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編者按:2015年5月19日,我國第一個“制造強國”十年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頒布,提升制造業水平,成為中國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心。
如何提升水平?向時代趨勢看齊!
縱觀國外制造業巨頭,IBM從硬件制造者蛻變為硬件問題解決者,卡特彼勒從工程設備生產商轉變為生產技術培訓商……回顧國內制造業領先者,華為投入大量資金,搭建產品售后體系……制造業服務化成為轉型“利器”。
作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的重慶,探索“制造業服務化”途徑,一方面,能夠促進行業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可以助推“制造強市”建設,實現“基地”功能。
本期“改革視點”欄目,刊登三篇文稿,介紹重慶制造業服務化探路者的獨到經驗,以供借鑒。

用服務延伸產業鏈下游
——制造企業要搞好產品周期服務:診斷故障、維護檢修、遠程咨詢、倉儲物流、電子商務、在線商店等,把產業鏈向服務延伸。
路徑
轉變“專注制造”的單線思維,走出生產制作基地,圍繞產品功能,衍生服務業務,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通產業“全生態鏈”,實現服務拉動生產的經濟效益。
2015年11月11日凌晨,渝北區新溉大道251號停車場。
盼達用車員工關掉車燈,走出駕駛室。最后一輛新能源汽車停放完畢。站在車門旁,沿著車頂望去,三輛同款汽車與它并排,正等待著第一位租客。
盼達用車是重慶力帆集團旗下公司,是該集團搭建汽車分時租賃平臺的開路先鋒。
半年前,重慶力帆集團向盼達用車交付了首批新能源汽車,籌劃在主城九區的商業中心、辦公樓宇、居民小區,初步開設45個站點,以每小時19元,每天99元的價格,分時出租。
汽車制造企業變成了汽車租用商,有人好奇,是不是不務正業?
走出工廠
重慶力帆集團“劍走偏鋒”蓄謀已久。
2015年元旦剛過。重慶力帆集團總裁辦公室。
看了集團投資總監送來的《年度報告》,集團總裁尹明善表情有些焦躁。
過去一年,重慶力帆集團乘用車銷售量僅17.4萬輛,同比下滑8.6%,利潤同比降低超過9%。
這不是尹明善所期待的結果,一場變革即將開始。
長年摸爬滾打的經歷,讓尹明善看到了新機會。
兩年前,財政部頒布《2013年—2015年繼續推進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可觀,制造企業紛紛“下海”。
弄潮兒很多,但并不意味著誰都能分到這杯羹。尹明善想法十分明確,“用服務帶動生產,走產業持續發展之路”。
2016年6月8日,“力帆之夜”品牌盛典舉行。盛典上,重慶力帆集團推出“泛藍生活計劃”——提供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專車租賃、企事業機構團體長租等形式的汽車租賃服務,改變人們的用車習慣和出行方式。
“電車先租后賣。”尹明善演說時稱,“要疏通力帆產業鏈的各環節。”
貼近用戶
宣布“泛藍生活計劃”時,尹明善的智囊團多了一張陌生面孔——陳衛。
陳衛是重慶無線綠洲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2015年5月26日,重慶力帆集團收購無線綠洲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陳衛出任集團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
陳衛上任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開發汽車租賃平臺的支持系統。
汽車租賃不是新鮮事。以前,租一輛汽車至少得花費半個時日。撥打租賃公司電話,了解車型、車況,確定是否為己所需;填寫《汽車租賃登記表》,提供身份證、駕駛證原件及復印件,簽訂租賃合同;與業務員一起驗車,領取車鑰匙。
一單汽車租賃交易完成,讓人身心俱疲。重慶力帆集團不想搭建這樣的租賃服務平臺。
消費者的需求,就是市場。陳衛說:“力帆的思維邏輯里,最關心什么是消費者想要的。既然要做服務,就得走心,黏住他們。”
“互聯網+車聯網+租賃服務”,成為研發團隊工作的風向標。他們想要借此來減少交易時間。
2015年9月初,租賃業務啟動前,陳衛把租賃用車APP交付給了盼達用車。
這款APP可以實現遠程訂車、就近取車、手機解鎖、站點還車、移動支付等功能,從租車到用車,全程用時不超過10分鐘。
消除擔憂
尹明善明白服務與技術的關聯性。聘用陳衛的另一層用意,是希望他能夠帶領研發團隊,解除消費者的擔憂。
長期以來,新能源汽車的充電不便,讓消費者沒有勇氣“裸愛”新能源汽車以及它的租賃服務。
目前,全國新能源汽車大多采用充電樁充電模式。每個地區的充電樁數量,每個電樁儲存容量都十分有限。
國家能源局報告曾顯示,投資20000億元,建立480萬個充電樁,只能解決500萬臺新能源汽車用電問題。而電費+服務費+充電費,每Ekg(新能源汽車供能計量單位)的成本不低于6元,也遠遠高于燃料汽車的價格。
重慶力帆集團在啟動“泛藍生活計劃”的同時,“深藍能源計劃”開啟,它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電力模式改革。
隨著計劃的逐步推進,陳衛的研發團隊取得了三個革新成果——利用電能儲能技術,將廢棄、多余電能轉移至消費者就近充電樁,解決單電樁電能不足問題;
創新電能供給技術,實現三分鐘更換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供能模式,換電與加油一樣便捷;
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延長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使用周期至十年以上,降低電能消費成本。
“這些技術突破,讓租客不用擔心,租賃的汽車跑到一半沒地方充電。一通電話,隨時給能。”陳衛說,“以后,租客購買力帆的新能源汽車的幾率也會增大。”
持續升級
2015年11月11日,早上7點15分,渝北區新溉大道251號停車場內。
第一位租客拿到鑰匙,打開車燈,啟動汽車,租賃平臺迎來“開門紅”。
半年時間,盼達用車重慶租賃站點增加15個,新能源汽車租賃車輛投放增長20余倍,市民越來越青睞分時租賃。
2016年3月16日,盼達用車正式進入公務車租賃市場,向意大利駐渝總領館交付首臺國產新能源汽車。未來,將有200輛新能源汽車投放,專門租賃給在渝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
熱度持續不減,市場正在延伸。
2016年4月22日,盼達用車第一次走出重慶,在河南搭建“電客棧”。電客棧夜間集中對電池進行充電,白天為盼達用車運營的新能源車換電,贏得了市外租賃市場良好口碑。
2016年6月4日,盼達用車在杭州市智慧產業園、浙商財富中心、杭鋼冶金大廈、西溪天堂商業街、越秀星匯悅城等地設立站點,開通分時租賃服務,備受當地關注。
“用服務帶動生產,走產業持續之路。”尹明善不是隨口一說。
早在一年前,重慶力帆集團就與重慶兩江新區、小康工業集團達成意向,成立新能源汽車(重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按照規劃,至2020年,繼河南、杭州之后,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提供分時租賃服務,實現30萬輛新能源汽車租賃規模。屆時,將達到重慶力帆集團年度汽車生產總量的60%。
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服務是服務,更是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