殖山羊來實現脫貧。
“在農村,不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案例都是因為小病拖著不治,或者診治不當,而逐漸發展成為大病的?!笔行l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此,全市各區縣結合本地實際,通過個性化醫療幫扶,幫助貧困群眾看病就醫,以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彭水縣組織了醫療衛生扶貧專家組,對現有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家庭人員進行評估,提出治療方案;
南川區中醫院在長坪村建起了直接為農村群眾服務的中醫館;
…………
據統計,通過實施個性化醫療幫扶,我市各級衛生部門已累計扶持貧困群眾看病就醫15萬余人次。
而加強農村基層醫療力量,讓貧困地區群眾實現“病有良醫”,也是健康扶貧的舉措之一。
目前,全市已累計投入16億元加強貧困區縣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建設,在貧困區縣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980個,并配備了健康一體機、中醫診療等設備。
同時,通過建立市級專家巡回醫療隊、鄉村醫生輪訓等方式,提升貧困區縣服務能力,讓貧困群眾有地方看病,并能治好病。
教育強基
2016年6月25日,就讀于重慶大學的貧困學生高沐陽高高興興畢業了。
由于父母長期患病,在四年前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每年好幾千元的學費差點讓高沐陽放棄讀大學。
后來,高沐陽在入學時申請了學費減免和貸款,每個月還有600元的貧困生補助。
2016年6月26日下午,在巫溪縣汽車站,數以噸計的土豆、蘿卜等農產品正在裝車,準備運往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市教委扶貧集團共有12所高校與我縣對接,大規模采購我縣的農產品,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正是這12所高校之一?!蔽紫h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事實上,這只是重慶市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
完善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資助體系,搭建高校在貧困區縣的農副產品采購平臺……近年來,發揮人才、科技、智力、信息等方面優勢,全市把教育扶貧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推動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經過不斷聚焦扶貧脫貧,全市教育扶貧戰役正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脫貧的根本在于創造財富,創造財富必須有知識與技能。唯有通過教育,才能使人們具備脫貧的能力。教育,是消除貧困的‘馬達’,也是扶貧的‘治本之策’。缺乏了教育的推動,貧困將如影隨形?!笔薪涛嚓P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