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
●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產業協作是關鍵。要按照中央部署,引導產業集群發展和互補協作,錯位競爭,減少相互間產業重復建設、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形成強強聯合,提升城市群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
2016年5月19日至22日,第十九屆中國(重慶)國際投資暨全球采購會(簡稱“渝洽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四川省廣安市組織了30余家企業參會,并成功簽約25個項目,協議引資119.84億元,其中簽約企業六成來自重慶。
在渝洽會期間,廣安市鄰水縣與重慶大學建筑學部簽訂校地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武勝縣成功引進重慶樂程柑橘產業園建設項目;岳池縣就優勢產業進行了投資促進對接……“渝廣合作”進行得如火如荼。
廣安與重慶經貿往來如此融洽,推動力源自何處?除了不久前發布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帶來的激勵效應,還要歸功于廣安所扮演的先行者角色。
川渝合作先行者
2007年10月,川渝兩地在廣安簽署《川渝毗鄰地區合作互動框架協議》。廣安作為協議簽署地,提出“爭當川渝經濟合作橋頭堡”的口號。
在五年時間里,廣安依靠大項目的推動,產業結構逐步得到調整,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復《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片區)建設總體方案》。這一方案的落地,為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供了藍本。
“空氣里都有重慶的味道。”說這話的人名叫沈國釗,時任廣安市鄰水縣高灘川渝合作示范園主任。
在沈國釗看來,高灘的首要優勢在于區位。
前幾年,有不少需要搬遷和擴張的重慶企業瞄準這里。因為在重慶兩江新區周圍50公里范圍內,這是一塊未開發的寶地。
陳先偉是示范園中一家汽車部件公司的技術工。每天,他和同事們生產的零部件會被運到兩江新區的工廠。
雖然只是重慶汽車產業鏈下游的一名流水線工人,但陳先偉覺得,每一輛出廠的新車,也凝聚著自己的汗水。
由于讀書不多,陳先偉并不太懂成渝城市群的概念。但他知道,正是因為重慶的汽車產業,他才擁有了一份在同村人眼中還算不錯的工作。

在廣安,像陳先偉這樣的工人還有很多。他們是重慶汽車、摩托車產業鏈上的一顆顆“螺絲釘”。也正是因為這些“螺絲釘”,廣安才在成渝城市群一體化中走在了前列。
用好國家“金字招牌”
2014年5月,高灘川渝合作示范園區內,四川龍擎汽車部件制造公司的廠房正在進行最后的完善。
該公司由重慶龍擎汽車部件制造公司投資建立,總投資1億元,主要生產汽車、摩托車部件,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
據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自2013年6月啟動建設,短短3年時間,吸引了37家企業入駐,其中有35戶來自重慶。
重慶企業家為何如此青睞廣安?
廣安市投資促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看中的是“川渝合作示范區”這塊“金字招牌”,以及廣安在財稅、土地、投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四川龍擎汽車部件制造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不但配套建設了基礎設施,在服務上也十分到位,遇到什么困難,打個電話就會趕來解決。”
除此之外,重慶企業選擇廣安還離不開重慶市的大力“撮合”。
“雙方共建電子產業配套和機電兩大產業園,在促進廣安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給重慶產業升級開拓更寬廣的經濟‘腹地’,實現互惠共贏。”重慶市相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由于產業轉移利益大多集中在轉入地,往往陷入“轉入地熱轉出地冷”的怪圈。如何破題?
廣安的答案是:兩地共建產業園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互利共贏”的原則,雙方共同開展規劃、建設、運作、管理等工作,積極引導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
承接產業配套重慶
廣安在發揮川渝合作示范區、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國家級經開區等品牌效應和政策優勢中,著力打造重慶產業“承接地”,演繹著精彩“配角”。
2013年,為更好地承接重慶輻射,廣安提出“6+3+1”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形成了國家級經開區、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棗山物流商貿園區、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協興生態文化旅游園區三個對渝合作功能區。
面向重慶,廣安建設天然氣化工、汽摩配件等配套產業基地,先后建成廣安市新橋化工產業園、鄰水縣機電產業園等園區,將廣安打造成成渝經濟區產業合作的橋頭堡。一大批來自重慶的汽車、摩托車配件加工、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紛紛在廣安投資。
在鄰水經開區內,“一墻之隔,相互配套”現象十分普遍。鄰水園區已成功引進隆創動力等汽車、摩托車配件企業60余戶,生產的產品幾乎涵蓋了整個汽摩零配件,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某機械公司負責人介紹:“配套生產不僅促進資源共享,極大地節約了物流等生產成本,還提高了企業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有力推動了廣安經濟社會的發展。2015年,廣安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6%,達到1005.6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31.97億元,增長23.1%,增速居四川省第二位。
全方位深度融合
除工業配套之外,廣安也在努力建設成為重慶農產品供應基地和旅游休閑度假基地。
廣安正以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市為契機,打造重慶市民的“菜籃子”,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立體農業、有機農業,建設面向重慶市場的大型商品糧油、蔬菜標準化、優質商品豬、優質柑橘和生態漁業生產基地。
目前,廣安銷往重慶的農副產品占全市農產品的外銷比例達75%。
廣安境內的華鎣山風景區,距離重慶主城不到兩個小時車程,即使在夏季最炎熱的時節,華鎣山夜間的氣溫也不到20℃。因為交通便利,來此納涼旅游的游客有三分之二都是重慶人。
“廣安目前每年接待重慶游客超過500萬人次,占全市游客總人次的40%以上。”廣安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5年前三季度,廣安實現旅游收入213.74億元,同比增長35.03%。
與此同時,廣安還顯示了足夠的合作誠意:加入渝西旅游聯盟,初步實現了渝廣旅游聯動發展。
“重慶游客到廣安將享受優惠,廣安游客到重慶也將享受優惠。”廣安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廣安與重慶在公共服務方面也有廣泛合作,兩地率先建立跨省財稅分享機制,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也順利開通。
深度融合下,廣安與重慶靠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