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調研時指出:“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市委書記孫政才也強調指出:“重慶大山大水、生態資源豐富,自然資本增值潛力和空間很大,要進一步深化研究,在新型城鎮化、循環經濟、低碳發展等方面做好文章、趟出新路。”
自然資本,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詞語。其實,從世界各國政府,再到企業、公民,自然資本都與其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特別是在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自然資本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全球關注的“自然資本”是什么
自然資本可以被看作支持生命系統的總和,它不同于人造資本之處,在于自然資本是無法通過人類活動創造出來的。這點很容易被忽視,因為自然資本就如池塘,我們在其中像魚兒一樣游泳,卻不會意識到我們是在水里。
什么是自然資本
自然資本具體指什么?人類的生活和企業的活動仰仗的是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木材、礦產和化石燃料等大自然的恩澤。孕育出這些資源的森林、海洋、土壤、水和空氣等,就叫作自然資本。
關于自然資本,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教授佐藤正弘給出了這樣的定義:“自然資本是指自然形成的存量。這種存量提供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商品、服務等流量。”
“存量”是指經濟學中某個時間點存在的商品總量,或是積累的商品總量。“流量”是指在一定期間內產生、支出的商品總量。
按照這一思路,森林相當于存量,木材相當于流量。地下蘊藏的石油是存量,開采出的石油是流量。
世界銀行進一步把自然資本分成了“漁業資源和森林等可再生資本,以及礦產和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資本”,并且表示,關系到經濟發展的資本,除了人類制造的物品和服務等“人工資本”、勞動力和知識等“人力資本”之外,還包括自然資本。
除此之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行動機構在2012年提出的《自然資本宣言》也作出了定義:“自然資本由地球的自然資產(土壤、空氣、水、植物、動物)組成。”
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在列舉企業開展業務需要依靠的六種資源時,除了財務資本、制造資本之外,也提到了自然資本。
自然資本何以如此受關注
“自然資本”一詞據說最早出現在經濟學家E·F·舒馬赫1973年的著作《小即是美》一書中。時隔40年后,自然資本之所以成為關注的焦點,是因為舒馬赫的預測成真——隨著人口增加,經濟活動擴大,自然受到的影響也在增大。
世界人口已經超過70億,到2050年預計將達到90億。如果按照人口增長的比例擴大經濟規模、推動全球化發展,將會導致資源減少和枯竭、自然環境破壞及生態系統損失。而且直接關系到資源爭奪戰、資源價格飆升等風險。
2012年,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就針對“綠色經濟”的應有形態展開了討論。雖然討論的結果并未確定明確的方針,但通過討論,對于支撐全球經濟的自然資本的作用,國際社會和企業開始給予高度重視。